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100学时 学分:
理论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历史
大纲执笔人:欧阳跃峰 大纲审定人:
一、 说明(500字左右)
本课程讲授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中国历史,亦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半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本课程是中国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历史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概貌,熟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大社会主要矛盾交替上升的基本状况,掌握中国人民不断展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英雄史实以及清末民初的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总体趋向与具体进程。
要求教师在真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通过有选择地介绍、分析、评价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更新传统的史学观念,进而了解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出能够跟上时代进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同时为大部分学生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在有条件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 正文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与中国社会状况,闭关政策。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鸦片走私与烟毒泛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关于禁烟问题的意见分歧,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三元里抗英,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穿鼻草约”,《广州和约》,《南京条约》及其附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社会经济的变化,魏源、姚莹、徐继畲、梁廷楠等人的思想。反侵略文学,自然科学技术成果。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闭关政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关于禁烟问题的意见分歧。
(三) 思考题
1、怎样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
2、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坚持鸦片贸易?
3、鸦片泛滥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5、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7、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特点。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洪秀全、冯云山早期活动,拜上帝教,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金田起义。太平军胜利进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与意义,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的两个阶段,《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局
辛酉政变,政变对晚清政治的影响。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天京内讧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石达开出走,反清斗争形势的逆转,《资政新篇》的内容与意义,保卫安庆,经营江浙,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斗争。
第六节 太平天国暑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广西、贵州、云南、陕甘宁青等地的反清起义。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辛酉政变,天京内讧。
(三) 思考题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
2、洪秀全反清代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3、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4、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5、《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6、评天京内讧。
7、《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8、太平天国挫败的历史教训。
9、《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是怎样乘机侵占中国领土的?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农村经济的凋敝。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第三节 军事工业与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第一批商办企业。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资产阶级的出现及其阶层划分,工人阶级的出现及其特点,早期维新思想。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官督商办,早期维新思想。
(三) 思考题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的性质。
2、北洋海军的建立及其意义。
3、评洋务运动。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5、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6、早期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阿古柏政权,左宗棠收复新疆,《里瓦几亚条约》,曾纪泽改订中俄《伊梨条约》。日本侵略台湾,马嘉理案,《烟台条约》,英俄窥伺西藏。
第二节 中法战争
法国侵略越南,刘永福抗法斗争,法国发动侵华战争,马江之战,镇南关大捷,不败而败的战争结局。
第三节 中日战争
战前的中朝关系,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东学党起义,日本不宣而战,李鸿章的求和活动,黄海海战,辽东失陷,北洋海军的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台湾民主国,反割台斗争。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的结局,《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三) 思考题
1、马江之战福建水师覆没的原因。
2、评镇南关大捷。
3、刘铭传保卫台湾和开发台湾的历史贡献。
4、中法战争清政府“乘胜即收”有无合理性?
5、谈谈你对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结局的看法。
6、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
7、评“帝党主战,后党主和”说。
8、黄海海战的结局及其原因。
9、评“台湾民主国”。
10、《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三国干涉还辽,《中俄密约》,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有为的早期活动,公车上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高涨,维新与守旧的斗争,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洋教斗争,义和拳在山东、直隶等地的兴起,清朝顽固派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激化,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宣战,义和团由扶清灭洋到“奉旨”灭洋,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东南互保,自立军起义,京津陷落,《辛丑条约》的订立及其危害。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清朝顽固派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激化。
(三) 思考题
1、19世纪末列强是怎样在中国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的?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3、康有为变法理论的形成。
4、“公车上书”的内容与影响。
5、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变法思想。
6、维新与守旧之争的内容与意义。
7、百日维新与新旧势力的斗争。
8、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中的光绪皇帝?
9、如何看待戊戌维新时期的袁世凯?
10、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1、反洋教斗争的阶段与特点。
12、义和团源流问题。
13、评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14、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内外政策。
15、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意义。
16、东南互保的形成及其影响。
17、评自立军起义。
18、《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第六章 辛亥革命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20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对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日俄战争,清末新政的内容与意义,农村经济的残破,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孙中山早年活动,兴中会的成立,惠州起义。宣传革命思想的书刊,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秋瑾等人对革命思想的宣传,军国民教育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出现。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萍浏醴起义,同盟会领导的6次武装起义,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庆马炮营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同盟会的内部矛盾与分裂,工农群众的自发斗争。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清廷宣布预备立宪,清末官制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载沣罢斥袁世凯,各省谘议局与资政院的成立,“皇族内阁”。资产阶级立宪团体,立宪请愿运动,“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保路运动。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文学社与共进会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黎元洪与湖北军政府,各省起义与 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临时政府北迁,唐宋内阁倒台,宋教仁组织国民党,第一届国会选举,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20世纪初年的各种社会思潮,国粹派,无政府主义的讲习会派和新世纪社,新史学的提倡,小说的繁荣,戏剧的革新,南社,近代报刊,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生运动,詹天佑。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南京临时政府
(三) 思考题
1、清末新政的内容及其意义。
2、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影响。
4、评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运动。
5、清末“预备立宪”的内容与意义。
6、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
7、《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
8、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9、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作用。
10、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11、辛亥革命的成败与经验教训。
12、二次革命挫败的原因。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第一流人才内阁,袁世凯“当选”总统后解散国会,政治会议,约法会议,《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改行总统制,白朗起义,中华革命党,欧事研究会。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筹安会等帝制宣传活动,袁世凯帝制复辟,蔡锷与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书面的形成,国会内部的派系斗争,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再造共和”,对德宣战与“武力统一”政策,西原借款,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新府院之争,护法运动失败,安福国会,“和平会议”,南北谈判破裂。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沙俄策动外蒙“独立”,企图分裂新疆,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辛亥革命后封建土地关系的变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农垦公司的增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年的尊孔读经逆流,《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二)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三) 思考题
1、中华革命党的性质与局限性。
2、筹安会成立的背景与影响。
3、“二十一条”的内容与危害。
4、袁世凯帝制复辟与张勋复辟有何异同?
5、梁启超、蔡锷在护国运动中的作用。
6、府院之争的过程与实质。
7、护法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原因。
8、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
9、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性质与意义。
10、结合辛亥革命后的史实分析资产阶级未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 考试方式、方法
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考查
四、 教学参考书目
1、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苏双碧: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讨论举要,齐鲁书社1985年版
3、曾业英主编: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李时岳:近代史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版
7、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9、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黄振南:中法战争诸役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廖一中、李德贞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版
15、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1—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85、199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