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表


编号

          

 

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所属院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魏先文                   

申报日期          200656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ΟΟ六年四月


 

填 写 要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魏先文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8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553-3937138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553-3869303

所在院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E-mail

xwwei@mail.ah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无机化学

专业必修

4

909900级化教本科 320

无机化学选论

专业必选

4

01化学教育本科12199

高等无机化学

专业必修

4

02030405级无机化学硕士生

现代无机化学进展

专业必修

4

0203级无机化学硕士生

材料化学

专业必修

3

010203级材料化学本科16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02级化学教育、材料化学本科 200人 无机化学实验;99级化学教育本科生9人实验性毕业论文;2000级化学教育本科生8人实验性毕业论文;2001级本科生10人实验性毕业论文;2002级本科生9人实验性毕业论文;20024人教育实习。指导01级有机化学硕士生1人、02级有机化学硕士生1人无机化学硕士生3人、03级硕士生7人、04级硕士生8人、05级硕士生7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  主持“高师无机化学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研究周期两年。

 2.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实验》(上),教育部 (200217文),副主编。

 3.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4

4.高师化学教育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级重点课题参加者。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土红色物质是氧化亚铜还是铜,化学教育, 2006272), 59。熊言林,魏先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高师化学本科专业教学整体改革与建设,安徽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一等奖, 第四,2004;

2.安徽师范大学第四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

3.荣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工会,2004年。

4.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及编号

类别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卤化富勒烯的制备、化学修饰及光电性质研究2027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31-200512

主持人

富勒烯基分子固体材料的合成、表征和磁性及发光性能研究20490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48- 20086

主持人

新型氟化C60 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教人司[2002]350号文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教育部

20029- 20059

主持人

富勒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教外司[2001]498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教育部

20021- 200412

主持人

碳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04046065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41-20063

主持人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署名次序

The Remarkable Stable Emerald Green C60F15[CBr(CO2Et)2]3: The First [60]Fullerene That Is also the First [18]Trannulene

Angew. Chem. Int. Ed. 2001, 40 (16), 2989-2992; Angewandte Chemie 2001, 113 (16), 3077-3080.SCI 影响因子8.0以上

2001

第一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ated with rare earth fluoride EuF3 and TbF3 nanoparticles

Mater. Res. Bull., 2006, 41(1), 92-98.

2006

第一

Coat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metal sulfides

Mater. Chem. Phys., 2005, 92, 159-163.

2005

第一

Reaction of C60F18 with Diethyl Bromomalonate: Diversion of The Bingel Reac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First 18 Annulenic Fullerene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2 2002, (1), 41-46.SCI,英国化学会杂志

2002

第一

Products From The Reaction of C60F18 With Sarcosine and Aldehydes: the Prato Reaction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2 2002, (1), 47-51.SCI,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

2002

第一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yrrolidino-C60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hotoactive Units

Fullerenes, Nanotubes and Carbon Nanostructures, 2002, 10(2), 137-153. SCI

2002

第一

Solution phase reduction to Fe-Ni alloy nano-structures with tunable shape and size

Mater. Chem. Phys., 2006, in press.

2006

第一

Synthesis of new pyridinofullerene ligands capable of forming complexes with zinc tetraphenyl porphyrin

Inorg. Chem. Commun. 2006, 9(5), 452-455.

2006

第二、通讯作者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rium Sulfate Nanotubes

Chem. Lett. 2004, 33(10),1384-1385

2004

第二、通讯作者

Preparation of Fe-Ni Alloy Nanoparticles Inside Carbon Nanotubes via wet Chemistry

J. Mater. Chem., 2002, 12(6), 1919-1921. SCI,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 影响因子2.7

2002

第二、通讯作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

1.     一些纳米有序结构的构筑和表征,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 第四完成人

2.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4, 第二完成人.

3.     获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合作信用基金奖(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Awards) 20002

4.     获德国洪堡基金“洪堡研究奖学金”(Alexa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20019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魏先文

1964.8

教授博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化学选论

翟慕衡

1963.2

副教授硕士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讲无机化学选论、配位化学

盛恩宏

1963.10

副教授硕士

无机化学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主任,主讲无机化学、普通化学,主持无机化学实验

倪永红

1969.11

教授博士后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热力学

贾卫国

1979.10

讲师硕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杜 俊

1972.11

副教授硕士

(在读博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李世凤

1975.2

讲师硕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陆晓晶

1974.3

讲师硕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基础化学实验

张 莉

1977.3

讲师硕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参加基础化学实验

彭 银

1973.4

博士后

无机化学

主讲基础化学实验

季长春

1978.2

讲师硕士

无机化学

主讲基础化学实验

王正华

1979.6

博士

无机化学

主讲无机化学

查庆庆

1981.5

助教硕士

无机化学

参加基础化学实验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无机化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 副教授3, 讲师5,助教1.其中博士(后)4, 硕士9, 在读博士1人。 高职占38.5%;讲师占38.5%;博士学历(含在读)占38.5%;硕士学历8人,占61.5%;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6岁,年富力强,朝气蓬勃。高级职称担任主讲100%, 4位教师开出其它2门课程以上.

2000年前每届学生200人,按10位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计算20生/师,2000年后每届学生400多人,按12位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计算34生/师,由于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综合化学实验中心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均能满足现阶段招生发展。

《无机化学》04年荣获校级精品课程,主要成员魏先文教授和盛恩宏、翟慕衡副教授从教二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年终考核优秀;魏先文教授于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倪永红教授和杜俊副教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研究能力较强,年终考核成绩优秀;魏先文、倪永红为院学科带头人,魏先文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皖江学者首批特聘教授,倪永红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家都具有爱岗敬业、热于奉献的精神,主要教师都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十年来,通过在职读博、读硕、引进人才及一线锻炼,涌现出像倪永红、彭银、王正华等一批高学位中坚教师,像杜俊、李世凤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了发展,近两年将引进3名博士生,现有青年教师鼓励读博,2008年无机化学教研室教师达18人,教授达5人,博士学历达55%。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开展教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我们已将高师无机化学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以原理指导学习元素知识, 以元素性质理解化学原理. 化学原理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元素化学放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化学原理主要是理论部分,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过多重复,解决与后续课程和中学化学的衔接问题。元素部分拟将反映现代化学的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这一特征,适当地引伸讨论无机与有机、生化的交叉,适当扩大配合物内容量,增加生物无机、簇合物及固体无机化学等知识。元素化学内容尽可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用代表性元素及化合物阐明结构与性质、制备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应用生动地展示出来。为了拓宽无机化学,我们还开设了《无机化学选论》、《配位化学》、《无机化学热力学》、《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合成》等系列选修课。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打破过去实验教学完全依托理论教学的“依附性”、“验证性”,将化学实验单独设课,采用基础、综合二级教学模式,将原无机化学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化学实验。即大部分无机化学实验融入基础化学实验中,重点掌握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础仪器),在一年级开设;无机合成实验归入综合化学实验,重点培养综合运用(既掌握无机合成方法,更强调方法应用,与有机合成、常数测量、化工基础同步),在二年级开设. 组编的化学实验(上、下)教材是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学生已使用五届。广大师生反映很好。该书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教师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实现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摒弃“满堂灌”,教思维、教方法,采用灵活多种方式。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理论原理的运用条件、应用,一般采用讨论,教师先理思考题让学生查阅文献准备,讨论课采用主发言和自由发言两种形式,教师积极引导,课末作小结;学生自学次要内容,并配有习题课,辅导答疑,布置课后练习,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学科进展内容开讲座,如《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纳米材料》、《无机材料及应用》等,让学生开眼界,了解无机化学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启导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布置撰写某新方法、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方面读书报告小论文。

4. 师资培养: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读博读硕;提倡教学一线培养,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青年教师进课题组开展科研,推动教学。

 

教改论文

题目

作者

刊物名称

级别

时间

孤对电子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

盛恩宏

杜 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

1998.12

过渡元素原子“例外”电子层结构的浅释

盛恩宏

杜 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

1999.9

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沉淀

盛恩宏等

宿州师专学报

省级

2000.2

 

教学研究表彰和奖励

奖项名称

获奖者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校皖泰教学奖

盛恩宏

安徽师范大学

1999

校皖泰教学奖

杜 俊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校优秀教学奖

李世凤

安徽师范大学

2006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师化学专业第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中学化学具有衔接性,与后续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具有连续性.

本课程是我校具有优良教学传统、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课程之一,自学校成立化学系,无机化学便是化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张定荣、罗明润、何炳坤等老一辈教授为无机化学课程的19世纪中下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本课程现在主要成员从事无机化学教学达2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带领下,形成一套治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具有敬业、勤奋工作的优良传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魏先文教授于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现在本课程组老师除承担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还承担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等学院无机化学和全校理科科类基础课普通化学的教学任务。无机化学课程组教师已为本院开设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选论》,《配位化学》,《无机化学热力学》,《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合成》等.

2001年化材学院改革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分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化学三级,统筹考虑,减少重复,强调夯实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础仪器使用等),注重应用综合(合成、测量、分析与表征、化工基础等及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综合应用),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专业需要,开设设计和研究实验),原无机化学实验融入基础化学实验中,原无机合成实验归入综合化学实验中,适当增加新方法(如表征)。《无机化学》课程2004年获校级精品课程。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体系结构

无机化学是所有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广泛,包括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化学原理部分,含化学热力学初步和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初步,物质结构,以及电解质水溶液的四大平衡等内容;元素化学部分包括元素及化合物结构、性质,含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之外的所有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性等内容。实验单独设课,采用基础、综合二级教学模式,即大部分实验融入基础化学实验中,重点掌握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础仪器),在一年级开设;无机合成实验归入综合化学实验,重点培养综合运用(既掌握无机合成方法,更强调方法应用,与有机合成、常数测量、化工基础同步),在二年级开设;为了拓宽无机化学,我们还开设了《无机化学选论》、《配位化学》、《无机化学热力学》、《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合成》等系列选修课。

组织方式

将无机化学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以原理指导学习元素知识, 以元素性质理解化学原理. 化学原理主要是理论部分,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过多重复,解决与后续课程和中学化学的衔接问题。元素部分拟将反映现代化学的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这一特征,适当地引伸讨论无机与有机、生化的交叉,适当扩大配合物内容量,增加生物无机、簇合物及固体无机化学等知识。元素化学内容尽可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用代表性元素及化合物阐明结构与性质、制备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应用生动地展示出来。为了拓宽无机化学,我们还开设了《无机化学选论》、《配位化学》、《无机化学热力学》、《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合成》等系列选修课。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便于学生学习、掌握;采用板块式教学,使知识既系统又清晰,可类比,可总结;注重应用,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打破过去实验教学完全依托理论教学的“依附性”、“验证性”,将化学实验单独设课,按化学学科特点分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化学实验三级,一级夯实基础,二级注重综合应用,为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基础实验侧重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仪器使用;综合实验侧重于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组编的化学实验(上、下)教材是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学生已使用五届。广大师生反映很好。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

  不断更新理论课教材,全部采用优秀教材。

2001年前,无机化学采用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合编的《无机化学》教材;2001年后,采用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的《无机化学》教材(第三版)(其第二版曾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无机化学选论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级无机化学»

实验教材采用自编、组编的<基础化学实验>2002年已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盛恩宏主编科类基础课«普通化学»(翟慕衡,商永嘉,高峰 参编);«配位化学»,翟慕衡,魏先文,正在准备出版中;«无机化学选论»,魏先文,翟慕衡,盛恩宏,受到学校教材基金资助,正在编写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无机化学教材正在建设中;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正在建设中.

为了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使用的参考教材主要有《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申泮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无机化学》(高忆慈,史启祯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扩充性资料有英语教学教材《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Inorganic Chemistry- principles of structureand reactivity》等,使用的习题参考书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无机化学考研攻略》(黄孟健等编,科学出版社)等。这些教材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巩固了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拓宽了知识面。并且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

教学条件

学校分配生化楼八个大教室(每室容纳130人)作为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教室,去年装修一新。教学条件上现有大的阶梯教室和幻灯机,有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并配有电脑和各种实验仪器,有各种教学用的模具。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施也应有尽有。

学校已开通校园网并且与国际互联网联通,无机化学课程已设专门网页,无机化学课程讲稿、教案、课件、教学大纲等均已挂网共享。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为主,但摒弃“满堂灌”,教思维、教方法,采用灵活多种方式。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学生自学次要内容,并配有习题课,辅导答疑,布置课后练习,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学科进展内容开讲座,如《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纳米材料》、《无机材料及应用》等,让学生开眼界,了解无机化学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

采用黑板、粉笔、汉语教学为主,但已开始采用各种教学模具、看录相、图表辅助、实体辅助、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辅助等。逐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直观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网上教学;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需要,让学生及早进入专业英语学习,便于学生查阅一般专业英语文献,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网开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学改革

“以改促进、以建求进,以质取进”是我们近年来教改思路。教学改革要以社会发展、市场需要、育人为本为前提,要重在学生自学能力、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深化改革。教学改革上积极参与学校及省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成绩显著;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注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定期邀请国内无机化学及相关化学专业的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学,使同学把握无机化学的前言动态、新技术、新方向。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近几年来,对课程主讲教师进行由学生打分评价和教研室内同事互评及学院督导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作教学质量检查综合评价,并已制度化。并对上课教师的讲稿、教案、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作定期检查。主讲教师均做到有讲稿、有教案、备教材、遵教学大纲、有责任心、有爱心,对教学有研究,并能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充实教学内容,授课时思路清晰、概念准确,效果很好,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和肯定。无论是学生打分还是校院督导员听课打分,教学质量评估均为优秀。

学生测评无机化学课程分数如下:

98-99年度第二学期:盛恩宏91.25;杜 俊 88.28;

99-00年度第一学期:盛恩宏92.98;魏先文 91.27;

99-00年度第二学期:盛恩宏92.97;杜 俊 87.02;

00-01年度第一学期:翟慕衡94.61班)、 93.042班);

第二学期:翟慕衡89.87;

02-03年度第二学期:盛恩宏87.3

03-04第一学期:金属材料(杜俊) 94.9; 无机热力学(翟慕衡) 92.4, 88.6;

无机非金属材料(盛恩宏) 89.6;

无机化学选论(魏先文) 89.4, 86.5.

03-04第二学期:无机化学(杜俊) 90.2; 无机化学(陆晓晶) 85.4.

无机化学专业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我们学院为国家培养和本省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特别是教育和科研战线上地业务骨干。在教育实习中和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学生们反映出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及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安徽省高校基础实验教学评估组专家评价,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改革力度大”,“创新意识强”,“属国内一流”,“可与国际接轨”。

中国科技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专家倪其道等四位教授评价,《化学实验》(上、下)“有一定创新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审核同意出版。

课堂教学录象资料:

  魏先文教授,倪永红教授,李世凤——“无机化学”;

  盛恩宏副教授——普通化学;

其它正在整理中。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深化教改,强化能力。重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修订教学大纲,不断增补(删减)教学内容,全部采用面向21世纪和“十五”规划新教材。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很大,建立了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综合化学实验中心,并获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单独设课,采取基础、综合、专业三级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教改需要而主编的化学实验(上、下)教材已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强化科研,带动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课程组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教改,带教学。在教学中反映无机化学的新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将新知识、新成果引进课堂。

3、教学规范,保证质量。教学规范化,教学组织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生动,教学板书工整,教学过程系统,主讲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优秀。规范的管理,负责的教师必然有优秀的教学质量。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建设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具同类课程较领先地位,尤其是实验教学更为突出;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已形成力量雄厚的学术梯队;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在省内有影响。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年轻教师面临学位、科研、职称等因素影响,投入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艺术等的精力凸现不足。

2、实验教学场所及仪器设备尚待增添。随着本科教育的迅猛扩招,现有实验室及仪器设备难以满足需要,急需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

3、课程教学现代化需加快步伐。双语教学的比例有待增加。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用2年时间,将本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成为安徽省一流课程,全国高师院校中同类课程领先地位。具体为: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材建设一流,教学条件一流,教学方式一流,教学管理一流。

力争年内无机化学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已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明年全部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编写好《无机化学双语教学》;将无机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课件全部上网。建立网上教学咨询。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精品课程申请表;

2、《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3、教材与资料名称

4、主要参考文献、实验指导目录等;

5、《无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稿;

6、武汉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全套习题;

7、魏先文教授和倪永红教授教学的课堂实录;

8、无机化学上册多媒体教学课件;

9、无机双语教学部分章节教案。

 

 


 

6. 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