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建设简况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

 

 

 

 

 

 

 

 

 

 

位:   美术学院      

称:   中国画(工笔)

课程负责人     吴冬声       

课程建设时间: 20061016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二○○六年十月十六日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吴冬声

     

48

   

副教授

职务

 

学历及学位

本科、学士

大学教龄

11

从事

专业

 

中国画(工笔、写意) 教学与研究

                 

⑴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⑶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⑷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⑸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20032005  中国画写意人物(2000级美术学29人一班)、中国画工笔人物(2003级美术学29人一班)、中国画造型基础素描(2003)级国画班20人)、中国画工笔花鸟(2003美术学30人二班)、中国画工笔人体(2001级美术学26人二班)、中国画工笔花鸟2004级艺术设计(环艺38人)、中国画工笔花鸟2004机级艺术设计(视觉传达38人)

2)承担毕业生论文、毕业指导人数为32人。2001级美术学(51)人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3)主持申报了 2006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徽墨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研究。

  4)发表教学相关论文:

  “中国画色彩表现之我见”《美术界》,20034期,独撰。

  “谈艺术视觉的建立与培养” 《美术观察》,20027期,独撰。

“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问题的探讨” 《美术观察》,20053

  期,独撰。

 “中国画浅议”《皖西学报》,20061期,独撰。

  52005年度教学评为优秀。

     

⑴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⑵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⑶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参与2005年度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徽商文化与姑苏文化研究》

2)发表国家核心期刊

  “艺术状态与创作” 《美术观察》,2005年第六期,独撰。

“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意识” 《美术观察》,2003年第四期,独撰。

“创造性与生命力”《美术大观》,2003年第四期,独撰。

3)《网上新族》(中国画),获2003年安徽省美展二等奖(安徽省文化厅)。

   《上网》(中国画),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网》(中国画),获2003年全国美展佳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二、主要教师情况

姓 名

年龄

学历及学位

职 称

大学教龄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吴同彦

51

研究生、硕士

教授

22

中国画系主任、硕导

桑建国

49

本科、学士

副教授

21

中国画教学

周小菲

28

研究生、硕士

讲师

7

中国工笔画教学

刘莉

26

研究生、硕士

助教

3

中国工笔画教学

 

 

 

 

 

 

 

 

 

 

 

 

 

 

 

 

 

 

 

 

 

 

 

 

 

 

 

 

 

 

 

 

 

 

 

 

 

 

 

 

 

 

 

 

 

 

 

 

 

 

 

 

 

 

 

 

 

 

 

 

 

 

 

 

 

 

 

 

 

 

 

 

 

 

 

 

 

 

 

 

 

 

 

 

 

 

 

 

 

 

 

 

 

 

 

 

 
 


三、课程描述

现状(含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

 

       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院领导班子协全体员工,抓住机遇,加快了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在基础建设的同时。重视学科建设发展,现已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新格局和新模式,步入了健康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作为中国画的 一个重要学科——中国工笔画。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眷念和爱惜,人们又在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工笔画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国内工笔画界学术与创作异常活跃,大有成为中国画主流的发展趋势。我院中国工笔画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这一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健康地充实和扩大,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成果突出,成绩喜人。

       我院的中国画教学中,工笔画是被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来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开设的课程有:工笔人物、工笔人体,工笔花鸟、工笔画创作等。课程教材处使用出版的21世纪美术教育丛书外,根据课程需要补充了一些具有新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教材范本。院里收藏的精品范画和新购置的古代优秀作品(高仿印刷品),丰富和补充了教材的不足。教材上采取循序渐进,讲授与示范结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定期分阶段地组织学生观摩,分析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学习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学习传统绘画艺术,增强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审美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素养,教师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结合光盘、影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作品赏析及专题研究的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来,我院教师在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荣获金、银、铜、优秀各项奖项,在国内工笔画学术界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和好评,影响较大,学生的作品也分别入选全国、省级美展并获奖。教师以科研创新带动教学,将实践经验直接传授引导学生,是我院工笔画课程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我院中国画教学的优势强项,在省内起着龙头领先的作用,在全国艺术院校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发展前途。

        我院的教学条件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新校区建设发展较快,硬件设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这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使我们对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更有信心。

 

 

 

 

 

 

 

 

 

 

 

 

 

 

 


四、课程总体建设目标、步骤及主要措施

(可另附纸张)

 

课程总体建设目标

      传统优秀课程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积极整合课程教学结构,全面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珍惜利用优秀教师的人才资源,打造成为我校、我省美术教育的精品课程,使其教学与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同学科有影响、有知名度的特色精品课程的水平要求。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有着悠久光辉灿烂的历史,此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对进一步认识优秀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实践中把握住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行为的针对性,对讲授、分析、研究、示范等形式,让学生们正确了解领悟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与价值,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热情,掌握和了解中国工笔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法和审美创作能力,促进工笔画健康向前发展。

   步 骤

   1. 分析研究当今工笔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调整专业结构结构和方向,使其专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

   2. 启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认识,珍惜和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学习的主动性。

   3. 重视研究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这一课程搭建成符合当今工笔画学习和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的专业平台。

   4. 重视技能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生活中,去发现、提取、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要加强理论综合素质的学习和积累,为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措施

   1. 重视和加强精品课程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管理,设置出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细化精品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教学效果。

   2. 加强提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师的精品意识,将教师专业技能和优势转化为教学水平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

   3. 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学术讲座,购置一些高质量的古代绘画精品范画(高仿印刷品),结合课程的特点,组织一些观摩学习等形式,丰富和提高教学质量。广泛交流吸取其他知名院校的学习经验,努力将工笔画课程打造成精品特色课程。

   4. 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认真分析研究当今高校艺术教育新特点,探索和建立符合现代高校教育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方法,为高等艺术教育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5. 把好教育质量关,定期分阶段的检查课程建设实施情况。通过组织评议学生的作品,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成果。

课程负责人(签章)

       

 


五、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意见

 

 

     中国画(工笔)课程是我院传统强项,特别是近几年,该课程教师作品多次在全国多次获奖,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影响很大,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是我院亮点课程。

     课程总体建设目标、步骤与措施是可行的。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在教学和教研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院长(签章):巫俊

2006 9 20

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章)

       

学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