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明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当今时代的主题,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掌握各国特别是我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

【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和意义,我国关于国际新秩序主张的内容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意义

第一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

本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向学生讲授。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和意义  2、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解决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4、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1、时代与时代主题

1)时代的涵义

时代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时代问题是马列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形势、确定任务、划分营垒、制定战略、拟定政策、规划部署的客观依据和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问题都作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生产方式为依据,将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不同的时代。列宁对时代问题曾作过专门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时代,提出过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等等重要的概念。

2)时代时代主题的涵义

时代时代主题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时代主题揭示了时代的主要特征,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体现着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2、时代主题的转换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宁称之为“帝国主义阶段”,并指出这一阶段存在三大矛盾,即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列宁认为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内容,即时代主题。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均验证了列宁关于时代论断的正确性。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为时代主题的转换准备了客观条件。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

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重新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正式提出了当代世界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论断。

(二)确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第一、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

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

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

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和平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维护和平的任务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并有新的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由来已久,是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它非但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反而由于国际力量的对比严重失衡而有所升级。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冷战时代的结束,但冷战思维没有相应退出历史舞台。美国的某些当权派人物依然固守冷战思维。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安全与国际社会的稳定,使世界的和平面临着更大的冲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除美国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霸权主义也有新的抬头,这同样是需要警惕的。

2、地区军备竞赛和武器扩散加剧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严重失衡,地区冲突频繁爆发,导致地区军备竞赛进一步强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掀起新一轮争夺高精尖技术优势的军备竞赛。从1999年起,美国开始在亚太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0112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同时,美国的军费开支也明显上升,2000年防务预算达到2808亿美元,比中、俄、英、法、德、日六国的总和还多,20012005年美国国防预算规划又比原计划高出1120亿美元。地区核军备竞赛近年来也骤然升温,如从19985月起,印度、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竞赛,使整个南亚,乃至亚太局势顿时乌云密布;伊朗和朝鲜拟将进行的核弹试验在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这些都给世界和平增添了阴影。

3、 由民族、宗教矛盾以及领土、边界、资源之争导致的局部武装冲突一直困扰着世界和平

冷战结束以后,原来被两极格局掩盖和抑制的各种矛盾纷纷爆发。极端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加剧,制造了一系列的流血冲突事件,这些局部的武装冲突性质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突发性较强、破坏性大。尤其是其中不少冲突被别有用心的大国所利用,并直接插手各种冲突,从而使事态变得更加纷乱复杂,增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难度,成为威胁国际安全的主要原因。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干扰,要想真正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还必须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实现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裁军原则,尤其是大国要首先做出表率;各国要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消除地区冲突,警惕和防止极端民族主要、原教旨主义、纳粹主义的复活,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全球性威胁;要继续发展和壮大和平力量。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仍未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怎样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的艰巨任务。

1西方发达国家和独联体、中东欧等转型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困难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取决与该国的综合国力;一个国家在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如何,取决于其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因此,各国都着眼于进行经济发展的调整和改革,参与全球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首要的目标,经济发展问题的地位更加突出。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从总体上来说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尤以亚非拉地区最为突出,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前,世界各类国家面对的难题很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发展仍有障碍。就独联体、中东欧等转型国家来说,它们在转型过程中都经历了经济较大幅度的下滑和剧烈的社会阵痛,因此对于它们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是首要问题。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一直处在政治动荡、经济危机、民族纷争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末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科索沃战争,使这些国家的发展雪上加霜。

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展问题的核心

就发展中国家来说,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在二战后才获得独立的,基础较差、底子教薄,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底,经济结构不合理。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全球化中居于从属和边缘地位。导致发展中国家发展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旧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国际垄断资本的扩张,以及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误等。总之,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世界共同发展的关键

由于世界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已决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事情,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作为统一的世界经济,发展是相互的。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携手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够取得双赢,世界经济也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威胁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些旧因素并未完全消失,而新的因素又在不断增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三、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共同发展需要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离不开共同发展。在世界和平中寻求发展,在共同发展中促进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各国的共同发展又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1、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和平与繁荣、战争与贫困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战争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破坏已为历史所反复证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打断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造成世界经济的巨大倒退。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二战以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用了将近十年才使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战后相对和平的世界局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越来越强,因此一旦发生战争,哪怕是局部的战争和武装冲突,都不仅会给交战国和邻国带来直接的损失,而且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战争不仅使参战国遭受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的惨重伤亡,而且也打乱了参战国国内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迫使它们将主要精力和中心任务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移到战争上来,从而打乱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影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必须集中精力,一心一意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就尤其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环境,以减轻它们的后顾之忧。

3、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财力、物力极度缺乏,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发展中国家出于安全的需要,为准备应付可能到来的战争,会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军事需要。这使本来经济就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雪上加霜。而少数发达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疯狂进行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从而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它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利益相互交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各国经济逐渐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以,国家间一旦发生纠纷和冲突,当事国都不倾向于选择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积极寻求非武力的解决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战争没有赢家,它在给对方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正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从而减少了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同时,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导致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超级大国的经济垄断地位大大削弱。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又推动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并由此使超级大国控制国家事务的能力大大降低。这对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世界大战等都形成了有力的制约。

2、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因

导致社会冲突和战争的因素很多,但生活贫困、经济落后始终是引发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当前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矛盾的加深,是引发发展中国家爆发国内或国际战争的重要根源。当今的世界虽然没有爆发世界性的大战,但局部战争不断,如长期以来的巴以冲突,以及正在进行的黎以(黎巴嫩、以色列)冲突都是很好的明证。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后始终是当代世界和平的一大隐患。消除隐患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发展。只有第三世界得到了稳步发展,尤其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才能消除世界和平的重大隐患,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真正和平。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

第三世界一直是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对削弱超级大国的力量,限制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但由于当前南北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发展中国家过于贫困、落后,在实力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使它们在反帝、反殖、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上不够强,作用发挥得不够突出。因此,只有大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促使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壮大,才能为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四、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和平的核心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如前所述,发展中国家始终高举反帝、反殖、反霸大旗,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不懈地努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战前都曾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战后,这些国家和地区虽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政治上独立,但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剥削和压榨,经济体系不健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另外,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些因素导致南北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南北矛盾越来越深。南方国家的长期贫困与落后,很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在实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使它们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南方国家的长期贫困与落后,极易引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局不安与动荡,引发局部战争甚至国家战争。所以,发展中国家的贫穷与落后始终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只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减小,才能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的实质是南北问题。当前,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发展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事情,它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涉及到全球发展与各国的共同繁荣。南、北方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达国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发达国家又离不开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当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较大的发展,换言之,北方国家需要以南方国家的发展作为其持续发展的条件。北方国家的繁荣决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南方国家的贫困落后上。因此,发展问题关系到南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彻底摆脱贫困,南北问题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南北关系必须要解决,解决的途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政策;推进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

本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向学生讲解:1、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一、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一)国际秩序的内涵与历史演变

国际秩序的涵义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公正、合理的秩序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秩序。判断国际秩序的性质,主要是看这种国际秩序赖以形成的利益基础是什么,以及这种秩序的存在是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凡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国际秩序,就是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反之,就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就内容而言,国际秩序可以分为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军事集团。战后,美国操纵和组织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工具。第二,通过控制联合国,垄断国际事务。美苏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它们通过联合国来操纵国际事务,任意干涉他国内政。第三,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肆意践踏他国主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顾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竭力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国。就其实质而言,都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第一,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殖民主义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垄断工业制成品,而殖民地国家主要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供应地,产品结构单一化,生产结构严重畸形。二战后,广大殖民地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其畸形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对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极力保持对发展中国家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因此,“发展中国家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工业中心”这种“中心——边缘”的依附结构仍然存在。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生产格局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它们在国家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二,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着世界市场,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原材料、初级产品价格。通过这种价格“剪刀差”,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残酷剥削。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制定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销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日益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对原材料、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却不断攀升,造成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剧增、资金短缺、债务增加,严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操纵着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以前,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发行权,独立后,虽然有了自己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少数发达国家仍处于垄断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只能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汇率机制,因而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第四,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二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可以直接对其殖民地、附属国进行剥削和掠夺。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许多殖民地取得了独立,发达国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的剥削和掠夺了。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采取建立国际经济机构和签订专门协定的方法,间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并通过垄断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战后建立起来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际的操纵之下。虽然也有发展中国家参加这三大经济组织,但发达国家拥有对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很难得到体现。再如由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现为八国集团,分别为英、法、德、意、美、加拿大、日、俄罗斯)每年都召开会议,并作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决定,但它们以前从来不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

可见,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就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

总之,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共同本质特征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前的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旧秩序已不能适应国际格局转换时期的巨大变化。因此,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迫切愿望。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国际旧秩序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早在20世纪6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就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并为此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率先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一直热情不高。1990年海湾战争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鼓吹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与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不同观点。

(一)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和剥削;实现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加强南南合作,特别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对话,促使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普遍受益。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基础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国际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与解决;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某种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他国;各国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享有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的平等权利;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第四,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200211月,中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总结冷战以来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深化了对国际新秩序的认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四个方面全面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即在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在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核心要求和主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赞同和理解。

(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概括起来,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发挥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第二,以美国为榜样,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按美国的模式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与法治”的国际新秩序,即美国式的单极世界。第三,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第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参与与扩张战略,千方百计地扩大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第五,调整联盟战略,利益联盟关系的改善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美国也认识到,单靠自己一个国家的实力来继续扮演世界领导的角色,有些力不从心。为此,美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同英、德、日等同盟国的关系,在不损坏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要求其盟国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同时,美国还能力协调同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六,利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为美国建立新秩序服务。

2、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日本的世界新秩序构想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第一,在确定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目标。第二,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第三,强调科技和经济力量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另外,日本对建立亚太新秩序格外重视,其目的是想在亚洲形成有利于日本的地区新秩序,并作为走向世界的基础。

3、西欧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西欧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第一,主张建立一个以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第二,反对美国独霸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第三,主张以欧共体为核心,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尽快建立“欧洲新秩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世界新秩序。

总体说来,美日欧所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构想,在美国单独领导世界还是美欧日共同领导世界等具体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都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政治经济模式、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都是国际旧秩序的翻版,其实质仍然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要求。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时,它也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

第四,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事实证明,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建立国际新秩序既是一项异常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因为:

第一,建立国际新秩序本身是一个浩大系统的工程,非短时间所能实现。最终建立将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过程将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所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之路将是一条充满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艰辛之路。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大障碍。铲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则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第四,从根本上说,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取决于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及其相互间的分化与组合。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利用现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快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力,改变在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力量对比中对自己不利的状况,从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奠定基础。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依靠联合国的力量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总之,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国际旧秩序,建立一个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思考题】

1、试论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和重大意义。

2、为什么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3、为什么说当代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4、中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与美国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