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4亿5千万。53年后的今天,我国人口达到13亿
将近建国初期的3倍,换言之,就是18年翻一番。据统计,每2秒钟就有一名
中国儿童出生,全世界每2秒钟就有6名儿童出生,中国儿童的出生率占世界上
1/3。人中激增的压力,引发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
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有序地遏制了
人口的增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当时曾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口号,如“要想富,少生儿子多植树”;“要
想富,少生儿子修好路”。
1976—1993年,制定降低人口增长率政策的国家从25%增加到37.9%,其中发展中国家占53%。《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9
第一节
人口变迁
从人类文明的四个阶段,阐述人口变迁的情况。
1、渔猎文明阶段:
渔猎文明(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是人类由猿转变为人以后的
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仍处在一个适应生存阶段。人类与其它生物一样,延用着
自然规律,生老病死,听天由命,根本谈不上改造自然,整个渔猎时期,全球人
口没有超过1000万。
巢湖市银山猿人遗址,1982年考古发掘出一块属青年女性猿人的枕骨化石,
距今约30万年。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渔猎时期,就开始了与大自然的抗争。
2、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最近点距离只有200年的历
史。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类已经有能力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的生
存环境,建屋造田,纺纱织布,饲养家畜,以马代步等。灿烂的古代文化,推动
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无意识中达到了人与环境的和
谐一环境安全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上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贾思懿的“齐民要术”,主要是种植与养殖。李时珍“本草纲目”,介
绍中草药。活字印刷、造纸,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明代的造船术就世界领
先。
郑和下西洋
——郑和(明永乐13年明宣德8年,也就是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620人(其中军人26800人),200多艘船舶组成的庞大船队。其船舶数量之多、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都是举世无与伦比的。
——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是两种宝船,大者长肆拾肆丈肆尺,宽壹拾伍丈,中者长叁拾柒丈,宽壹拾伍丈。当时一尺相当于31厘米。因此最大宝船的K约为138米,宽约为56米,九桅十二帆。据英国学者米尔斯J.V.mILLS.推算,郑和最大宝船的载重量约为2500吨,排水量约为3100吨。战船,5桅,—K壹拾捌丈,宽陆丈捌尺。折算成现在的单位也有56X21米。当时欧洲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印度时率领的葡萄牙船队由四艘船只组成,最大的120吨,最小的50吨,船员160人.哥伦布去美洲时,只有3艘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是100吨,60吨和50吨,船员88人。
明朝“浆染尚芜湖”,芜湖那时已是棉纺业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
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为此涂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高于英国所占的5.2%和日本的所占的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的9.5%和2.8%的份额。
在这个阶段,我国历史上也发生了四次环境劫难:
第一次环境恶化时期——秦至西汉
先秦时(公元前3世纪以前),全国人口仅2000田万,周朝又设有机构,“虞”重视山林川泽的保护,森林复盖率达53%,黄河较清。但从秦到西汉,人口成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已达5959万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国家鼓励屯垦实边,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由混变黄,逐步淤积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
第二次环境恶化时期——唐、宋、金、元
晋元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人口仅1616万人。唐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人口增至5300万人。元朝27年(公元1300年)人口达5884万人。林区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仅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元朝不设山林川泽保护机构,环境每况愈下。
第三次环境恶化时期——明、清以后
明(公元14世纪)、清至今600多年间,环境急剧恶化。森林遭到毁灭性的
破坏。如北京地区和湘江下游的森林都毁于明清时期。水土流失空前严重。明朝
近300年,黄河决口60多次。清朝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清雍正2年(1724
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仅仅42年,到乾隆31年(1766年),人口爆炸性地翻了三番,达2亿9百万人。再过了83年,即道光29年(1849年),人口又翻了一番,
达4亿7千万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39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祖先还有二件事是值得自豪的:
一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并经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环境保护机构。据古书记载,中国古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称之为“虞”,其职责是管理山川禁令、保护生物资源、保障物资供应。夏、商、周均设虞人;秦、汉设少府;隋、唐、宋设虞部(隶属工部朗、清设虞衡清吏司(隶属工部)。
二是中国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法律法规。如公元前11世纪,在西周王朝的《伐崇令》中就包含明确保护建筑、水源、森林、动物的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材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又如,公元前2世纪,秦朝的《田律》对伐木、烧草、捕兽、捞鱼等活动,都有遵循时限规定。孟子曾批评过“竭泽而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
四、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公元18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1768年蒸汽机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裕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的过度增长,进而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
源、生存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还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表:世界人口里程碑
世界人口达到108人 |
大致达到年份 |
每增加108人所需时间 |
10 |
1804 |
|
20 |
1927 |
123 |
30 |
1960 |
33 |
40 |
1974 |
14 |
50 |
1987 |
13 |
60 |
1999 |
12 |
70 |
2013 |
14 |
80 |
2028 |
15 |
90 |
2054 |
26 |
100 |
2183 |
129 |
我国人口的几次增长高峰:
1949-1957年为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净增人口达1.05亿人
1958-1961年为人口增长低谷,三年自然灾害,人口负增长
1962-1972年为第二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2亿人
1973-1984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三个增长高峰,净增长人口达1.4亿人
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影响:
1、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自然物体和物质。如机器、合成物质、化学品、药剂、油漆、染料等。
2、形成工业噪声。
3、直接的排放物污染大气圈。
4、工业废水污染水圈。
5、重金属和硫化物污染土壤。
6、消耗淡水储量。
7、工业废物污染岩石圈。
8、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矿物原料。
9、建筑物占用土地资源。
10、在生产配制中形成特殊环境,在某些情况下有害人们的生活和危害人体健康。
表;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 件名称 |
主要污 染
物 |
发生地点 |
发生时 间 |
中毒情 况 |
中毒症 状 |
致害原因 |
公害形成 原
因 |
马斯河 谷烟雾 事件 |
烟尘及 S02 |
比利时马 斯河谷(长 24KM,两 侧山高约 90米) |
1940年 12月 |
几千人 呼吸道 发病,约 60人死 亡 |
流泪、喉 痛、
声 嘶、
咳 嗽、呼吸 短促、胸 口窒闷、 恶心、呕 吐 |
硫氧化物理 一S02和S02 烟雾的混合 物,加上空气 中的金属颗 粒,加剧对人 体的刺激作 用 |
(1)工厂集中、排 烟尘量大 (2)天气反常、逆 温天气时间长、雾较 大 |
多诺拉 烟雾事 件 |
烟尘及 SO, |
美国多诺 拉镇(位于 一个马蹄 形河湾内 侧,两侧山 高120米 |
1948年 10月26 日 |
4 天内 有
43% 约6000 人)
患 病,
17 人死亡 |
咳嗽、喉 痛、
胸 闷、
呕 吐、腹泻 |
S02、S02金 属元素及硫 酸盐类气溶 胶对呼吸道 的影响 |
(1)工厂过多、(2) 河谷盆地内适遇雾 天和找时间逆温天 气 |
伦敦烟 雾事件 |
烟尘及 SO, |
英国伦敦 |
1952年 12月 |
5天内 4000人 死亡,后 又连续 发生三 次 |
胸闷、咳 嗽、
喉 痛、呕吐 |
S02在金属颗 粒物催化作 用下生成S02 及硫酸盐气 溶胶吸入肺 部 |
(1)煤烟中S02、 烟尘量大、(2)适遇 逆温和大雾天气 |
洛杉矶 光化学 烟雾事 件 |
光化学 烟雾 |
美国洛杉 矶 |
1943年 发生,今 后每年5 月.11月 |
|
刺激眼、 喉、鼻、 引起眼 病、喉头 炎、头痛 |
XOx及碳氢 化合物在阳 光(紫外线) 作用产生的 二次污染物 一一光化学 烟雾 |
(1)汽车排所,使 1000多吨碳氢化合 物排入大气、(2)适 合的地理位置、阳光 充足、三面环山、静 风等不利的气象条 件适合时 |
水俣事 件 |
甲基汞 |
日本九州 南部熊本 县的水俣 镇 |
1953年 开始发 现 |
第一次 发现怪 病、有人 身亡,至 1972年 有180人 患病。死 亡50人 |
口齿不 清、步态 不稳、面 部痴呆, 进而耳 聋眼瞎, 全身麻 木、最后 精神失 常 |
甲基汞中毒, 人通过食用 受甲基汞中 毒的鱼类而 患病 |
生产氯乙烯和醋酸 乙烯时彩氯化汞和 硫酸汞催化剂,使含 汞废水排入海湾形 成甲基汞对鱼、对贝 类的污染 |
富山事 件(骨 痛病) |
富山事 件(骨痛 病) |
镉 |
日本富 山县神 通 |
患者超 过
280 人,死亡 34人 |
开始关 节痛、后 神经痛 和全身 骨痛,最 后骨骼 软化萎 缩、自然 骨折,直 到饮食 不进,在 疼痛中 死去 |
吃含镉污染 的大米,饮用 含镉污染的 水 |
炼锌厂排放含镉废 水进入河流污染农 田和饮水 |
四日市 事件 |
S02 煤 尘重金 属粉尘 |
日本四日 市 |
1961年 |
患难与 共者超 过500多 人,其中 有10多 人在气 喘中死 亡 |
支气管 炎、支气 管哮喘、 肺气肿 |
有毒重金属 微粒及二氧 化硫吸入肺 部 |
工厂排出S02和粉 尘的数量大、并含有 钻、锰、钛等重金属 粉尘 |
米糠油 事件 |
多氯联 苯 |
日本九洲 爱知县等 23个府县 |
1968年3 月 |
患病者 5000多 人,死亡 16人,实 际受害 者超过 10000人 |
眼皮肿、 掌出汗、 全身起 红疙瘩、 重者呕 吐恶心、 肝功能 下降、肌 肉痛、咳 嗽不止, 甚至死 亡 |
误食含多氯 联苯的米糠 油所致 |
生产米糠油中用多 氯联苯作热载体,因 管理不善,使毒物混 进米糠油中 |
《环境科学原理》
P7-8
我国于1972年发生了几件较大的环境事件:(1)大连湾污染告急,涨潮一片黑水,退潮一片黑滩,因污染荒废的贝类晾滩5000多亩……。北京发生了鱼污染事件,市场出售的鱼有异味……。松花江水系污染报警。一些渔民食用江中的含汞的鱼类、贝类、,已经出现了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的症状。《环境保护》P12
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与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联合对深圳市11438名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学生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65%的被检测者血铅含量偏高。专家指出,铅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对孩子来说,铅中毒重大的危害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儿童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其智商下降6至8分。……20年后中国人的智力低5%……
摘自《江南时报》2002年11月9日B10
我国铅中毒群体特征
冯福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从地理学科角度、联系发达国家铅污染的演化轨迹,及我国铅污染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对受到铅污染严重威胁的人群的群体特征按年龄结构、城乡差别及群体规模与发展趋势作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约有42.2%的城乡儿童血铅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100μg/L,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涉铅中小型乡镇企业职工铅中毒患病率9.35%。其中蓄电池、冶炼行业最高,铅中毒患病率分别为23.8%和18.8%,占中毒人数的67.2%。
摘自《四川环境》
2002,21(1)7-11
五、绿色文明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类的发展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
下一些代表人物。1962年美国作家卡逊(R.Carson,1907—1964)在她的名著《寂静的春天》中扣人心弦地提出环境恶化的景象。“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的合唱以及其它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森林和沼泽”。她在这里提出的是杀虫剂DDT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而整个环境问题也由此提出,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都斯(Denis
Meadows)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一自然资源浩劫一环境污染”的模型,它采用纯数学的方法,在没有考虑人类自身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情况下,提出人口激增所导致的三个危机:即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环境污染。
“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80年代又推出了《世界未来——关于未来问题100页》的报告,该报告列举了当代九大问题,人口爆炸为头号难题,是人类走向堕落的根源。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呼唤人类走进以善待自
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
时代——绿色文明。
绿色文明的主题:人与人的和谐、人口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绿色文明的标志: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绿色文明的目标:人口的增长由减缓增长——零增长——负增长——零增长最终趋向一个适宜的总量。
第二节
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爆炸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大量的人口
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汇集到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到1995
年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全世界有22个排在前十名的我国有2个即上海、北京。
1984年8月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人口会议上,达到了一个共识:人口的增长速
度已经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人类将面临自然资源耗竭与环境破坏的威
胁。
一、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本,生命为源。
我国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一是土地面积辽阔,自然类型多样。我国陆地面积953.3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欧洲土地面积相等,居世界各国的第三位。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光、热、水、土等自然因子的组合差异,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复杂的土地资源类型。按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按地表形态又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二是山地多,平地少。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平原占35.92%,各类山地、丘陵、高原合占64.08%。我国耕地总面积195058.8万亩,仅次于原苏联,美国,印度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人地矛盾突出。
以长江上游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为例,由于人口过剩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
40-60度的绝壁上的林木也被毁掉种上庄稼。根据研究,5-10度坡耕地的每平方
公里年土壤流失量为1385吨,坡度为20度的坡地年土壤流失量达5542吨,那
么在坡度达40-60度的绝壁上开荒种地的后果如何就显而易见了。正是由于这种
人为的对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的破坏,使长江中下游的河道湖泊的泥沙淤积,导致
了起天然蓄调器作用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由20世纪
50年代的2.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的1.2万平方公里。仅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上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泥沙淤积就丧失了35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贮量,超过了两座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近几年日益加剧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也是由于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
这些事实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人口增长本身并不直接意味着对环境的破坏,
但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对满足其生存需要而进行的种类经济活动却可能对环境形
成巨大的压力。如果设想我国的人口规模是8亿,而不是现在的12亿,与此同
时由于更高的人口素质使得8亿人具有与12亿人等价的生产力,那么我们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速度可能要快得多,人民生活水平也会高得多,原本用来满足人
口各种需要的支出便可以用来增加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发展教育等等方面的投
入。从这个角度看,人口增长确实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P11、P63
国土资源部今天公布的2003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虽然退耕还林还草是2003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建设用地呈上升势头,全年建设占用耕地343.7万亩,比上年增加49万亩。
摘自新华社2004-2-25报道
二、人口爆炸对生物资源的压力
(一)人口爆炸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森林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很小,20世纪80年代全球森
林和林地总面积为40.82亿hm2,而中国国有林地面积仅1.25亿hm2,占世界总量的3.6%。中国人均林地面积仅0.115hm2,远低于0.65hm2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覆盖率是12.98%,也低于22%的世界平均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森林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我国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
积的一半左右,而林地面积却占全国林地总面积近80%。森林面积覆盖率全国各省也不一样,最高的福建省可达47%,最少的青海省却只有0.3%。
我国林地利用率低,林地生产力和林地生产率也比较低。我国林地利用率
只有43.2%,河北、北京、山西、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地利用率不足30%,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前苏联林地利用率90.4%,美国95%,日本76.2%,芬兰100%、瑞典89%。
由于木材供应量缩减以及需求的不断增加,木材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200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约为2.6亿立方米,国内加上国外进口实际供给量为1.42
亿立方米.201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约为3.05亿立方米实际可能供给1.77亿立方米,扣除薪材,至2010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材的平均年缺口量在3300万立方米以上。
我国森林资源的危机,不仅造成我国木材资源的短缺,而且造成两个方面严重问题:一是使林业企业陷入无林可采的困境,普遍亏损,二是森林过伐造成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消退,水土流失,大大加剧了干旱、洪水等灾害。
节约一吨纸,可节约4M3木材,一吨废纸可以生产0.8吨好纸。节约用纸就是节约了木材。
(二)人口爆炸对草场资源的压力
草场的功能:1、从经济学角度,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肉类、乳制品、皮革
和动物纤维。2、从生态学角度,可以防止,风沙侵袭、涵养水源、保护土地、
净化大气、美化环境。
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类型,共26606.48万hm2,占陆地土地面
积的28%。我国草地以天然草地为主,人工草地及改良草地仅占1.2%。天然草
地可分为两大类,东部农区以荒山草坡为主,西部牧区以草原为主。在草地中质
量中等以上、覆盖度在50%以上仅约占1/3,大部分草地质量差。
由于人口的激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乳制品、皮革等的需求量越
来越高。受经济利益的趋使,牧民们不顾草地的承载力,盲目增加畜牧头数,不
惜以破坏草地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给草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内蒙古自治区牲畜存栏量已经突破亿头。CCTV.2005-8-3报道
三、人口爆炸对水资源的压力
水是生命的摇篮,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从水资源与人口的组合情况看,长江流域以北的北方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
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片
人均量的1/3。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的10个省区中,北方片占
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在全国人均水资源量超过2000立方米的13
个省区中,南方片占了10个,而北方片只有3个;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2000
立方米的6个省区中,南、北两片各占3个。
甘肃省民勤地区浅层地下水,再过17年就干涸。对策是把一半人口迁移出去(25万人左右),把一半耕地退出来。CCTV2005-8-5
四、人口爆炸对气候资源的影响
人口急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候资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致冷剂的大量使用(CFCs),破坏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等。
五、人口爆炸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
的进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如,我们的祖先在青
铜器上的开发利用,就代表了从石器时代跨入铁器时代,使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社
会进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但是,随着人口的急增,对矿产资源带来了二个方面的危机:
(一)矿产资源的耗竭(以我国为例)
矿产资源数量与人口数量、需求数量相联系,构成数量上的相对劣势。
据原地矿部估算,中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
但人均仅据世界第八十位。中国煤矿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只有700
余吨,英国为1700余吨,德国1600吨,美国为1500吨。锌储量中国也居世界
前列,但人均为24公斤,而加拿大为1200公斤,澳大利亚为1100公斤,美国
为65公斤,前苏联为40公斤。钢铁中国人均不足100公斤,世界人均200公斤。
每年需进口铁矿石4000万吨左右。石油1999年产量为1.6亿吨,比上年负增长
0.1%,并且在今后数年仍将停留在此水平。我国年实际需求量超过2亿吨。1995
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33亿吨,天然气17000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的
2.39%和1.22%。《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P59-61
2005年我国上半年原油产量是8979.7万吨。CCTV2005-8-5报道
我国浪费也是惊人。就从电池来说,我国每年消费电池达数亿只,电池的原材料中就含有锌,铜,锰,铬等。随着电池的废弃,数万吨这些稀有金属也就浪费了。因此提倡大家使用充电电池。
据2004年12月30日百家讲坛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1亿吨。我国石油的利用率只有日本的1/3。
世界石油知多少?
全球各地区石油储量、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量
地区 |
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 |
日产量(万桶) |
日消费量(万桶) |
日进口量(万桶) |
日出口量(万桶) |
北美 |
272 |
719 |
2233 |
1124 |
158 |
拉美 |
1164 |
954 |
619 |
188 |
477 |
东欧 |
883 |
994 |
506 |
99 |
648 |
西欧 |
184 |
563 |
1390 |
1164 |
437 |
中东 |
7359 |
2045 |
420 |
50 |
1471 |
非洲 |
1055 |
727 |
236 |
73 |
597 |
亚太 |
459 |
708 |
2086 |
1351 |
219 |
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分别占78.3%和21.7%
石油储量最高的国家、主要产油和消费国(地区)情况
已探明石油储量最高的5国及其储量(亿桶) |
全球主要产油国(地区)及其日产量(万桶) |
全球石油产品主要消费国(地区)及其日消费量(万桶) |
沙特阿拉伯 2627 |
原苏联地区 977 |
美国
2020 |
伊朗
1333 |
沙特阿拉伯 841 |
中国
548 |
伊拉克
1150 |
美国
574 |
日本
514 |
科威特
990 |
伊朗
374 |
原苏联地区 380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78 |
中国 341 |
德国
259 |
|
墨西哥
337 |
|
注:表中数据均截止至2003年底,资料源于新华社2004年10月14日报道
皖北发现储量10亿吨煤田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地球物理探测队经过3个月的勘探,近日在皖北地区发现一个面积达75平方公里储量达10亿吨的大煤田,煤质为特低磷、低硫、中高发热量的气煤。摘自新华社报道
2003-10-8
据国土资源部估计,在45种战略性资源中,中国国内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到2010年将只有24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4年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长近60%,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能源需求增加将占2/3。199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400万吨,2004年达到2.0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0%。《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李长久2005,10。〈嘹望〉文章
废旧资源的利用率:
1吨废纸——0.8吨好纸;1吨废玻璃——400M2好玻璃;1吨废钢铁——0.9吨好钢铁。
估计今年我国将进口1.3亿吨石油,约合10亿桶原油,预计每桶油价上涨15美元左右,全年外汇要多支付150亿美元(相当人民币1200亿元)。
2004年城镇居民每百拥有汽车2.2辆,家用轿车保有量780万辆,按年均行驶1.5万公里,百公里耗油9升一年就是千万吨汽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新华网2005-9-13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对环境的影响
1、破坏了土地环境(矿床剥离、废石和尾沙堆放)
2、矿山污水污染环境(选矿废水,生活废水)
3、粉尘、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4、造成地面塌陷(深采矿井下陷)
5、破坏海洋环境(海底石油开采,石油泄漏)
第三节
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人口分布的趋势是:温带(47%)——热带(30%)——干旱
与半干旱(12%)——寒带(11%)
2、地形因素:海拔200米以下(56.2%)——海拔200-500米(24%)——
海拔500-1000米(11.6%)——海拔1000—1500(4.4%)——海拔1500-2000
米(2.3%)——海拔2000以上(1.5%)
3、水资源因素:水是生命之泉,水源充足的地方人口密度大。
4、土壤因素: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地区通常人口密度较大。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量大的磁盘区人口密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为采矿吸引了大批量的工人和家属、子女。
以上是自然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是人口总量的影响,一个是
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同学们自己看。
二、社会因素
l生产方式:生产力越低下,人口的流动性大,人口密度小。
生产力越高,人口流动性小,人口密度大。
2、生产布局:
3、其它社会因素:
三、经济因素
(一)对人口总量的影响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低增长
第二阶段:出生率不变,死亡率降低,人口迅速增长
第三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高增长率
第四阶段:理想化阶段,人口零增长
(二)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大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小
我国东中西部三类地区新出生人口分布
|
总人口(万 人) |
新出生人 口(万人) |
占总人口 比重(%) |
占新出生 人口比重 (%) |
东部 |
50739 |
632.2555 |
41.2 |
36.6 |
中部 |
52526 |
738.5652 |
42.6 |
42.8 |
西部 |
20017 |
354.9695 |
16.2 |
20.6 |
合计 |
123282 |
1725.79 |
100.0 |
100.0 |
2、经济生产方式:集约农业种植业——人口密度大
工业集中区——人口密度大:反之密度小
自动化程度高的工业区——人口密度小
四、技术因素
(一)对人口总量的影响
技术进步的前期,人口增长率高.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了人口容量.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到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人口零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渔猎文明阶段:人口分布于河流与森林地带。
农业文明阶段:人口向水土资源丰富的冲击平原地区密集。
工业文明阶段:初期向工业区集中;现代化时期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集中。
五、环境因素
(一)对人口总量的影响
环境规律限制和约束人口的增长。
(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越高,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机会越大,反之越小。
五、环境因素
(一)对人口总量的影响
环境规律限制和约束人口的增长。
(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越高,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机会越大,反之越小。
六、五律协同看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五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这五个规律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社会不稳定,战乱连年,经济必然萧条,技术就停滞不前,自然环境遭破坏,严重的是生活无着陆,人口肯定是死亡率高,增长率低。2002年美国在阿富汉发动的反恐怖战争,给阿富汉人民必然带来恶劣的后果。
人口总量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
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
战乱刚平,社会安定,政策鼓励,出生率高。
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医疗条件差,死亡率高,寿命短。
人口发展呈现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的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未——20世纪70年代未:
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大陆人口达5.8亿。
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中,首次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
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1951年的抗美援朝;1958年的大跃进,计划生育被搁置;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人口零增长;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人口发展呈现的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增长率高。
20世纪80年代——现在:
这一时期是我们国家进入辉煌的年代。1979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包产到户,全面奔小康。
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国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经济连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的寿命增长(80不稀奇,70小弟弟)。
人口的发展呈现出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零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情况(上海市,阅读材料),教材上的表2,说明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趋势。
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
素。从影响人口哪展的五个因素考虑,预计中国将来人口总量的主要发展趋势为:
城市将是人口的自然负增长区:
受教育程度提高;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观念变了;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会降低:
受教育程度提高;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一些年轻人有了固定的工
作和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观
念转变;计划生育政策限制。
综上所述,城市人口的负增长,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结果,就必然出现我国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特征。我国城市已涌现出一批人口结构为“八四二一”的家庭。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7%。
我国老年人口出重的变化(亿人)
年 |
预
测 |
实
际 |
||||||
份 |
60岁以上 |
65岁以上 |
60岁以上 |
65岁以上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1995 |
1.14 |
9.3 |
0.75 |
6.1 |
1.14 |
9.41 |
0.75 |
6.21 |
1996 |
1.17 |
9.4 |
0.77 |
6.2 |
0.81 |
9.67 |
6.41 |
6.41 |
1997 |
1.20 |
9.6 |
0.80 |
6.4 |
0.81 |
9.82 |
6.54 |
6.54 |
1998 |
1.23 |
9.7 |
0.82 |
6.5 |
0.84 |
9.96 |
6.69 |
6.69 |
1999 |
1.25 |
9.8 |
0.85 |
6.6 |
0.86 |
10.10 |
6.85 |
6.85 |
2000 |
1.28 |
9.9 |
0.87 |
6.7 |
0.89 |
10.23 |
7.00 |
7.00 |
资料来源:肖振禹,’’中国将提前进入老年型国家”,<中国人口年鉴>1999
人口平均寿命
年份 类别 |
1000 |
1820 |
1900 |
1950 |
1999 |
发达国家 |
24 |
36 |
46 |
66 |
78 |
其他国家 |
24 |
24 |
26 |
44 |
64 |
世界平均 |
24 |
26 |
31 |
49 |
66 |
中国 |
|
|
24 |
41 |
71 |
印度 |
|
|
24 |
32 |
60 |
而且据预测,假设生育率稳定在目前的较低水平,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0.8%,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上升到32.4岁;2010年将分别达到12.2%和34.5岁;2030年可达到目前世界的最高水平,当时的较高水平;2050年老化程度将达到最高,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9.7%,年龄中位数达到43.7岁,届时虽然可能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最新完成的我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人口以上的速度增长。高龄老人的数量将由目前每10名老人中有一位增长到两位以上,老年抚养比也将从目前的15.6%增长到56.8%,平均每年增长0.87个百分点。
中国老年报2003-10-9
2010年大于65岁的人口比例:澳大利亚20%;中国25%。156亿人口的1/4是4亿人。
CCTV-10
2003-9-18 百家讲坛
今年我国退休人口是3000万/年,每3个人养1个退休人员。CCTV.2005-8-5报道
西方人到底有多富(2004年)
国家 |
国民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
人均GDP(万美元) |
美国 |
11 |
3.8 |
日本 |
4.4 |
3.4 |
德国 |
2.5 |
3 |
英国 |
2 |
3.3 |
法国 |
1.8 |
3 |
中国 |
1.5 |
0.12 |
贫困人口的定义:
欧盟:个人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美国个人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我国收入排名第一的上海(2004)三口之家的年收入大约是5700美元。所以欧美国家的贫困人口却体会不到穷滋味。美国3000多万穷人中,73%拥有汽车;99%有冰箱;97%有彩色电视机;46%拥有自住房屋。这些西方标准的穷人,看病也全部由政府埋单。2005-8-15
《文摘周刊》
(二)五律协同看中国人口分布
未来50年我国的人口分布在五律协同作用下将出现以下特点:
人口迁移走向:农村向城市转移;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
人口迁移方式:劳务输出(民工流,低层次的劳动力);学生流(求学,工作,落户);技术流(带动技术创业,带技术入股);政策移民(三峡移民)
人口素质: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义务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学扩大招生;
留学生回国人数的增加;终生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毫无疑义地将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