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所属院系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200656                                     

 

安徽省教育厅制二ΟΟ六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欧阳跃峰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6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553386918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社会学院

E-mail

asdoyyf@eyo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241000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中国近代史,本科基础课,5学时,010204本,315

2、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本科选修课,3学时,99-02本,0203专升本,649

3、  中国近代外交史,本科选修课,3学时,99-02本,0203专升本,550

4、  晚清史研究状况与文献资料,研究生专业课,3学时,02-05级,63

5、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教育硕士专业课,2学时,02-05级,4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毕业论文  本科生:      99000102本,03专升本    34

                  硕士研究生:  020304                   10

                  教育硕士:    020304                    6

    指导教育实习  本科生:      99                            8

硕士研究生:  020304                   1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教材编写,校教学研究项目,20002002年,主持

获得的教学奖励:

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清史·史表·清代教案表(编号:200410120403003),社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2004-2007年,参加(课题组共3人)

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近代化研究(2002HBW08),社科,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2-2004年,主持

3、李鸿章与近代外交研究,社科,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03-2004年,主持

发表的学术论文:

1、“公车上书”:康梁编造的历史神话,历史教学(国家级),200210期,独

2、也谈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理论问题,史学理论研究(国家级重点),20033期,独撰

3、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分析,史学月刊(国家级),20034期,独撰

4、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省级),20041期,独撰

5、唐廷枢: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安徽师大学报(省级),20043期,独撰

6、柏文蔚与二次革命,民国档案(国家级),20051期,独撰

7、“圣库制度”考辨,近代史研究(国家级重点),20052期,独撰

8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安徽师大学报(省级),20052期,独撰

9、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业余宣传”,安徽师大学报(省级),20023期,独撰

10、安徽公学的兴办及其影响,安徽师大学报(省级),20056期,独撰

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

1、李鸿章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独自

2、李鸿章幕府,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3年,独自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欧阳跃峰

19556

教授

中国近代史

主讲

马陵合

196810

教授

中国近代史

主讲

沈世培

19631

教授

中国近代史

主讲

王彦章

19739

讲师

中国近代史

主讲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教师队伍目前由4人组成,3名教授,1名讲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3人获博士学位,1人获硕士学位;年龄在33岁至51岁之间,结构合理,梯队健全。不但是名符其实的高学历、高职称,而且年力正壮,涉历广泛。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各有研究专长,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显示了浑厚的学术功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程负责人于197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28年高校教龄(其间于1979-1982年攻读硕士学位),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年终考核成绩为优秀。

本课程中年教师都结合自己的科研任务制订有业务进修计划,教研室定期加以考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为仅有的一旬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督促其拟订业务进修计划,要求青年教师跟着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由指导教师逐章把关,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本课程的完事教案,经教研室组织试讲后,再上讲台。该青年教师可望于一二年内晋升副教授。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教研活动情况

近五年来本课程教学队伍一直坚持正常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涉及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撰写和修改教案、听课与教学评议、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本学科的重要学术问题等领域,并综合讨论意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改措施,及时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为了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组制订了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和各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并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教改成果有:

1、欧阳跃峰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月版

2、马陵合等编著:中国近现代史(高校文科教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月版

二、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马陵合: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国家级重点),2003年第11,独撰

2马陵合:左宗棠外债观探析,安徽史学(省级),2004年第4,独撰

3、马陵合:论中国朝野对新银行团的回应,史学月刊(国家级),2004年第10,独撰

4、马陵合:张静江与淮南铁路——兼论淮南铁路的经济意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省级),2005年第1,独撰

5、马陵合: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质性——以铁路外债观为考察点,史学理论研究(国家级重点),2005年第2,独撰

6、马陵合:拉门德远东之行述评,民国档案(国家级),2005年第2,独撰

7、马陵合: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求索(省级),2005年第6,独撰

8、沈世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澳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省级),2003年第4,独撰

9、沈世培:试论高师历史课堂互动式教学的改革,滁州学院学报(省级),2005年第4,独撰

10、王彦章:谬误百出的“正说”,中国图书评论(省级),2005年第7,独撰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各高校历史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我院自原历史系成立以来一直开设着这门课程,历经几代学人的辛勤努力,在学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最先主持这门课程的原历史系主任吴宣易教授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翻译出版了《庚子义和团运动始末》一书。随后,自王自敏教授、黄绮文教授等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即集体编印了《中国近代史》教材。因而,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已经有40年的历史。历经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的艰辛开拓、长期积累,本课程建设经不断发展与升华,已渐臻于完善。本课程所依托的中国近代史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历史专业中的一个实力雄厚、梯队合理、优势明显、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学科领域。

本课程教师队伍人员精干,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各有研究专长,累计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显示了雄厚的学术功力。本课程负责人欧阳跃峰教授于197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28年高校教龄。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先后担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走上了学科建设的前沿。凭借教学与科研实力,于1987年定为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共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合著各类著作10余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跨世纪人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论、教育硕士、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四个硕士点导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多次受到同行专家与广大学生的赞扬。1993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他于1989年参编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马陵合教授年仅38岁,现担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除发表论文40余篇外,最近还连续出版了《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月版)和《晚清外债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月版)两本学术专著,从而牢固地奠定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的课堂教学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常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本课程经过众多学人长期艰苦探索、锻造打磨,形成了具有探索性、前沿性、现代性的优秀教研模式,并于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讲授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历史,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中外关系,乃至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等方方面面。政治方面包括晚清政权的体制、结构与各项政策,清末官制改革与预备立宪,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力斗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爆发,农民政权的组织结构与政策、措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爱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与政权体制的演变等等;经济方面包括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封建自然经济的残破及局部地开始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办企业的诞生及其资本来源,官督商办企业的资本构成及其经营状况,铁路的修建与各类矿藏的开采,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战争赔款如何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各类外债的举借与偿还等等;军事方面包括八旗与绿营的衰败,湘军、淮军的创建及其基本营制,近代海军的组建与北洋海军的覆没,清末编练的新军,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等等;文化教育方面包括传统文化在近代的演变,西学东渐与近代社会思潮的兴起,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教育体制及其逐步被废止,近代教育的萌芽、发展与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及创办学校、医院等活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介绍,新学与旧学、革命与改良之间的论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入等等;中外关系方面包括列强的侵华政策与侵华活动,驻外使节的派遣与近代外交格局的形成,外交谈判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列强扶植在华利益代理人,以及各种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讲授基本史实,阐释基本概念外,还着重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现象中理出几条重要的线索:其一是帝国主义不断加紧侵略中国,随着一次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逐步加深的过程;其二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社会民众英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其三是一部分民族精英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大力倡导学习西方,从引进西方的物质文明到引进西方的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过程;其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力下缓慢发展的过程;其五是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形成,并登上社会政治舞台、领导旧同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其六是各种进步的社会思潮形成、演变并逐步改变国人陈旧观念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帮助他们从错综复杂的近代历史中汲取爱国主义的思想营养,竖立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全面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掌握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事件、评判历史人物的方法。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我校开设中国近代史课程已有50余年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课程建设尽管一度显得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停止。本课程正规的教材建设亦已有40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课程负责人曾于1989年参编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教材,该教材获安徽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为本省多所高校所采用,颇有好评。近年来,本课程一直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李侃、李时岳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华书局1994后第四版),该教材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但是,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该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课程负责人拟组织人力自编一部新的《中国近代史》教材。目前已有部分成型的教案可供使用,但要编成一部体系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新,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能满足高样历史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尚须付出大量的劳动。

相对而言,本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越条件:

1、参考资料丰富。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籍大量出版,相关的学术著作汗牛充栋,报刊上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更是令目不暇接,不但有利于教师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知识领域广阔。一方面,中国近代历史距今相隔不太久远,留下的大量文字记载,关系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西方近代知识的大量涌入,包含了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因而中国近代史教学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述教学优越条件一方面为我们编写新教材提供了学术上和史料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极富挑战性。

  二、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 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开列不同的参考书。本课程教学开始时,主要给学生开列一些近人著述,以便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分阶段给学生开列一些学术论文篇目,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对于选择本课程内容撰写常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同学,则开列一些史料书目,以便于其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具体阅读指导。

  2.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有关章节的讲授重点,精选一些名著或影响很大的论文,指导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写成读书笔记,任课教师有选择地加以批改。

  3. 在各年级同学中组织中国近代史兴趣学习小组,指定专门老师参与指导,并为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提供辅导。

  4. 选择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地图、照片、文物、画册制成幻灯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效果。

  三、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南、中、北校区都已建成校园宽带网,网络接通了大多数教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校园网还大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传递作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发生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剖析中国近代历史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中国近代史实的基本史料和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通过其它途径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授课时,既注重理论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又注重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尽可能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含有哲理性并变得鲜活起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探讨,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指导学生在充分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之后,再有选择地阅读一些参考书和学术论文,并围绕着教师开列的思考题展开探索,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逐步提高自己的学术品位,以期将他们引进学术殿堂。

第三,布置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选题,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在阅读参考书和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做好发言的准备,不限定发言时间,但要求他们能够确实讲出自己的心得,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对发言内容充实、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同学加以表扬。

第四,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型学术论文,作为作业上交,教师评阅后进行课堂点评,重点指出学生在文章的选题、结构、论述方法、文字表述方式以及文章格式规范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时还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确定一两个主题,选择部分写得较好的论文,举行小型的课堂学术报告会,并允许其他同学提问或就某些具体问题作即兴发言,以加强学术交流的互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学术探讨的积极性。

第五,邀请外地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由本课程主讲教师举行学术报告,介绍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

第六,优化考核模式,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将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与作业、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期末考试四项按照10%30%10%50%比例综合计算,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自行制作了教学课件,尽量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减少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2、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图表和相关的影像资料,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的直观性和简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艺和现代教育技术,开辟远程互联网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强校际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兄弟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本课程建设真正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一、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1、本课程所属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199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在校重点课程建设评估中被评为校优秀课程,200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2、本课程所属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正准备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

3、本课程于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

4、近年来经常有其它文理科学生选修本课程,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1、本课程所属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自2002年正式招生以来,报名人数急剧飙升,今年达180余人,在本校在编硕士生导师只有5人的情况下,招生人数已达32人。这种情况表明,该学位点所含各门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由于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断引起同行专家的关注,他们经常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并在相关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3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编、参编的有关教材获得了同行专家的好评。

三、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1、本课程为社会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赢得了历届学生的好评,近三年来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成绩均稳居85分以上。

2、由于主讲教师的辛勤努力,我院历史学专业历届学生选做中国近代史学科毕业论文者一直占最高比例,考取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也最多。

3、与本课程相关的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等选修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一直是社会学院选修率最高的课程。

四、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本课程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受到了样内同行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一、联系现实密切。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从历史的延续性上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根源于近代中国社会,因而学习中国近代史不但有助于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而且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可以从这种密切联系中体验到中国近代史的实用价值。

二、学术研究充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一支强大的学术队伍,研究的触角已几于无所不及,连一些细微的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许多问题都有多种不同观点并存。教师在课堂上有选择地介绍学术热点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不少学生正是由此步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三、信息交流频繁。与学术研究充分相对应的是,每年都有多次以中国近代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召开,本课程主讲教师经常出席相关的学术会议,带回了大量的学术信息。同时我院也经常邀请外地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对于中国近代史教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教学立足于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运用这些成果补充、完善自己的教案。同时十分关注中国近代史教学研究动态,及时采用最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程的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观点、体例方面不断创新。并随时总结自己的教改经验与体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了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视角和新的教育技术设备,基本上打破了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模式,更多地收到了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效果。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能着眼于启发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深入进行理论思维的习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而本课程整体上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居于领先水平。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人员严重不足,现有教学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过重,对自身的业务进修和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足,尚需添置。

三、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教育设备的技术水平。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一、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出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并能与世界接轨相的高品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课程建设必须树立居于时代前沿的人才意识。人文科学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计划在继续保持本课程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提高国民人文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出发,进行多层次的系统课程的建设,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积极开展CAI辅助教学课件、网络课件和录像教材等的配置和研制,全面使用网络教学与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中国近代史课程的社会影响。

二、建设步骤

本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争取于5年内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为此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目前有4名主讲教师,其中3位教授,另一位是2005年初从浙江大学引进的博士,目前已在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计划在近一二年内,结合申报博士点的需要,再引进23名博士,并让他们尽快走上本课程教学的第一线。

2依托学位点建设加大硬件投入。本课程是学院现有的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和即将申报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的基本部件之一,我们应该按照学位点建设的需要制订本课程建设的计划,借学位点建设的强劲东风,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分阶段添置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图书音像资料、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硬件设备,以便于更新教学手段。

3.时刻关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不断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当定期浏览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及时地从中汲取学术营养,随时修订或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选项定研究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

4.注重和加强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改革只有以教学研究为先行,才有可能取得重大的突破。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申报、承担教学研究课题,争取发表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将教学研究贯穿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始终。

5.加快进行有关教学软件的制作和应用。尽快编制教学课件,争取在一二年内本课程课堂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6.积极开展网站(或网页)建设,逐步推行网络教学。目前师生之间已经在利用网络传递作业、论文和教师的批改意见。我们还将利用社会学院现有的网页,或自行建立专门的中国近代史教学网站(网页),搭建教与学互动的平台。逐步将课程介绍、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指定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作业与思考题、考核方法、参考文献、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的上网。并建立教学互动专栏,供师生之间交流意见。

7.进一步增进与外地同行专家的联系,加强学术交流。20058月,社会学院与安徽大学、安徽省历史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宏村共同主办了“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暨中国同盟会、岳王会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学者60余人应邀参加,促进了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计划今后每年邀请23位一流的中国近代史专家来我院讲学,每两年与兄弟单位联合承办一次中国近代史学术研讨会,每年派出23位教师出席其它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与兄弟单位协作承担重大教学研究课题。

一、     三、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除已上网资料外,计划进一步选择部分教学图片、影像资料及学生优秀论文上网。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 省级精品课程申请表

  2.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构成情况

  3.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4. 中国近代史教案

  5. 中国近代史多媒体教学课件

  6. 中国近代史教学录像

  7. 中国近代史教材

  8.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9. 中国近代史试题库

  10. 中国近代史试卷分析

 

 


6. 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