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网上作业

一、填空:

1.课堂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即                 

2.课堂纪律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即                   

3.合作型课堂纪律的倡导者认为课堂违纪行为发生的根源是                     

4.通常的违纪行为根据其产生原因可分为四种:                                   

5.通过        预防课堂违纪行为是格拉瑟非强迫型课堂纪律的最核心的要求。

6.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的基本指导思想有两个,即                        

7.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基本指导思想是            

二、选择题:

1.课堂管理的主体应该是(   

A.教师  B.学生  C.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D.教师和学生

2.下列行为属于课堂违纪行为的是(   

A.打哈欠    B.大声喧哗   C.睡觉     D.发呆

3.合作型课堂纪律的倡导者是(    

A.布卢姆  B.威廉·格拉瑟  C.门德勒  D.琳达·艾伯特

4.非强迫型课堂纪律对学生违纪行为的解释是(    

A.对行为的错误选择    B.个人尊严受到威胁

C.满足某种需要        D.学生的无意行为

5.认为处理违纪行为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最好机会,是对学生的帮助是(   )倡导者的观点。

A.合作型课堂纪律            B.非强迫型课堂纪律

C.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        D.民主型课堂纪律

三、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

2.控制源

3.自我实现的预言

四、简答题:

1.课堂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2.阐述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意义与形式。

3.建立课堂纪律的目的是什么?

4.合作型课堂纪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行为策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如何进行违纪行为的行动研究?

7.比较课堂行为管理的认知法和行为法的异同。

五、论述题:

1.论述现代课堂管理理念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2.如何有效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立课堂纪律  干预违纪行为 ;

2.课堂规则(或班级公约)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守则  学生的法律义务;

3.学生的普遍的心理需要——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

4.引起关注行为  寻求权利行为  寻求报复行为  规避失败行为;

5.优质教学;

6.保证学生的尊严  唤起学生的希望;

7.平等和尊重。

二、选择题:

1D  2B  3D  4A  5C

三、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就是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以及教师的相关行为和活动,包括课堂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处理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等等。课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2.控制源所涉及的是人们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生活的决定因素,是决定于自身的内部因素,还是决定于自身之外的因素。控制源分为内在控制源和外在控制源。具有内在控制源的人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无论好或坏,都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而具有外在控制源的人则认为,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都是外界力量造成的后果。

3.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某一未经证实的判断或评价被看作似乎是绝对的事实,以后的行动便以被歪曲的评价作为基础。进一步的确证行为又反过来使做出这一被歪曲的判断的人坚信他最初的评价是正确的。

四、简答题:

1.课堂管理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明确的组织与结构,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2)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3)激励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形式有:参与制定课堂行为规范、参与制定危机行为后果、参与课堂与课程的决策。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理解课堂规则、了解和理解建立课堂规则的原因和违反规则要面临的后果,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调控和判断自己的课堂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3.建立课堂纪律的目的是:(1)通过外在的约束,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2)帮助学生达到自律;(3)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4.合作型课堂纪律的基本原则有:(1)能力原则  为避免学生在课堂里发生违纪行为,教师应当做的是让学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2)交流原则  交流意味着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建立并保持着积极的关系,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接纳对方。(3)贡献原则  被人需要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学生所做的贡献使得其他学生感觉到他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以合乎规范的行为出现课堂教学的集体情境中。

5.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受到关注,那么这种行为将会得到强化。教师需要仔细研究自己的行为与学生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就必须改变自己对学生行为所做的反应。

6.(1)确定要解决的课堂问题;

2)描述学生违纪行为的基本特征;

3)提出解决违纪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并付诸行动;

4)反馈和评价行动结果。

7.课堂行为管理的认知法与行为法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与行为法一样,认知法鼓励教师仔细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加以分析,鼓励教师在课堂违纪出现时,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所不同的是,行为法突出强化原理对学生行为的控制,而认知法则更突出学生自我概念化思维方式。行为策略强调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良好表现,在惩罚不良行为的同时应当鼓励良好的行为;认知策略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张通过探讨和辩论的方式在强化发生作用之前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课堂管理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管理和自我管理。(2)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指导性的管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堂规范与活动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指导性管理活动表现为激发和交流两个方面。激发,就是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价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和参与,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被需要;为学生提供为他人或班级做贡献的机会,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交流则是师生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围绕特定话题的表达与倾听。(3)学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离开了学生对课堂管理的参与或者没有学生自觉地对课堂纪律的维持,教师的课堂管理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答案要点:

1)避免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根本保证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然而只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才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2)通过优质的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过程中去,是预防课堂违纪行为的有效策略。(3)表扬合乎课堂规范的行为,特别是当那些经常容易违纪的学生偶尔贴近教师的要求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可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4)教师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表达不满,可以有效预防违纪行为。(5)教师赋予学生适当的权力与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各种决策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可以有效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