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学大纲

返回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深入改革高等院校的教学体制,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从知识经济的特点来看,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将逐步增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将进一步融合,形成一些高层次的学科体系。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的《中国地理》教材的改革,正是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中国自然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使其更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达到自然与经济、区域与整体、历史与现状的融合,以便更清楚地认识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

(二)目的要求

1 、加强学科的系统性研究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社会条件复杂,教材和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因此,要总结出中国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教材的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课程的要点。

2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中国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制约的,要全面地认识中国地理面貌,在深入研究单要素的基础上,必须加以全面的综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地理面貌的形成过程、发展和演化规律。

3 、加强学科的创新性研究

地理学,尤其是中国地理这些区域性地理课程,属典型的文理交融课程,学科的知识面广,异质性高,最容易滋生出新的知识增长点。因此,本课程一方面要不断地汲取相邻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在本学科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出新知识,一促进学科的发展。

4 、加强实证性研究

中国地理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因此要围绕着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南水北调、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西部经济大开发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科的应用性。

5 、密切联系中学地理教学

《中国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的主要课程,因此高师《中国地理》是直接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概念要清楚,数据要准确,理论性和适用性要强,并要培养学生从事地理教学的实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