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六)(时间 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分

 

 

 

 

 

 

 

 

 

 


1.《学记》

《学记》: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对教育作用,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它不仅是教育史上的创举,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火花。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吸收并适应社会文化和规范,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实践中确定了主体地位的人”。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教师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保证成为一个好教师。

1.错误。

要做合格教师,不仅要接受所教学科训练,还要进行教育科学训练,既知道教什么,又须知道怎样教。

 

2.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2.错误。

教育受制于发展,教育还要引导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3.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3.错误。

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正确。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活动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人、财、物投入的多少不是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最终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5.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只具有社会化功能。

5.错误

社会的需要与班级主体的多方面需要,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3.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4)改革考试制度。(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不足。

1)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2)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4)容易导致书本为中心,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论述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1)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要点如下: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

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要点如下: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

3)教学中遵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必须坚持师生协同,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王兵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并不怎样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特别喜欢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他除了教两个班的数学外,还当高一班的班主任。据说,他的班主任工作不敢恭维。有的学生数落说,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主要是解数学题;开班会,还是讲数学题,不过主要讲练习中的错误。而且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对其他学生似乎差远了。

有些学生不买他的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整“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弄得许多老师在班上无法上课。看到自己的班级,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总是效果不明显。

老师该何去何从?

阅读上面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4分)

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6分)

3.怎样来看待王老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对于课堂“闹事”者,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管理?(6分)

答:1.参考要点

1)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2)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

3)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策略。(4)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4分,小计4分)

2.参考要点

1)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2)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

3)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4)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6分,小计6分)

3.参考要点

1)建立课堂纪律,以纪律来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管理。

2)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模式的课堂纪律,如合作型课堂纪律、非强迫型课堂纪律、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等。

3)改进对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策略(可根据行为策略、认知策略展开进行论述,如可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矫正;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了解学生行为的目标,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等)。

(注:上述要点仅供参考,只要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原理、知识来进行阐述,即可酌情给16分,尤其在要点(3)部分能展开的话则可给14分,小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