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是:首页>>>申报表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

 

         申 位: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 称:   有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     商永嘉          

         课程建设时间:   2005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二○○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商永嘉

年龄

35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学历及学位

研究生/博士

大学教龄

9

从事

专业

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3)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4)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教学对象      学生人数

有机化学       必修课        4学时     2001级本科生    120

现代有机合成     必修课        4学时     2003级研究生     22

有机化学       必修课        4学时     2002级本科生    110

综合化学实验     必修课        4学时     2002级本科生    40

有机化学       必修课        4学时     2003级本科生    117

综合化学实验     必修课        4学时     2002级本科生    40

合成化学       必修课        4学时     2004级研究生     22   

现代有机合成导论 选修课        4学时     2001级本科生    120

现代有机合成导论 选修课        4学时     2002级本科生    119

 

(二)承担的实践性环节

 

1.     2003,2-2003,6指导4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2.     2004,2-2004,6指导6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及设计;

3.     2005,2-2005,6指导10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及设计;

4.     2004.9-2004.11指导20名本科生进行 教育实习;

5.     指导2002级研究生2名;

6.     指导2003级研究生4名;

7.  指导2004级研究生1名。

 

 

 

 

 

(1)              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3)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主持基金项目

1.      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046303): 《聚合物支撑的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组合化学研究》,7万元,2003.1-2005.12

2.     安徽省科技厅2004年度重点科研项目:《药物中间体阿德福韦合成技术》(2004-2006);8万元

3.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氯乙酰氯的合成研究》,3万元,1997-2000;

4.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002kj114):《手性含1, 3,4-噻二唑环液晶的合成与应用》,1万元,2002-2003;

5.     安徽师范大学皖泰开发项目:《药物中间体S-腺苷甲硫氨酸二对甲苯磺酸酯的合成研究》,1.2万元,(2004-2006);

6.     主持安徽师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聚乙二醇支持的1,3,4-噁二唑和1,3,4-噻二唑的液相合成》,2万元。

 

获奖情况:

       12004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

1)      Shang, Y. J.; Shou, W. G.; Wang, Y. G. “Synthesis of 1,2,4-oxadizoles on soluble polymer support”Synlett. 2003, 7, 1064-1067.

2)      Shang, Y. J.; Wang, Y. G.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synthesis of isoxazoles”. Tetrahedron Lett. 2002, 43, 2247-2249.

3)      Shang, Y. J.; Wang, Y. G.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and Isoxazoles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as Support”. Synthesis. 2002, No. 12, 1663-1668.

4)      Shang, Y. J.; Wang, Y. G. One-pot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using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acrylate”. Chin. J. Chem. 2003, 21, 7-8.

5)      Shang, Y. J.; Yuan, L. L;Wang, Y. G.One-pot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and isoxazoles using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aaldehyde”.  J. Chemical R. 2004, 5, 336-338.

6)      Shang, Y. J.;, Wu, D. L.; Wang, Y. L.; Shen, L. J.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novel thiadiazolo-ferrocene derivatives”. Chin. J. Chem. 2005, 23,14-16.

7)      Li, M. G.; Shang, Y. J.; Gao, Y.C.; Wang, G.F.; Fang, B. “Preparation of novel mercury-do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film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5341152-57.

8)      Gao, F.; Shang, Y. J.; Zhang, L.; She, S. K.; Wang, L. Synthesis of a Novel Fluorescence Probe Modified by β-cyclodextr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for Nucleic Acids at ppb Levels. Analytical Letters, 2004377111.

9)      商永嘉,李茂国,陆婉芳,王彦广. 新型含酰胺键的噻二唑类液晶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576-580.

10)   商永嘉, 金杰“聚合物支持合成二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有机化学2005, 25152-158.

11)   商永嘉,陆友梅, 何勇, 丁辉,陆婉芳. 新型噻二唑类液晶的合成与研究有机化学, 2000, 20, 372-376.

12)   商永嘉,陆友梅, 丁辉,陆婉芳. “手性2-嘧啶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功能材料, 1998, 3, 425-429. 

 

二、主要教师情况

年龄

学历及学位

大学教龄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商永嘉

35

博士

教授

9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实验

王绍武

41

博士

教授(博导)

21

主讲有机化学(含双语)

马怀柱

63

学士

教授

41

主讲有机化学

褚道葆

55

学士

研究员

10

主讲有机电化学

谢美华

36

博士

教授

14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实验

张武

33

博士在读

副教授

10

主讲有机化学

胡益民

42

博士

教授

9

主讲有机化学

杨高升

40

博士在读

副教授

20

主讲有机化学

晏利琴

31

博士

副教授

2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实验

周幸福

33

博士在读

副教授

9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程林

32

硕士

讲师

9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张丽军

32

博士在读

讲师

9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张新明

33

博士在读

讲师

9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谢筱娟(返聘)

62

学士

副教授

40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胡继萍

46

学士

高级实验师

23

负责300M核磁和基础有机实验

朱琼霞

36

硕士

高级实验师

13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杜宝辉

56

学士

高级实验师

28

红外和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陶贵德

35

学士

实验师

9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合成实验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队伍是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人数17人,其中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5人,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7人,讲师4人。50岁以上的3人,40岁以上4人,30岁以上10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其中,第一批皖江特聘教授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除承担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外,还承担有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程。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优秀。年终考核多人次为优秀。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培养,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细则。

 

 

三、课程描述

现状(含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基础课之一,是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一门课程。安徽师范大学建校以来,有机化学在全国著名有机化学专家叶钟文教授等老一辈的带领下,学科形成了一套治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出现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目前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已成为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的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有机化学是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被批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5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一直是安徽省重点学科。

目前学科承担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和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程。师生比约为1:80。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的基础理论课程,是理、工、医、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课程。

在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掌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要求的差异及内容着重点的不同,因人施教,将不同系别、专业的学生分为化学专业、非化学专业及医学药学相关专业区别对待。在授课计划、教材选取、实验内容、课时安排、教师安排等各个环节不同安排,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经典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如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把金属有机化学结合不对称有机合成近年来的发展介绍给学生,将组合化学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充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对有机化学经典反应、机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并对最新发展作一般介绍,注意把书本知识讲活,正确处理和兼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的辨证关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

在讲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尤其在讲立体化学结构式,周环反应时配以多媒体电子教案和实物模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理论课、实验课和毕业实践。按教学大纲要求,理论科和实验课的学时比为1:2,毕业实践放在四年级下期,时间为一学期。

每一部分的具体组织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分开授课。根据培养目标、专业需要,学生层次,各有所侧重,因材施教。实验课也是根据不同专业分开教学。

毕业实践:根据学生特长、爱好,由学生自报专业,导师公开课题,实行双向选择。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既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特长和发展潜力,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化学专业人才。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可概括为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二是在此基础上开设多步有机合成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试验设计能力。三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微型仪器小,药品加量小,实验精度增加,它使学生必须集中精力,规范操作,方能获得预期效果。这是目前学生实验教学的主要实践内容。

历年化学系的考研率都很高,有机化学是必考课程,近几年几十名同学考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所、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等单位攻读有机化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这充分表明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重视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建设,教材选用最新的被同行公认的、全国师范院校通用的教材版本,部分教材选用二十一世纪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蓝本。

近几年我们使用曾昭琼编写的《有机化学》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该教材符合大纲要求,系统性强,知识面广,比较适合师范院校使用,能反映与该课程有关的科研新成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于教学使用,效果良好。 本课程拥有较丰富、完整的教学参考资料。

必读参考书有:胡宏纹编《有机化学》,邢其毅编《基础有机化学》,伍越寰编《有机化学》,曾召琼编《有机化学实验》,兰大、复旦教研室编《有机化学实验》,及自编《有机化学实验指导》等十余本;选读参考书有数十本。

2)配有《有机合成事典》、物理化学手册和有机合成词典等齐全的工具书供学生查阅。

3)实验教学环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一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和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本课程拥有齐全的学生基础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以及学生实践环节实验室。其中学生基础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有1000m2,学生实践环节实验室1100 m2。所有实验室按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作了全面的改装,安装了通风设备,更换了实验台及供水系统,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条件,配置必需的附件。新近购买300兆核磁共振仪可供实验教学使用。从而在硬件手段上保证有机化学实验高质量的进行。

4)网络教学环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50多台电脑可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三间,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网络学院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多年的教学服务经验为视频课程的网络化提供了保证。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每一门课程均将课堂教学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老师把自己的科研实际体会及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力求“四新”,即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和新信息。在老一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课程组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起了中坚的作用,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作到知识的不断更新。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2)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方法有微型化实验和系列化实验。对部分实验实行全天开放,建立了高年级学生管理开放实验的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3)开展理论课视频课程的建设,建立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环境,评价教学效果,正在扩大该手段的应用范围。已启动实验教学的视频教学工作。

 

3-5  教学效果

该课程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价好,同行及领导评价高,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年来名列前茅。其中主讲教师商永嘉、王绍武、谢筱娟、杨高升等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商永嘉博士、王绍武博士、谢美华博士、晏丽琴博士等将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受到和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好评。每届毕业生都有许多学生考取中科院、重点院校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中:

1)     2004年王绍武教授受聘为首批“皖江学者”;

2)     2004年商永嘉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3)     1996年谢筱娟老师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陈香梅”教育优秀奖;

4)     1994年史好新老师、谢筱娟老师、陈其瑞老师等获得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新模式项目奖;

5)     2001年杨高升老师获得安徽师大“皖泰”教学奖一等奖。

 

                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一些主要任课教师的测评成绩

 

    年份

   成

课程   绩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有机化学

93.3
(杨高升)

91.1
(张新明)

94.0
(张武)

93.6
(张丽军)

91.5
(商永嘉)

 

 

 

 

四、课程总体建设目标、步骤及主要措施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基础主干课之一。根据学院整体教改计划,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以市场需要、育人为本为前提,重在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深化改革。

课题整体目标为:用三至五年时间,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课程;能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能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教学课程。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安徽省一流课程,并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实现以上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读博读硕;提倡教学一线培养。主要任课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半数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给我院2003级本科生上有机化学课的四位老师,王绍武教授(博士),马怀柱教授,商永嘉教授(博士),晏利琴副教授(博士)中有三位教授,三位博士,充分体现加强本科生基础教学力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通过教研活动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培养青年教师,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了教学、科研全面发展,有机化学教研室与有机化学研究所形成一体制,青年教师进课题组开展科研,推动教学。鼓励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以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2)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一流。紧紧围绕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参考国内外有机化学的知名专著和优秀教材,制定本课程详细的教学要点,再根据教学要点,通过个人分工负责、集体讨论定稿的备课,编写教学讲稿,待条件成熟,在集体讲稿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软件,出版自己的教材和辅助资料。(3)教学条件一流。通过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添置、更换投影仪、计算机、扩音器等教学设备,建设多媒体教室,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养;课程组购买或复印国内外有机化学的知名专著和优秀教材,供教师阅读、参考。(4)教学方式一流。在继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化,制作电子教案、网络课程、CAI课件、题库、课程论文、答疑、文献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平台。部分章节采用双语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5)管理手段一流。实现教考分离,研究设计开放型、综合型习题,建立试题库;改革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建立包含理论考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论文报告等多样化考试体系。

实施这些目标分两步走,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一流化;在五年内实现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一流。

                

课程负责人(签章)

 

                                                                

五、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意见:

有机化学学科1985年以来一直是安徽省持续重点资助得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有机化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该课程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价好,同行及领导评价高,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学科中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的关键作用,一些博士主讲教师能将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好评。每届毕业生都有许多学生考取中科院、重点院校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经学院研究决定,同意推荐有机化学申请校级精品课程。

 

       

      

                                                           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年   月   日

 

 


Copyright© 20062008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