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时:51学时                                     分:3学时

理论学时:45学时                                 讨论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初等教育心理学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考课程。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

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使考生逐步学会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问题以及学习其他教育课程打好基础,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提供知识和材料,为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二、本文

[教学要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6学时)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二、“教育”的定义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重点]教育的概念

[难点]教育的起源、教育学的发展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教育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9学时)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性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二、教育的生产性

三、教育的历史性

四、教育的阶段性

五、教育的民族性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一、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

二、教育对经济基础具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

  第四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一、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六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发展的继承性

二、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重难点]教育与社会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8学时)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均衡性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第四节  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一、人的可教育性

二、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重点]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难点]人的发展理论

[思考题]

    1.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试分析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第四章  教育制度(4学时)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第二节  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西方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西方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新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重点]教育制度内涵,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难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思考题]

    1.二战后西方学制发展表现出何种趋势?

    2.我国现代这制发展有何基本经验?它对当前学制改革有何启示?

 

第五章  教育目的(6学时)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

二、教育目的及其相关范畴的比较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一、神学教育目的论

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三、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四、教育无目的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人的片面发展状况和全面发展可能性的物质基础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四节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第五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重点]教育目的概念、我国的教育目的

[难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思考题]

    1.如何评价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贯彻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哪些关系?

 

第六章  教育内容(6学时)

  第一节  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

一、社会状况及其发展

二、文化与和科技发展

三、教育对象的实际

四、教育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和人格特征

  第二节  德育

一、德育与德育的功能

二、我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智育

一、智育与德育的功能

二、智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四节  体育

一、体育与体育的意义

二、体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五节  美育

一、美育概念

二、美育功能及其拓展

三、美育的任务与内容

[重难点]美育的功能及其关系

[思考题]

    1.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2.如何理解德育的范畴?

 

第七章  教育过程与方法(4学时)

  第一节  教育过程

一、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

三、教育过程实现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教育方法及其选择

一、教育方法概念

二、教育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分类

二、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

三、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

[重点]教育过程的阶段、几种主要教育方法

[难点]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

[思考题]

    1.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实现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4学时)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几种看法

三、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

  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

一、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的变化

二、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素养

  第三节  教育活动中的学生

一、学生概述

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三、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重难点]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题]

    1.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在哪里?

    2.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九章  学校、家庭与社会(4学时)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三、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的意义

二、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二、家庭、社会、学校应齐心协力,互相支持

三、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四、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成有信主编,《现代教育引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郑金洲著,《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守恒、查晓虎主编,《教育学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金一鸣主编,《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6、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郑金洲著,《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9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0、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