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


    

第十二章 卤素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内容

(一)单质

1 .制备

2 .化学性质

(二)氢化物

1 .制备

2 .性质(热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等)

(三)含氧酸及其盐

1 .结构(杂化、空间构型)

2 .制备

3 .性质(不稳定性、氧化性、酸性)

4 .讨论最终产物(当氧化剂或还原剂过量时,判断反应的最终产物)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各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

三.通性

(一)结构特征和基本性质:

1 .原子结构的特征: ns 2 np 5

位于同周期的最右边,半径最小,非金属性最强,氧化性最强,电子亲合能,电离能(第一)最大,电负性最大

同族从上到下:电负下性依次减小( F 最大),电子亲合能依次减小,但 Cl 反常大( Cl 最大)

2 .氧化性: F 2 Cl 2 Br 2 I 2

氧化性逐渐减弱

3 .氟的特性:

①半径小

②电负性最大

③外层无 d 轨道(化合价只有- 1 , 0 价态)

④有些氟的金属化合物难溶(如: CaF 2 ,BaF 2 等)

(二)氧化态:

F 只有- 1 , 0 , Cl 多了一个+ 4 价,其余都是- 1 , 0 ,+ 1 ,+ 3 , +5,+7

简单的 X + 难以形成,在卤素中只有 I+ 较易形成

I 2 I + +I - (I 2 溶于水有微弱导电性 )

 


I 2 + AgClO 4 AgI+IClO 4

相对 -1 价来说,其余氧化数的卤素氧化态都可表现出氧化性,可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衡量,见元素电势图(分酸性和碱性)。

•  单质

描述卤素的成键特征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物理性质

•  熔沸点: F 2 → I 2 逐渐升高

因为 F 2 → I 2 元素原子半径增大,分子的变形性增大,分子间的色散力增大

•  颜色: F 2 → I 2 颜色加深

F 2 Cl 2 Br 2 ( l , g ) I 2 ( g ) I 2 ( s )

浅黄 黄绿 棕红 紫色 紫黑色

解释:物质可吸收可见光中部分波长的光,该物质呈现出剩余光的复合色(黑色——全部吸收)(银灰色——全部吸收,少数放出)

F 2 → I 2 所需能量逐渐降低,所吸收的波长逐渐增强,剩余光的波长逐渐减少,表现出的颜色逐渐加深。

•  溶解性:

(1)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F 2 不溶但与水反应 2F 2 +2H 2 O=4HF+O 2

H 2 O : Cl 2 =1 : 2.5 Br 2 溶解度最大 I 2 溶解度最小

( 2 )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最大

如: CH 3 CH 2 OH , CH 3 CH 2 OCH 2 CH 3 , CHCl 3 , CCl 4 可用于萃取

Br 2 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随自身浓度的渐增而加深,黄 棕红

I 2 在非极性溶剂中如 CS 2 , CCl 4 中呈现紫色

I 2 在极性或不饱和烃中呈棕色或棕红色(溶剂化物的颜色)

I 2 易溶于含有 I - 的溶液中: I 2 +I - =I 3 - (诱导力结合)

含 I 3 - 溶液可当作碘液使用

二.化学性质:

1 .与金属作用: 2M +nX2 2MXn(n 从 F I 减小 )

F 2 与所有金属能化合,形成高价氟化物,但 Cu,Ni,Mg, 与 F 2 作用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层而阻止反应,故用于储存 F 2

Cl 2 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化合,有的需加热

干燥的 Cl 2 不与 Fe 作用,故可用 Fe 管输送 Cl 2

Br 2 I 2 能与除贵金属( Au , Ag , Pt 等)以外的金属化合,多数应加热

2 .与非金属作用:除 O 2 ,N 2 ,He,Ne,Ar 外均可直接与 X 2 化合

F 2 Cl 2 Br 2 I 2

H 2 爆炸(冷暗) 反应(光照或加热) 反应(加热) 反应但可逆(加热)

Xe XeF 2 (XeF 4 ) ― ― ―

S SF 6 SCl 4 (S 2 Cl 2 .SCl 2 ) S 2 Br 2 -

P PF 5 PCl 5 (PCl 3 ) PBr 3 PI 3

F 2 I 2 与非金属反应的范围在减小,被氧化的非金属氧化态降低

3 .与 H 2 O 反应

F 2 /F - Cl 2 /Cl - Br 2 /Br - I 2 /I -

φ Θ 2 . 87V 1.36V 1.065V 0.535V

I 2 不能与 H 2 O 反应 ( φ Θ O2/H2O =0.816V )

( 1 ) 2X 2 +2H 2 O=4X - +4H + +O 2 ↑

Cl 2 、 Br 2 与 H 2 O 反应的活化能大,所以反应速度慢

( 2 )歧化反应

X 2 +2H 2 O=H 3 + O+X - +HXO(Cl 2 , Br 2 )

4 .与 OH - 作用

X 2 +2OH - X - +XO - +H 2 O(X : Cl 2 ,Br 2 )

 


3I 2 +6OH - 5I - +IO 3 - +3H 2 O

2F 2 +2OH - (2 % )== 2F - +OF 2 +H 2 O

碱液较浓时, 2F 2 +4OH - == 4F - +O 2 +2H 2 O

三.制备

1 . F 2 熔盐电解法: 2KHF 2 2KF+H 2 ↑ +F 2 ↑

1986 年化学法制 F 2

2 . Cl 2 工业制法:电解 NaCl 溶液: 2NaCl+2H 2 O 2NaOH+H 2 ↑ +Cl 2 ↑

阴极 阳极

实验室制法: HCl( 浓 ) MnO 2 或 KMnO 4 或 K 2 Cr 2 O 7 Cl 2

 


用 MnO 2 可节约成本,用 KMnO 4 无需加热,用 K 2 Cr 2 O 7 需加热,反应可控

 


3 . Br 2 工业制法:海水 老卤( Br - 含量多) Br 2 +Cl -

 


NaBr+NaBrO 3 +CO 2 Br 2 +H 2 O

4 . I 2 工业制法:智利的硝石( NaNO 3 )-含 NaIO 3

IO 3 - +3HSO 3 - =I - +3H + +3SO 4 2-

↓ IO 3 - +H +

I 2 +H 2 O (反歧化)

用氧化剂如 MnO 2 Cl 2 等氧化 I - ,但要避免使用过量的氧化剂

2NaI+3H 2 SO 4 ( 浓 )+MnO 2 2NaHSO 4 +MnSO 4 +I 2 +2H 2 O

第三节 卤化氢和氢卤酸

一.卤化氢的性质:

卤化氢都是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无色)

1 .极性分子,熔沸点较低,按 HCl HBr HI 的顺序递增,易溶于水成为氢卤酸

2 .热稳定性: HF >HCl> HBr> HI

HF HI 随核间距增大,键能逐渐减小,热稳定性依次降低

HF HCl HBr HI

D (H - X) 565 431 366 249(KJ/mol)

α (1273K) - 0.014 0.5 33(%)

3 .还原性: HF< HCl< HBr <HI

4 .酸性: HF< HCl< HBr <HI (与 H 直接结合的原子的负电荷密度越大,对 H + 的吸收力越强,酸性越弱, F - I - 半径增大,体积增大,负电荷密度减小,酸性增强)

HF HCl HBr HI

α 10 92.6 93 95(%)

( 弱酸 ) ( 强酸 )

HF 的特殊性

(1)HF 的熔沸点例外高 , 电离度特别低 ,HF 分子间氢键形成缔合分子

(2) 弱酸 , 当浓度大 (>5mol/L) 时 , 电离度 ( α ) 反而增大 , 酸度增强

HF H + +F - K 298 =3.5 × 10 -4

( 浓 )HF+F - HF 2 - K 298 =5.1

则 2HF H + +HF 2 - K 298 =3.5 × 10 -4 × 5.1=1.8 × 10 -3

(3)HF 与 SiO 2 或 MSiO 3 反应 : 故 HF 不能用玻璃瓶保存 , 用塑料瓶保存

SiO 2 +4HF=2H 2 O+SiF 4 ↑

CaSiO 3 +6HF=CaF 2 +3H 2 O+SiF 4 ↑

二 .HX 的制备

1. 直接合成 :H 2 +Cl 2 =Cl 2 只适合 HCl 的制备

2. 酸的顶替法 :

X - + 酸 HX+ 新酸

HF: CaF 2 +H 2 SO 4 ( 浓 ) CaSO 4 +2HF ↑

HCl: NaCl+H 2 SO 4 ( 浓 ) NaHSO 4 +HCl ↑

HF,HCl 易溶于水 , 故制备时需用浓硫酸

HBrHI 的制备不能用浓 H 2 SO 4 , 因为 Br - I - 具有强还原性 , 用 H 3 PO 4 代替浓 H 2 SO 4

NaBr+H 3 PO 4 =NaH 2 PO 4 +HBr ↑

NaI+H 3 PO 4 =NaH 2 PO 4 +HI ↑

NaBr+H 2 SO 4 ( 浓 )=NaHSO 4 +HBr ↑

2HBr+H 2 SO 4 ( 浓 )=SO 2 ↑ +Br 2 +2H 2 O

NaI+H 2 SO 4 ( 浓 )=NaHSO 4 +HI ↑

2HI+H 2 SO 4 ( 浓 )=SO 2 ↑ +I 2 +2H 2 O

3. 卤化氢的水解 :

PBr 3 +3H 2 O=H 3 PO 3 +3HBr ↑

PI 3 +3H 2 O=H 3 PO 3 +3HI ↑

通常 :2P+6H 2 O+3Br 2 =2H 3 PO 3 +3HBr ↑

2P+6H 2 O+3I 2 =2H 3 PO 3 +6HI ↑

4. 烃的卤代反应

C 2 H 6 (g)+Cl 2 (g)=C 2 H 5 Cl(g)+HCl(g)

第四节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 , 多卤化物

一.卤化物:离子型 共价型

1 .总趋势:

(1) 同周期最高价卤化物左 右,离子型减弱,共价型增强

KCl CaCl 2 ScCl 3 TiCl 4 共价型增强,熔点降低(金属离子的电负性增强,离子半径减小)

( 2 )同一金属: F - I - 离子型减弱,共价型增强(金属氟化物一般为离子型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不一定)

CaF 2 CaCl 2 CaBr 2 CaI 2 熔点降低

 


( 3 )同一金属不同价态与同一卤素形成的化合物:低价到高价,离子型减弱,共价型增强

FeCl 2 FeCl 3

熔点: 950K 555K

2 .卤化物的水解:

MX n +nH 2 O=M(OH) n +nHX

(1) 水解的必要条件: M 必须有空的价层轨道,且 M 未达最高配位数

周期 二 三 四

最高配位数 4 6 8

CCl 4 CF 4 不水解( C 无空的 2d 轨道,且配位数最大)

SF 6 不水解(已达最高配位数)

SiF 4 SiCl 4 PCl 5 均能水解

BCl 3 水解

SnCl 2 水解(金属卤化物一般有空轨道,只需考虑其配位数)

( 2 )水解的趋势大小:

•  内因: M n+ 的极化能力( Li + , Be 2+ , Mg 2+ )极化能力强

•  外因:升温促进水解

( 3 )水解产物:

①生成碱式盐+ HX( 较低价态的金属卤化物 )

SnCl 2 +H 2 O Sn(OH)Cl ↓ +HCl

MgCl 2 +H 2 O==Mg(OH)Cl ↓ +HCl

SbCl 3 + ==SbOCl ↓ +2HCl ( Sb(OH) 2 Cl SbOCl )

BiCl 3 +H 2 O==BiOCl ↓ +2HCl

②生成碱+ HX (高价态 MXn )

AlCl 3 +3H 2 O=Al(OH) 3 ↓ +3HCl

FeCl 3 +3H 2 O=Fe(OH) 3 ↓ +3HCl

③生成含氧酸+ HX( 共价型卤化物及其某些高价金属卤化物 )

H 2 O

BCl 3 H 3 BO 3

PCl 3 H 3 PO 3 + HCl

PCl 5 H 3 PO 4

SiCl 4 H 2 SiO 3 ↓ (H 4 SiO 4 )

 

H 2 O

SnCl 4 H 2 SnO 3 ↓

TiCl 4 H 2 TiO 3 ↓

GeCl 4 H 2 GeO 3 ↓( GeO 2 · H 2 O )

NCl 3 +3H 2 O=NH 3 +3HClO

P S Br Cl N F

χ A 2.06 2.44 2.74 2.83 3.07 4.20

χ P 3.16 3.04

二.卤素互化物

1 .由两种卤素组成的化合物称卤素互化物

Cl 2 +F 2 2ClF ( ClF 3 ,ClF 5 )

XX ′ n , n 与电负性有关, X 与 X ′的电负性差越大,或半径比越大 n 越大,如: IF 7

2 .性质:容易分解(具强氧化性),都易水解

XX ′ +H 2 O HOX+HX ′

IF 5 +3H 2 O=HIO 3 +5HF

三:多卤化物:

1 .金属卤化物与 X 2 或 XX ′加合而成的化合物

KI+I 2 KI 3

KI+2Cl 2 KICl 4

CsI+BrCl CsIBrCl

一般来说: MX 晶格能小( MI 小) ,X 2 变形性大,易形成多卤化物(多数含 I )

2 .性质:受热易分解

CsICl 2 CsI+Cl 2

或 CsICl 2 CsCl+ICl

所以 CsICl 2 CsCl+ICl (倾向于生成晶格能大的金属卤化物 CsCl> CsI )

3 .结构

=5

ICl 2 - 7 + 1 × 2 -(- 1 ) 直线型

2

 

=7

IF 7 7 + 1 × 7 正十面体

2

=6

IF 5 7 + 1 × 5 正八面体

2

第五节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HXO HXO 2 HXO 3 HXO 4

次 亚 正 高

 


H 5 IO 6 ( 高碘酸 ) HIO 4 ( 偏高碘酸 )

•  性质:

1 .酸性:同卤素: HXO< HXO 3 <HXO 4

极弱酸 强酸 极强酸

不同卤素: HClO> HBrO> HIO

HClO 3 >HBrO 3 >HIO 3

HClO 4 HBrO 4 极强酸,不分

含氧酸中酰氧(非羟基氧)越多,或者成酸原子 R 的氧化值越高,其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则 R - O 结合越强,使 H - O 结合弱, H + 易解离出来,所以酸性越强。

Pauling 规则:

(HO) x RO y 的酸性强弱与 y 有关

y = 0 为弱酸( K a1 =10 -11 ~10 -5 ) HClO HBrO HIO H 4 SiO 4 H 3 BO 3

y=1 中强酸 HClO 2 H 2 SO 3 HNO 2 H 5 IO 6 H 3 AsO 4 H 3 PO 4

y = 2 强酸 HClO 3 HBrO 3 HIO 3 H 2 SO 4 HNO 3

y = 3 最强酸 HClO 4

2 .热稳定性:

•  HXO< HXO 3 <HXO 4 ( 对应的盐类似 ) 中心原子的价态越高,对 O 的结合越牢,越不易分解

•  盐比相应的酸稳定 NaXO>HXO (H + 的反极化能力比 M n+ 强 )

•  酸越浓,越易分解

•  分解产物复杂多样(绝大多数分解放氧)-具有强氧化性

2HXO=2HX+O 2 ↑

3HXO=2HX+HXO 3 ( 酸性中仅 ClO - 歧化,其需一定的温度,碱性介质中都歧化 )

2HClO=2HCl+O 2 ↑

3HClO=2HCl+HClO 3

4HBrO=2Br 2 +2H 2 O+O 2 ↑

5HBrO=2Br 2 +HBrO 3 +2H 2 O

c>40 %时 8HClO 3 =2Cl 2 +3O 2 + 4HClO 4

4HBrO 3 =2Br 2 +5O 2 +2H 2 O

4HClO 4 =2Cl 2 +7O 2 +2H 2 O ( >60% )

 

 

 

 


 

 

 

 

 

Pb 2+ .Ni 2+ .Zn 2+ 盐 X 2 .O 2 .MO.MX 2

3 .氧化性:(与热稳定性相反)

( 1 )同一卤素,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强: HClO> HClO 3 >HClO 4 ( 盐与 之类似 )

KClO (碱性) KClO 3 KClO 4

I - I 2 +Cl - (IO 3 - ) - -

Mn 2+ MnO 2 +Cl - - -

品红 褪色 不加热不褪色,加热略褪色 加热也不褪色

( 2 )酸的氧化性强于相应的盐(奈斯特方程)

 

 

 


 

φ Θ 1.47V 1.36V

ClO 3 - /Cl 2 Cl 2 /Cl -

( 3 )同种酸浓度大或加热,其氧化性增强

ClO 3 - +6H + +5e=1/2Cl 2 +3H 2 O

(4) 特殊性:第四周期含氧酸的氧化性比第三,第五周期的强 HBrO 3 >HClO 3 >HIO 3

 

 

 

 

 

 


HBrO 4 >HIO 4 >HClO 4

5H 5 IO 6 +2Mn 2+ =2MnO 4 - +5IO 3 - +11H + +7H 2 O

2Mn 2+ +5IO 4 - +3H 2 O=2MnO 4 - +5IO 3 - +6H +

二 制备:

1 . HXO - XO -

Cl 2 +H 2 O=HCl+HClO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Cl 2 +ClCO 3 +H 2 O=CaCl 2 +CO 2 ↑ +2HClO

Ag 2 O+2HCl=2AgCl ↓ +H 2 O

2Cl 2 +H 2 O+Ag 2 O=2AgCl ↓ +2HClO

2Cl 2 +HgO+H 2 O=HgCl 2 +2HClO

2 . HXO 3 - XO 3 -

Ba(XO 3 ) 2 +H 2 SO 4 =BaSO 4 ↓ +2HXO 3 (Cl.Br.I)

I 2 +HNO 3 =HIO 3 +NO 2 ↑ +H 2 O

I 2 +5Cl 2 +6H 2 O=2HIO 3 +10HCl

XO 3 - : 3X 2 +6OH - =5X - +XO 3 - +3H 2 O

3 . HXO 4 - XO 4 -

KClO 4 +H 2 SO 4 ( 浓 )=KHSO 4 +HClO 4

 

KClO 3 +H 2 O KClO 4 +H 2 ↑

 

 

 

 

 

 


三.结构:

XO - XO 2 - XO 3 - XO 4 - sp 3 杂化

直线型 V 型 三角锥型 四面体型

H 5 IO 6 IO 6 5- sp 3 d 2 杂化 八面体型( I 的半径大,配位数多)

第六节拟卤素

氰 硫氰 氧氰

游离态 X 2 (CN) 2 (SCN) 2 (OCN) 2

阴离子 X - CN - SCN - OCN -

•  游离态:

1 .二聚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低,挥发性强,具强刺激性

2 .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H 2 +(CN) 2 =HCN

2Fe+3(SCN) 2 =2Fe(SCN) 3

3 . OH - ,H 2 O 发生歧化反应:

(CN) 2 +2OH - CN - +OCN - +H 2 O

(CN) 2 +H 2 O HCN+HOCN

二.阴离子:

1 .还原性: F - <OCN - <Cl - <Br - <CN - <SCN - <I -

2I - +(SCN) 2 =I 2 +2SCN -

2Ag(SCN)+Br 2 =2AgBr+(SCN) 2

4H + +2SCN - +MnO 2 =Mn 2+ +(SCN) 2 +2H 2 O

2 .形成配合物:

Hg 2+ +2I - =HgI 2 (红) [HgI 4 ] 2- (无色)

 


Hg 2+ +2SCN - =Hg(SCN) 2 [Hg(SCN) 4 ]2-

Fe 3+ +nSCN - =[Fe(SCN) n ] 3-n (n:1 ~ 6) (血红色)

3 . CN - , HCN 有剧毒(氧化或形成配合物无毒)

[Fe(CN) 6 ] 4- OCN - 无毒-用于除 CN -

硫酸亚铁法: Fe 2+ +6CN - [Fe(CN) 6 ] 4-

碱式氯化法: 2CN - +8OH - +5Cl 2 ==2CO 2 +N 2 +10Cl - +4H 2 O

OCN - (氧化不完全)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及稳定性

•  稳定性:

同一元素:低价酸 < 高价酸

同一酸:酸 < 盐( H 2 CO 3 <NaHCO 3 <Na 2 CO 3 )

主族金属盐 > 副族金属盐,对于碱也一样,如: NaOH>Cu(OH) 2

二.氧化性:一般与稳定性相反

•  H 2 SiO 4 <H 3 PO 4 <H 2 SO 4 <HClO 4

VO 2 + <Cr 2 O 7 2- <MnO 4 -

•  锯齿形变化(同族主族元素)

•  同族副族元素, EM 随原子序数 Z 的增加而略有下降

•  相应氧化态,同周期主族含氧酸氧化性强于副族含氧酸的氧化性

•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中低氧化态 > 高氧化态

* 讨论最终产物: (A)ClO 3 - +SO 2

E ClO3-/Cl2 =1.47V E SO42-/H2SO3 =0.171V

 


ClO 3 - +SO 2 SO 4 2- +Cl -

 


ClO 3 - +SO 3 2-

φ Θ ClO3-/Cl- =0.63V φ Θ ClO3-/Cl2 =0.28V φ Θ SO42-/SO32- =-0.92V

 


ClO 3 - +SO 3 2- SO 4 2- +Cl -

但优先反应得到的不一定是最终产物,讨论最终产物,应考虑氧化剂过量或还原剂过量时,有无次级反应

•  酸性条件下, KClO 3 溶液与过量的 KI 溶液反应的主要产物。过量 KClO 3 与 KI 溶液反应的主要产物

解 : 略

例 2 .三种白色固体 NaCl NaBr NaI 用至少两种方法鉴别

解 : 略

例 3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 Cl 2 +2Ba(OH) 2

2 . Cl 2 +KI+KOH

3 . I 2 +H 2 SO 3 +H 2 O

4 . Br 2 +KI+HCl

5 . I - +IO 3 - +H 2 S

解:略

例 4. 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淀粉 KI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ClO 时,得到蓝色的 A ,加入过量 NaClO 时,得到无色溶液 B, 然后酸化之,并加少量固体 Na 2 SO 3 于 B 溶液中,则 A 的蓝色复现,当 Na 2 S 2 O 3 过量时,蓝色又褪去成为无色溶液 C ,再加入 NaIO 3 , 溶液,蓝色 A 复现,指出 A .

B . C 为何物?

解:略

例 5. 有白色钠盐晶体 A 和 B,A,B 都溶于水, A 水溶液为中性, B 的水溶液为碱性, A 溶液与 FeCl 3 作用,溶液变棕色浑浊, A 溶液与 AgNO 3 溶液作用有黄色沉淀析出,晶体 B 与浓 HCl 反应,有黄绿色刺激性气体生成,此气体同冷 NaOH 溶液作用,可得到含 B 的溶液,向 A 溶液中开始滴加 B 溶液时,溶液变成棕红色,若继续加过量 B 溶液,溶液又成无色,问 A,B 为何物?写出相关的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