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建设简况  
                     
     
   

 


 

 

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报告书

 

 

 

 

 

 

 

 

 

位:­    美 术 学 院        

称:    中国画(工笔)      

课程负责人                 

课程建设时间:  2006.10_--2007.11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填报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画种,有着辉煌的历史,这一课程评为校精品课程,对我们深一步研究学习本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工笔画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老师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课程的设置更趋于科学性、多元化,教学的形势手段更加丰富,利用课件、多媒体的形势新的教学手段和相关教学讲座,使学生扩大视野,珍惜和了解民族文化艺术。

教学上通过讲析,示范,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在完成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增设课外的艺术实践、练习,包括写生和创作,并适当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和观摩,拓展学生视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通过中国工笔画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绘画艺术的热爱,深一步领会中国工笔画独特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出具有艺术个性、现代艺术人材,达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前期建设情况(对照计划,参照评估体系)

 

 

课程的设置和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调整,结构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符合对现代艺术人材的培养。中国画临摹教学实践室的建成,对此课程的教学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面临大师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直观的近距离,深一步学习和研究。教学目的性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新的理念和创新意识在课程中有较好的体现。课程中尽可能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及相关的讲座多各形式与学生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大开眼界,教学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对学生作业进行会看,解决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热情,得到 鼓励和提升。课程建设得到院领导的重视和指导,现已建立多部教学课件及优秀作品课件。目前,课程已规范、有序地展开,课程组老师,团结一致,有信心建设好这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严谨治学,时刻坚持教书育人,恪守艺术教育的良知,为艺术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课程老师和学生的努力,目前,教学科研很有生气,已举办过多次作业和作品展览,有的学生作品已经在省展和国家展中获奖,有了可喜的成果。

 

 


 

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省内高校美术教育中,我校的中国工笔画专业优势领先并有特色,教师专业水平突出,成果显著。中国工笔画课程开展以来,教师的精品课程意识和责任心得到了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教师以讲授和示范相结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热爱和了解本民族绘画艺术的意识和热情,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作业安排,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工笔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中国画实践室的临摹研究学习,经过习作和创作的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各类展出交流中得到验证,多幅作品在省展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一幅作品;二等奖二幅,并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教师成果更加突出,在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屡获金奖,教师和学生作品,受到了其它美术院校的好评,中国工笔画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艺术专业学生交流和观摹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经费的不足,再加学习参用的画册资料馈乏,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四、经费使用情况

 

2006年——2007年购置办公用品,图书资料,外出考察、观摩,科研打印、复印、光盘制作、创作费用等,共用7600多余元。

 

 

 

 



 

五、中期阶段性成果(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学生成果:创作作品参加省展以上次二十多幅,其中省展一等奖一幅;二等奖二幅;

 

教师成果:

 

吴冬声:论文“中国画教学浅议”《皖西学院学刊》20061期;

        “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国画家》20072期;

            学术讲座:“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意识”[美术学院多媒体教室]20076月。

    吴同彦:大型中国工笔画《安徽历史文化名人》陈列校图书馆新大厅。

桑建国:中国工笔画《冈阳大包干》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中国工笔画《健身时代》获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美展金奖;

            中国工笔画《风行》获江苏省人物画展金奖;获江苏省万里写生展金奖。

   周小菲:中国画《纸飞机》入选江苏省工笔画展。

     莉:论文“吹面不寒杨柳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新视觉艺术》20073期;

           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美术教育史》副主编。

 

六、后期建设方案及措施

 

 

进一步完善、提高课程设置的结构内容,使其更趋于科学、合理。加强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加强艺术交流,开展多元化的学术讲座、观摩,并阶段性组织学生作业展示、交流对学习情况进行研讨,开展精品课程讲座提高教学效果。

 

 

 


七、审核意见

学院意见:

 

我院中国工笔画精品课程建设实施以来,经过课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努力,并付之于实践,目前中国工笔画教学已步入有序、良性循环,并得到其他艺术院校师生的好评,使中国工笔画精品课程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保持省一流水平成为可能。

 

 

 

                                                                          院长(签章):

                                                                                                           200711 22

 

教务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