第 6 章    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因特网以一股前所未有的汹涌浪潮冲击着世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因特网也是人们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的强有力工具。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章主要介绍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基本概念、网上信息的查找与获取、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等内容。

6.1 因特网教育资源

6.1.1 因特网教育资源的特点

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因特网则是一个遵从 TCP/IP 协议的,将大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它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种网络互联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中众多计算机之间要进行通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一通信规则就是 “TCP/IP 协议 ” 。在因特网内部,大量的数据是以一种称为 “ 包交换 ” 的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即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小包,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传送到对方的。 TCP 协议负责给这些数据包标上序号和接受地址, IP 协议的工作则是将它们送到远方的主机上,即传送和接收数据包,然后再由 TCP 来根据序号重新构造原来的数据。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和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发展,因特网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  网上信息交流。一般说来,通信可分为非实时通信与实时通信两种方式。例如,邮寄信件是非实时的,打电话是实时的。类似地,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也有非实时与实时之分。其中,电子邮件是主要的非实时通信手段;网络电话、 BBS 等则是主要的实时通信手段。

•  网上信息查找。环球信息网 (WWW) 是为了方便用户查寻或获取因特网中信息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 WWW 浏览器是一种用于访问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工具软件。

•  网上资源共享。因特网上还有大量的、相互独立的公共文件服务器,存贮着各种各样的文本、图像、语音信息和计算机程序等资源,供人们通过文件传输 (FTP) 功能进行获取。

因特网上的信息浩瀚无边,变化多端,几乎涵盖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同时,网络上多媒体信息的超级链接功能又把网络信息连接成一条无穷的链,这就构成了网络信息的以下基本特点:

•  无限性。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十分广泛,真可谓有限网络无限信息。

•  丰富与新颖性。由于网络信息的存贮与表现采用了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网络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信息,还可以包括图形、视频、声音、动画、图表等。

•  广泛与无序性。因特网扩大了人际交流的范围,提供了更多的直接交流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提供网上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且信息的格式没有统一规范,信息就显得分散无序。

•  廉价性。目前网络信息大多是免费提供或者十分便宜的。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信息资源不是传统信息资源的简单翻版,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信息资源,它是传统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最令人振奋、最有力的一个补充。

6.1.2 网上教育资源的类型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网络信息的内容异彩缤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大致的分类:

•  根据信息的提供者不同,可以将网络信息分为个人提供的信息、组织(政府、公司等)提供的信息两大类;

•  根据访问信息的权限不同,可以将网络信息分为开放信息与保密信息两大类。网上大部分信息是开放的,你可以自由地访问,但有些信息设定了权限,仅供有权限者访问。

•  根据信息涉及的领域不同,可以将网络信息分为以下5类:

(1)教育类信息。主要有大、中、小学校设立的网站及其相关信息,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学校总体情况介绍,各院、系、专业介绍,学位、奖学金的设立,入学申请表,校历,以及学校周边环境,生活设施、公共交通的介绍。还有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及教师的有关情况(教师的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科研状况、近期研究课题等)。网络教学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清华的网络学堂,可以使成千上万的好学者步入清华殿堂,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央电大的继续教育网站等等,都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网络的信息除了文本信息之外,还包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2)文化类信息。主要包括目前各类团体纷纷上网创办的各类电子刊物。

(3)科研类信息。主要指专门的学术机构(如学会、协会、研究所等)所设立的网站及相关信息。包括机构的目标、宗旨、成员、主要出版物、最新学术活动等。并经常在网上诚邀各路英才共同研究各类专题。

(4)娱乐消闲类信息。娱乐消闲被人称之为网上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一些网站提供了旅游信息,包括各旅游城市的风景名胜、特产、民风民俗、宾馆、饭店、交通等信息一应俱全。随着网上书店、网上订货等网站的增加,网上购物也已成为一种时尚。

(5)政策类信息。主要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网站提供的信息,其中包括有关组织机构的宗旨、业务范围,成员、出版物、最新消息发布;还有各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信息,从统计数据到被延迟的立法等。这类信息可以说是最具价值的一部分信息,由于出自官方,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等特点,而且很多信息都是免费的。

2 .我国的教育类网站

目前我国的教育类网站发展迅速,各种教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网站的建设单位、教学功能和对象性质等综合性因素,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 )普通高校开设的学历教育类网站

早在 1996 年国家教育部就批准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 4 所重点大学作为中国首批开展高等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截止 2002 年 5 月,我国开展学历远程教育的高校已经达到了 66 所。上述高校都专门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制定了整套的招生、教学与管理制度,所开展的都是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

2 )独立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学历教育类网站

建于 1979 年的我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http://www.crtvu.edu.cn )简称中央电大 , 是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中央电大和 44 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 841 所地(市)级电大分校, 1742 个县级工作站,组成了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中央电大开放教育 “ 电大在线 ” 的网址为 http://www.open.com.cn 。

3 )普通中小学校开设的同步式教育网站

该类网站主要以学校课堂同步教育为特色,是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中包括教案、习题解答等,内容与学校教学同步。例如,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http://pkuschool.fm365.com/index.asp )、科利华公司和北京师大附中联合开设的网上联合中学站点( http://www.cleverschool.com/ )、北京 101 中学开设的 101 远程教育网 (http://www.chinaedu.com) 等都属于该类网站,它们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

4 )由 ICP 开设的培训类网站

ICP ( Internet Content Privder ,即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开设的培训类网站中,所提供的通常是继续教育或技术培训类的课程。例如,洪恩在线( http://www.hongen.com )、天极网( http://www.yesky.com/ )等。

5 )其它远程教育网站

例如,作为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平台和窗口 , “ 浙江教师远程教育网 ” ( http://www.ZJTDE.net )由浙江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发,该网站与 “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 网( http://WWW.chinaTDE.net )链接,开设有继续教育新闻、学科中心、视频点播、交流园地、综合服务等栏目。

除上述分类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单独地从不同角度来对教育网站进行分类。例如:

从教育网站的投资者不同,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政府(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独资兴建、公司(企业)独资兴建、各类学校建立的教育网站、个人教育网站、社会团体或组织建立的教育网站,以及由上述单位合作建设的教育网站等类型;

从教育网站的用户考虑,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综合性教育网站、企业培训教育网站、继续教育培训网站、学历教育网站、社会性教育组织网站等类型;

从教育网站的功能不同,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学历类高等教育网站、同步式教育网站、课外活动类教育网站、职业培训类教育网站、教育服务类网站等类型。

3 .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简称 ERIC )成立于 1966 年,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上教育资源数据库,其网址为 http://www.eric.ed.gov/ 。

ERIC 的核心是 ERIC 教育资源数据库,它包含了超过 100 万条的教育书籍、杂志、会议论文、研究报告、课程和教学指导的记录。下面我们对图 6 - 2 所示 ERIC 网站主页的主要栏目进行介绍。


图 6 - 2 ERIC 的主页

ERIC 网站主页的上部为 ERIC 的 6 个主要栏目选项,它们分别是:

1 、 ERIC 数据库检索( SEARCH ERIC DATABASE )

读者可以由此方便地查阅 ERIC 上的教育信息。读者也可以通过网址 http://www.eric.ed.gov/searchdb/searchdb.html 直接进入该网页。

2 、 ERIC 资源( RESOURCES )

这是 ERIC 的主体部分。读者也可以通过网址 http://www.eric.ed.gov/resources/resources.html 直接进入该网页。

3 、 ERIC 出版物( PUBLICATIONS )

读者也可以通过网址 http://www.eric.ed.gov/pubs/pubs.html 直接进入该网页。

4 、 ERIC 教育资源索引( Ask ERIC )

该栏目包括 ERIC 教育资源的 13 个分类,读者也可以通过网址 http://www.askeric.org/ 直接进入这个网页。

5 、 ERIC 摘要( ERIC DIGESTS )

可以查看 ERIC 数据库中已更新的数据资源。读者也可以通过网址 http://www.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index/ 直接进入该网页。

6 、关于 ERIC ( ABOUT ERIC ),向读者简要介绍 ERIC 的基本情况。

ERIC 网站主页的左边所列是 ERIC 资源的信息交换站( ERIC Clearinghouses )目录。信息交换站中,所有的教育资源被分为 16 类,它们分别是:

•  成人、生计和职业教育(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  测量和评估(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

•  社区学院( Community Colleges );

•  咨询和学生服务( Counseling and Student Services );

•  残疾和天才教育( Disabilities and Gifted Education );

•  教育管理(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  小学和学前教育(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  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

•  信息与技术(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

•  语言和双语教育(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

•  阅读、英语和交际( Reading,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

•  乡村教育和小型学校(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

•  科学、数学和环境教育(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  社会研究和社会科学教育( Social Studies/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

•  教学和教师教育(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

•  城市教育( Urban Education )。

下面给出利用 ERIC 进行信息查询的一个实例。例如,我们从 ERIC “ 信息交换站 ” 栏目的 “ 信息与技术 ” 类中查询同时包含 Internet 、 network (网络)、 education (教育)关键词的资料,输入内容的屏幕情况如图 6-3 所示。 ERIC 返回的信息显示,已查询到的相关资料有 1605 条,每条资料的反馈信息包括:该条资料的数据库代码( CLEARINGHOUSE_NO )、标题( TITLE )、作者( AUTHOR )、关键词( DESCRIPTORS )、 作者单位( IDENTIFIERS )、摘要( ABSTRACT )、资料来源( GEOGRAPHIC_SOURCE )、资料类型( PUBLICATION_TYPE )、资料日期( PUBLICATION_DATE )、资料可用性( AVAILABILITY )、注释( COMMENTS )与资料级别( LEVEL )等等内容。在 ERIC 中,数据库中的文档被保存为 PDF 格式,读者可以通过 Acrobat Reader 等工具软件进行阅读。

图 6-3 ERIC 的查询界面

6.2 网络信息检索

6.2.1 信息检索工具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人类信息空间。因为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控制,网络上的信息纷乱,鱼龙混杂,要想从大量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信息海洋中及时、准确地找到并获取你所需的信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借助各种类型的信息搜索工具。

所谓网络检索工具,是指在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一类网站或服务器,其检索的对象是存在于因特网信息空间中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

一般说来,网络检索工具主要可以分为目录型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

一、目录型检索工具

目录型检索工具( Subject directory catalogue )是由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在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式目录。在每个目录类下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站点地址 , 使用户能通过该目录体系的引导 , 查找到有关的信息。

目录型检索工具的主要优点是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选择和组织,可以保证质量,减少了检索中的 “ 噪声 ” ,从而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但是由于人工收集整理信息,因此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所涉及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库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创建于 1994 年的 yahoo! (也称 “ 雅虎 ” )( http://www.yahoo.com/ ),是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目录型检索工具。目前, Yahoo! 已经开发出多种语言版本以提供区域性的服务。 Yahoo! 的中文站点( http://cn.yahoo.com )于 1998 年 5 月推出。 Yahoo! 将网络资源按内容分为 14 个大类:艺术与人文、商业与经济、电脑与因特网、教育、娱乐、健康与医药、政府与政治、休闲与生活、参考资料、区域、科学、社会科学、社会与文化、新闻与媒体等。每个大类下又逐级链接多个小类,最后与相应的 Web 页相连。 Yahoo! 除了提供目录方式链接浏览检索外,还提供关键字检索,并具备高级检索功能。 Yahoo! 的主页如图 6-4 所示。

图 6-4 Yahoo! 站点的主页

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并标引网页、建立数据库。以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代替用户在数据库中查找出与其提问匹配的记录并返回结果,且按其相关度排序输出。

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时,而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搜索引擎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人工干预过少,使其准确性较差,检索结果中可能会有很多冗余信息。

1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输出等几个部分。

2 .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

( 1 )一般检索功能

这是搜索引擎最基本的作用所在。通常情况下,布尔逻辑检索、词组检索、截词检索、字段检索、限制检索等都属于一般检索功能。

( 2 )特殊检索功能

  自然语言( Natural Language )检索:直接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字、词或句子提问式进行检索。

  多语种检索:提供多语言种类的检索环境供检索者选择,系统可按指定的语种进行检索,并输出相应的检索结果。

  区分大小写的检索( Case-Sensitive ):主要是针对检索词中含有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检索。

3 .搜索引擎举例: Google

“Google” ( http://www.google.com )是目前最为著名的搜索引擎,该搜索引擎建立于 1998 年。 2000 年 7 月, Google 替代 Inktomi 成为 Yahoo 公司的搜索引擎。同年 9 月, Google 成为中国网易公司的搜索引擎。从 1998 年至今, Google 已经获得了 30 多项业界大奖。

Google 支持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在内的 132 种语言; Google 有 10000 多台服务器为其服务;它的专利网页级别技术 PageRank 能够大大提供高搜索结果的命中率; Google 的搜索结果中摘录了查询网页的含有关键字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网站简介; Google 网站的页面十分简洁,它那智能化的 “ 手气不错 ” 功能,提供可能最符合要求的网站; Google 的 “ 网页快照 ” 功能,能从 Google 服务器里直接取出缓存的网页。此外, Google 还具备强大的 “ 图像 ” 搜索功能,据称可以检索 3 亿多张图片,是 “ 因特网上最好用的图像搜索工具 ” 。此外, Google 还提供了有效的 “ 新闻群组( USENET ) ” 搜索功能,以及 “ 网页目录 ” 搜索功能。 Google 的检索界面如图 6-5 所示。

图 6-5 Google 站点的主页

三、多元搜索引擎

多元搜索引擎( Metasearch engine,Megasearch engine 或 Unified search engin )也称集成式搜索引擎,它是将多个搜索引擎集成在一起,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且将一个检索提问同时发送给多个搜索引擎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再经过聚合、去除重复部分并输出检索结果。

DOGPILE ( http://www.dogpile.com/ )是最早、最受欢迎的多元搜索引擎之一,它包罗了大约 25 种搜索工具,其中包括 GOTO.com 、 Infoseek 、 Altavista 、 Lycos 等著名的搜索引擎。 DOGPILE 的界面简洁明了,检索方法简单,只需输入检索词并按 “ 提交 ” 按钮即可。它支持逻辑运算 AND 、 NOT 、 OR 等,也支持 “ + ” 、 “ - ”““”” 等符号。 DOGPILE 的检索结果中包括:所用搜索引擎名称、检索到的结果数目、所用的语法格式等。但它对结果不作排序,有可能存在重复信息。 DOGPILE 的主页如图 6-6 所示。

图 6-6 多元搜索引擎 DOGPILE

6.2.2 信息检索策略

因特网中蕴含着的信息资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和更新。为了加快获取信息的速度,避免或减少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应该掌握一定的网上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

1 .合理确定检索的关键词

要把最重要的概念定为检索的关键词,同时应当十分注意检索关键词的同义词、单复数、拼写变异、单词结尾的不同情况等。

2 .采用选用适当的检索方法

( 1 )分类目录检索

用户通过逐层点击网络信息主题目录,直到找出需要的信息为止。该方法适用于分类明确的信息查找。

( 2 )关键词检索

当需要查找一个特定的信息时,使用关键词来查询搜索引擎的数据库,通常可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 3 )分类目录加关键词混合检索

当用户对究竟采用分类检索还是关键词检索犹豫不定时,使用分类目录加关键词混合检索通常是最佳选择。具体做法是:先通过网络分类目录查找到所需信息所在的范围较窄的类别,再在该类别下应用关键词做进一步检索。

( 4 )多元引擎检索

一般情况下,这是网上信息检索的首选方法。应用多元引擎可以加快信息检索的全过程,且返回相对较少的无关站点。

3. 检索结果的处理对策

( 1 )当检索返回的网页太多,而需要的网页又不在最前面的几页时,可通过改变关键词、改变搜索范围、使用逻辑符 AND 及引号等方法进一步缩小查询范围。

( 2 )大多数搜索引擎都将最符合检索要求的网址排列显示在所检索结果的前面,如果时间不允许,用户只需阅读检索结果的前面几条信息即可。

( 3 )当检索不成功时,应该检查关键词是否有拼写错误、各个关键词之间是否自相矛盾。若仍不能成功地搜索,可换一种搜索引擎,因为每个搜索工具拥有资源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4 .常用的检索技巧

( 1 ) 用搜索引擎检索到所需文档并连接到相关网页后,有时会发现你所要的文件并没有出现在当前屏幕中,这时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该网页中使用查找功能。具体方法是,按 Ctrl-F 键,出现如图 6-7 所示的查找对话框,输入所要查找的关键词,以便在当前网页中查找相应的内容。

图 6-7 IE 浏览器中的 “ 查找 ” 对话框

( 2 )一些常用网站的网址( URL )通常是可以猜测出来的,当然首先需要我们了解 URL 的基本组成,在需要时就可以 “ 构造 ” 出这样一个网站的 URL 来。例如,假设我们不知道中央电视台 (CCTV) 的 URL ,但根据常识可以猜测网址可能是 http://www.cctv.com 或者 http://www.cctv.co.cn ,事实上,经链接证明这 2 个 URL 均是正确的。

( 3 )在信息检索中,当一个很长的网址连接不上时,可以试试 “ 右切断网址 ” 的方法,从右至左依次删除网址中斜杠后面的内容,直至链接成功。例如,当查找 http://www.peopledaily.com.cn/channel/welcome.htm 但链接不通时,可以试着依次截去 welcome.htm 和 channel/welcome.htm 。最后,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链接成功,然后可以从这个链接成功的网页开始,一层层往下寻找所需网页。

一般情况下,选用一个好的搜索工具,采取一个科学的搜索策略和技巧,能正确应用布尔逻辑符,并熟悉所搜索的领域知识,就能够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检索结果。

6.3 网上交流与资源共享

6.3.1 网上交流

一、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Electronic Mail, 简称 E-Mail) 是因特网上非实时的通信手段,也是因特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之一,它可以快捷、方便、廉价地完成全球用户之间的通信。目前的电子邮件系统主要能够提供以下服务:

① 既可以传递文本形式的邮件,也可以传递声音、图形或影像格式的信息;

② 可以把一封电子邮件同时发送给许多接收者;

③ 可以十分方便地存储 (Save) 、转发 (Forward to) 邮件以及进行回复 (Reply to) ,回复时还可以自动附上接收到的原信并自动填入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④ 可以订阅电子刊物。目前因特网上有数千种英文电子刊物和数十种中文电子刊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并且是免费的,只要订阅后就可定期从电子信箱中收到该刊物。

1 .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在发送电子邮件时必须要知道对方的 “ 信箱号码 ” ,即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地址也称 E-Mail 地址,它由用户名和主机域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代表 “at” 的 “@” 符号连接,即:

用户名 @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域名

例如, zhangshan@public.jhptt.zj.cn 就是一个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

一般说来,用户需要在因特网上的一台可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上注册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电子邮件地址。

2 .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

邮件服务器具有类似于邮局或邮箱的功能,可以投递、存储和转发电子邮件。在递交电子邮件时,用户必须填写收信人和发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当给出发送邮件的指令后,邮件首先被送到发信人所在的邮件服务器中,该服务器再把邮件拆分成一个个数据包,通过因特网逐个站点传递至收信人所在的邮件服务器,最后由收信人计算机到邮件服务器中取信。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一台域名服务器 (DNS) 把电子邮件地址的域名转换成相应的 IP 地址。上述的过程如图 6-8 所示。

图 6-8 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二、网上论坛: BBS

1 . BBS 概述

作为网络用户互相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BBS 是一种在线服务,它的英文全称是 Bulletin Board System 或者 Bulletin Board Service ,即公告牌系统。使用 BBS 就象通过一块公共的电子公告板讨论问题,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BBS 通常按不同的主题分成很多个栏目,目前国内的 BBS 站点上常设有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分类讨论区,例如,网络资源、学术科学、人文社会、经济杂谈、软件讨论等等,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参与讨论,可以阅读他人关于某个主题的最新看法,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贴到公告栏中。

BBS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书信或者电话,他们可以通过因特网来进行,而 BBS 在这一点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事实上,在远程教育网站或者是普通的学习网站中,都提供了 BBS 功能。

2 . BBS 的使用

目前使用 BBS 的方式有 2 种:其一是利用远程登录软件 Telnet 登录到 BBS 站点上,这种方式使可以同时上站的用户数大大增加,每一个站点同时上线的人数可以达到或超过 200 人。其二是现在许多用户更为习惯的、基于 WWW 的 BBS ,用户利用网页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使用 BBS ,该方式操作简单,速度快,对用户数量没有多大限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 WWW ,用 IE 浏览器访问国内知名的 BBS 站点 “ 水木清华 ” 。为此,只需启动浏览器,在 “ 地址 ” 栏中输入 “http://bbs.tsinghua.edu.cn” ,就可以出现水木清华 BBS 站 WWW 版的欢迎界面。然后,就可以通过浏览器遨游 BBS 世界了。用浏览器阅读、搜索 BBS 文章的一个界面实例如图 6-9 所示。

图 6-9 基于 WWW 的 BBS 阅读、搜索界面

三、网络电话

网络电话即人们通常说的 IP 电话,它是利用因特网实现远程话音通信的一种先进通信方式。使用 IP 电话替代国际长途电话可大大降低通话成本。一般说来, IP 电话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 PC 到 PC 、 PC 到电话、电话到电话。

6.3.2 资源共享

在因特网上有大量独立的公共文件服务器,存贮着各种各样的文本、图像、语音信息和计算机程序等资源,供人们通过文件传输 (FTP) 手段获取。

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al) 的缩写,它是目前用在因特网上的 TCP/IP 协议组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的文件传输手段。通过 FTP ,可以在因特网上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而不管这两台计算机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是否相同。

习惯上,我们把从远程计算机 (FTP 服务器 ) 向本地计算机 ( 客户机 ) 传输即复制文件的过程称为 “ 下载 ”(Download) ,把从本地计算机向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的过程称为 “ 上载 ”(Upload) 。

匿名 FTP(Anonymous FTP) 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特殊的 FTP 服务。为了方便广大因特网用户,许多公共机构如大学、研究所等将那些对大家都有用的信息资源放在公用计算机 ( 也称为 FTP 服务器 ) 上,通过因特网网,任何用户都可以和 FTP 服务器连接并免费下载文件。一

用来下载或上载文件的 FTP 客户应用程序有很多种, CuteFTP 就是一个常用的 FTP 应用程序,它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用户通过鼠标按钮完成 FTP 功能。

此外,也可以运用 WWW 浏览器来访问和下载 FTP 服务器的信息资源。例如,清华大学 FTP 服务器的 URL 为 ftp://ftp.tsinghua.edu.cn ,我们可以在 IE 浏览器中键入该 URL ,从而连通相应的 FTP 服务器。当找到所需的文件后,只需单击鼠标右键即可出现复制菜单栏,这时就可方便地将该文件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中。上述过程如图 6-10 所示。

图 6-10 用浏览器从 FTP 服务器下载文件

6.4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6.4.1 概念与特点

随着以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出现了基于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学习模式 ——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它是指学生主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旨在伴随着学习过程使学生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体验。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教师给学生提出待学习的问题或待探索的主题,学生借助因特网网络、图书资料和其他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过程中,并不排斥其他学习资源的综合利用。

因特网向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搜索工具,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提炼、加工、综合,得出自已的结论,再利用 E-mail 、 BBS ,或面对面地与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通过网上工具把自已的结果加以发布。上述整个过程的进行,十分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其中包括获取、识别信息资源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基于因特网资源的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无论在资源类型、学生地位、教师作用,以及方法所注重的内容、策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的表 6-4 中对此进行了比较。

表 6-4 基于因特网资源的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的比较

 

  项目

  传统的学习模式

  基于因特网资源的学习模式

 

资源类型

主要是教科书

学习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网络与多媒体

2

内容与重点

注重事实,强调结果

注重问题,强调过程

3

求解的策略

给学生提供现成的信息

要求学生自行获取、提炼信息

4

教学评价

主要采用定量评价

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式

 

5

学生的地位

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吸收者

学生作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有效利用者,以及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

6

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科专家、信息的传递者,以及学习过程的控制者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6.4.2 基本过程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一般过程可以分成以下步骤:

1 .确定问题与目标

进行资源型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该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并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选问题的答案或结论通常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而不能选那种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问题。另外,所选问题最好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利用网络和其他相关资源就能够解决问题。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给出问题解决的具体目标,必须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教师的要求,所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评价的标准,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2 .提供资源和工具

应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或进行导航,其中包括相关的网络地址、参考书目、文献索引,以及其他多种媒体资源。从而减少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由于网上相关的信息可能很多,为了使学生能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资源,应该向学生介绍当前有效的网上信息检索、发布的工具软件或站点,以便于学生查找信息,并有效地进行信息组织、分析、综合,最终形成结论并在网上发表。

3 .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成果

学生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搜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组织,将获得的问题答案或结论用 Word 、 FrontPage 、 PowerPoint 等工具加以组织并在网上发布。并据此进行交流讨论、查漏补缺,形成更完善的结果。

4. 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对于学生个人或小组递交的问题答案或结论,教师应依照既定的标准适时进行评价、总结,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优秀成果在网上展示。

6.4.3 应用实例: WebQuest

WebQuest 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伯尼 ? 道奇 (Bernie Dodge) 和汤姆 ? 玛蒂 (Tom March) 开发的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几年来, WebQuest 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在 WebQuest 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因特网资源,并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解决方案。

WebQuest 中大部分或者所有信息都来自因特网资源,有些甚至还提供了音像参考资料。 WebQuest 可以划分为 2 个水平层次:

1 .短期 WebQuests 。这是专门为 1—3 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大量新的信息,并且理解它们。

2. 较长期 WebQuest 。一般将持续 1 周到 1 个月,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要求学习者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 WebQuest 由简介、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共 6 个模块组成,其中每一个构建模块都自成一体,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

关于 WebQuest 的使用方法、教学模板和应用实例,请参见英文网站 http://webquest.sdsu.edu/ 和中文网站 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 。下面我们给出两个 WebQuest 教学案例,以便于读者学会 WebQuest 的实际应用。

本章小结

因特网是一个遵从 TCP/IP 协议的,将大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检索工具可以分为目录型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目录型检索工具的优点是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组织,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但是涉及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库的规模也较小。搜索引擎使用自动软件来收集网页,因此使用方便,但可能有冗余信息。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非实时的通信手段,它可以快捷、方便、廉价地完成全球用户之间的通信。

FTP 是因特网上一种主要的文件传输手段。通过 FTP ,可以在因特网上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匿名 FTP 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因特网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连接匿名 FTP 服务器并免费下载文件。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主要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旨在伴随着学习过程使学生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体验。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一般过程可以分成:确定问题与目标;提供资源和工具;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评价、展示学习成果等步骤。

WebQuest 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