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申报表

 

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所属院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化学                                

课程负责人        商永嘉                      

申报日期       200758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七年四月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商永嘉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9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3004061055

 

博士

 

创新实验室主任

 

0553-3869303

所在院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E-mail

shyj@mail.ah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41000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人数

有机化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       3         360

现代有机合成导论     选修课        4学时       2         240

合成化学            专业必修课     3学时       1         95

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   科类基础课     2学时       2         460

合成化学        研究生必修课     4学时      5         200

 

承担的实践性环节

1.       综合化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4           3          120

2.       指导19994名、20006名、200110名、200210名、20036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3.       2004.9-2004.11指导202001级本科生进行教育实习;

4.       指导20034名、20041名、20054名、20066名研究生。;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负责人

  2.《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负责人

 

教学论文

1.  周俏华,商永嘉. 有机化学CAI课件制作研究. 芜湖师专学报20024103-104.

2.  陶贵德,樊陈莉,张玉忠,商永嘉.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31-33.

 

教学表彰

2004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046303: 《聚合物支撑的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组合化学研究》,2003-2006.

2.       安徽省科技厅2004年度重点科研项目:《药物中间体阿德福韦合成技术》,2004-2006.

3.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2005kj124 : 《含氮五元杂环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2005-2006.

4.       主持安徽师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聚乙二醇支持的134-噁二唑和134-噻二唑的液相合成》,2003-2006.

5.      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专项基金,2006-2009.

近五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

1.        Shang, Yongjia, Chenli Fan, Maoguo Li and Caiyun Zheng. “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study of novel ferrocenyl isoxazole derivatives” Appl. Organometal. Chem. 2006; 20: 626–631.

2.        Yongjia Shang, Jie Jin, Yanguang, Wang, “ Nitrile oxides cycloadditions to PEG-bounded alkene dipolarophiles”. React. Funct. Polym.2006, 66 , 447453.

3.        Shang, Yongjia, Wu, Delin, Wang, Yanling, Shen, Liangjun. “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novel thiadiazolo-ferrocene derivatives”. Chin. J. Chem. 20052314-16.

4.        Li, M. G.; Shang, Y. J.; Gao, Y.C.; Wang, G.F.; Fang, B. “Preparation of novel mercury-do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film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5, 341, 52-57.

5.        Shang, Y. J; Yuan, L. L;Wang, Y. G. “ One-pot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and isoxazoles using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aldehyde”. J. Chemical R. 2004, 5, 336-338.

6.        Feng Gao, Yong Jia Shang , Li Zhang, Shi Ke She, and Lun Wang . “ Synthesis of a Novel Fluorescence Probe Modified by β -cyclodextr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for Nucleic Acids at ppb Levels “. Analytical Letters, 2004 , 37 7 , 1-11.

7.        Shang, Y. J; Shou, W. G.; Wang, Y. G. “Synthesis of 1,2,4-oxadizoles on soluble polymer support” Synlett  2003, 7 ,1064-1067.

8.        Shang, Y. J; Wang, Y. G. “ One-pot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using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acrylate”. Chin. J. Chem . 2003 , 21 , 7-8.

9.        Shang, Y. J; Wang, Y. G. “ Soluble polymer-supported synthesis of isoxazoles”. Tetrahedron Lett . 2002 , 43 , 2247-2249.

10. Shang, Y. J; Wang, Y. G. “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s and Isoxazoles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as Support”. Synthesis 2002 , No. 12 , 1663-1668.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构成(含外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学位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商永嘉

1970.9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合成,综合化学实验

王绍武

1964.1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

杨高升

1965.2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学

谢美华

1969.11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张武

1971.12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综合化学实验

胡益民

1963.3

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选论,基础化学实验

晏利琴

1974.10

副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选论

张丽军

1973.12

副教授/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选论

程林

1974.10

讲师/博士在读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选论

张新明

1972.9

讲师/博士在读

有机化学

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选论

朱琼霞

1968. 9

高级实验师/硕士

有机化学

有机基础化学实验

陶贵德

1970.3

实验师

有机化学

有机综合化学实验

谢筱娟(返聘)

1946.7

副教授

有机化学

有机波谱学,有机化学选论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有机化学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6, 副教授3, 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后)8, 硕士3, 在读博士2人。 高职占77%;博士学历(含在读)占77%;在岗教师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37岁,年富力强,朝气蓬勃。高级职称担任主讲100%, 10位教师开出其它2门课程以上。

2000年前每届学生200人,按10位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计算20生/师,2000年后每届学生460多人,按11位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计算42生/师,由于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综合化学实验中心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均能满足现阶段招生发展。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有机化学》05年荣获校级精品课程,主要成员商永嘉教授、王绍武教授、杨高升教授、谢美华教授、张武教授等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年终考核均获得过优秀;为了更好的利用老教师的经验,我们一直返聘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谢筱娟老师进行有机化学后续课程《有机化学选论》、《有机波谱学》等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培养,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细则。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五年来,共获国家基金6项、省级基金3项,厅级基金近20项。王绍武教授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皖江学者首批特聘教授, 商永嘉教授、胡益民教授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谢美华教授、张武教授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培养,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队伍已成为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近五年教师队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计划类别

研究期限

资助金额

1

聚合物支撑的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组合化学研究

商永嘉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6303

2003-2006

4

2

药物中间体阿德福韦合成技术

商永嘉

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

2004-2006

5

3

新型稀土金属-氮键反应性研究

王绍武

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

2004-2005

20

4

新型稀土金属-氮键断裂单电子还原反应研究

王绍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2005

25

5

新型稀土金属-氮键均裂反应中的电子、立体及氧化还原电势效应研究

王绍武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5-2007

50

6

新型连续稀土金属-氮键断裂/攫氧反应研究

王绍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23

7

含稀土金属-氮键配合物引发的新型醛歧化反应研究

王绍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30

8

炔基砜的碳金属化反应及其在多取代烯烃合成中的应用

谢美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26

9

钯、铑、镍催化活性丙烯酰基在离子液体中的选择性成环偶联反应研究

胡益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7

8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有机教研室从事的主要教研项目有

1、教研室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的建设,王绍武教授、商永嘉教授、杨高升教授、谢美华教授和谢筱娟副教授参与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的化工出版社的《有机化学》的部分章节的编写。王绍武教授参编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的《稀土金属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商永嘉教授参编科类基础课«普通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杨高升教授于20064月参加第四届安徽省高师教学改革研讨会,并做了“有机化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3、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有机化学教研室中王绍武教授、商永嘉教授、张武教授、胡益民教授、晏利琴副教授均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双语教学立项,并已经结题。

4、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立项:《有机化学》课件制作,谢美华教授,2007年。

 

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教研成果

1、调整了课程的内容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加强了与各门专业课程及后续课有机化学选论、有机合成、有机波谱学等课程的联系。

2、为了拓宽有机化学,我们还开设了《有机化学选论》、《合成化学》、《有机波谱学》、《化学生物学》、《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等系列选修课。

3、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打破过去实验教学完全依托理论教学的“依附性”、“验证性”,将化学实验单独设课,采用基础、综合二级教学模式,将原有机化学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纳入基础化学实验中,重点掌握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础仪器),在一年级开设;有机合成实验归入综合化学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技能,在二年级开设。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创新实验室,推出了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自主设计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5、实现了教学方法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自行研制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和试题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发CAI课件,积极推进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及时确定教学改革新内容、新目标。

 

教改教研论文

1. 陶贵德,樊陈莉,张玉忠,商永嘉.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31-33.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      1996年谢筱娟老师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陈香梅”教育优秀奖;

2)      2004,商永嘉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3)      2001年杨高升老师获得安徽师大“皖泰”教学奖一等奖;

4)     1994年史好新老师、谢筱娟老师、陈其瑞老师等获得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新模式项目奖。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十九世纪产生的,是化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历程等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在我校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如下:

11985年以前,有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官能团为主线,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面向本、专科层次的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的学生开设。

21985年,在全国著名有机化学专家叶钟文教授等老一辈的带领下,有机化学学科形成了一套治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出现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德教师,同时在科研上取得较大德成绩,1985年有机化学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一直是安徽省持续资助的安徽省重点学科。

32000年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系合并成立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化学系德有机化学教研室和有机所所室合并,师资力量得到空前加强。

42002年有机化学实验从有机化学中分出去,与其他学科的实验合并成立了基础实验中心与综合实验中心,其中有机化学性质的实验主要在基础实验中心,合成实验在综合实验中心。

52003年,有机化学成为安徽师范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四个学科之一。

6)随着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工作,制作了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习题解答等。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能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且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并获得省、校级表彰或奖励多项。

7)由于有机化学富有成效的建设,2005年成为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总之,有机化学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已成为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的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有机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的基础理论课程,是理、工、医、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课程,目的是使这些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包括二十二章,课堂授课108学时。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各类有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波谱方法,同时对综合运用各种有机反应知识合成各类有机物的方法以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基础也作了适当的介绍。为了拓宽有机化学,我们还开设了《有机化学选论》、《合成化学》、《有机波谱学》、《化学生物学》、《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等系列选修课。

本课程还配合开设108学时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单独开设。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理论课、实验课和毕业实践。按教学大纲要求,理论科和实验课的学时比为12,毕业实践放在四年级下期,时间为一学期。

在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以官能团为主线,按照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难易依次介绍它们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化学反应、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对有机化学经典反应、机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并对最新发展作一般介绍,注意把书本知识讲活,正确处理和兼顾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的辨证关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

在讲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尤其在讲立体化学结构式,周环反应时配以多媒体电子教案和实物模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可概括为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二是在此基础上开设多步有机合成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试验设计能力。三是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隶属基础实验中心,在一年级开设,多步有机合成实验隶属综合实验中心,在二年级开设。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以我院创新实验室为依托,开设了创新性实验,由三年级学生和指导教师一起申请课题,学院予以经费资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化学的课题学生非常踊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毕业实践:有机化学教研室每年指导100多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根据学生特长、爱好,由学生自报专业,导师公开课题,实行双向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既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

近几年我们使用曾昭琼编写的《有机化学》(第四版)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该教材符合大纲要求,系统性强,知识面广,比较适合师范院校使用,能反映与该课程有关的科研新成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于教学使用,效果良好。 本课程拥有较丰富、完整的教学参考资料。必读参考书有:胡宏纹编《有机化学》,邢其毅编《基础有机化学》,伍越寰编《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教研室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参与科学出版社的《有机化学》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即将出版,其中我们教研室的王绍武教授、商永嘉教授、杨高升教授、谢美华教授和谢筱娟副教授参与其中主要章节的编写。

 

扩充性资料

除主要用上述教材之外,选用下列教材为教学参考用书以进行知识的扩充:

1、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二版,上、下册。

2、《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905月出版

3、《有机化学》,陈光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04月出版

4、《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939月出版

5、《有机化学学习及解题指导》,冯金城、郭生主编,科学出版社,999月出版

6、《有机化学习题精选》,樊杰、葛树丰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5 9 月出版

多种教材的配合使用,汲取多种教材的优点可使教学更为科学、更能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脉搏,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配套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采用由方宾、王伦主编的《化学实验》,2002年已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3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实践性教学环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一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和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本课程拥有齐全的学生基础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以及创新实验室。其中学生基础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有1000m2,学生创新实验室400 m2。所有实验室按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作了全面的改装,安装了通风设备,更换了实验台及供水系统,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条件,配置必需的附件。新近购买300兆核磁共振仪可供实验教学使用。从而在硬件手段上保证有机化学实验高质量的进行。

 

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已开通校园网并且与国际互联网联通,有机化学课程已设专门网页,有机化学课程讲稿、教案、课件、教学大纲以及部分教学录像等均已挂网共享。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以适应新形式教学的需要,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系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科研实际体会及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力求“四新”,即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和新信息。在老一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课程组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起了中坚的作用,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作到知识的不断更新。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手段

目前,有机化学教学以黑板粉笔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黑板粉笔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以汉语教学为主,同时在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直观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网上教学;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需要,让学生及早进入专业英语学习,便于学生查阅一般专业英语文献,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网开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12004年商永嘉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22001年杨高升老师获得安徽师大“皖泰”教学奖一等奖;

32006年晏利琴获“化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4校内教学督导组在充分征求师生意见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11985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一直是安徽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王绍武教授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皖江学者首批特聘教授;

3) 商永嘉教授、胡益民教授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谢美华教授、张武教授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1996年谢筱娟老师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陈香梅”教育优秀奖;

51994年史好新老师、谢筱娟老师、陈其瑞老师等获得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新模式项目奖;

6校外同行专家浙江大学王彦广教授、南京大学郑和根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夏敏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叶家海副教授等我院《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给予很高的评价。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有机化学主讲教师将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受到学生的好评。本课程为化材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赢得了历届学生的好评,近三年来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成绩均高于90分;每届毕业生都有许多学生考取中科院、重点院校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本课程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受到了样内同行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一.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有机化学学科1985年以来一直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科研力量十分雄厚,主讲教师将科研的新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面。使得课程内容兼具基础性和先进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以有利于培养出现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有机化学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建设紧密相联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在教学中应把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化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要通过实验教学加以证实,所以还要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强化实验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通过实验教学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的宗旨在育人。有机化学化学中的一些经典知识、有机化学家的故事等可以很好教育学生。比如在讲授“结构决定性质”时,要求学生在年轻的时候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985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一直是安徽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我们有机化学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实验条件上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应该说我们的课程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同类课程较领先地位,依托有机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博士点,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已形成力量雄厚的学术梯队;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在省内有影响。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CAI制作,加强多媒体或网上教学;

2.双语教学开展不够广泛;

3.教学设备,特别是实验设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通过对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使该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最有效、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争取在两年内成为省级重点课程。经过三年建设,达到下列目标:

1、参编一本优秀教材,拟定出一个新的教学大纲。每年发表的教学、科研论文20篇以上,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1项以上。

2、每学期至少有2次以上教学经验交流或教学方法研讨会,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实行启发式教学,使此课程成为学生真正欢迎的课程,满意率在95%以上;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设计课件,实行多媒体教学;课件上网,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使有机化学师资队伍在全省院校的前列。

4、结合当地资源实际,改进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并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论文与科研活动,探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5、已经将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有机化学电子教案、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主讲教师情况介绍、部分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机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内容资源上网。主要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力争年内将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包括主讲教师教学录像,双语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与录像。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申报报材料
  2.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3.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4. 主讲教师情况介绍
  5. 部分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
  6.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7.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
  8. 部分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

 


 

6. 说明栏

 

 

 

五、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意见:

有机化学学科1985年以来一直是安徽省持续重点资助得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有机化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该课程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价好,同行及领导评价高,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学科中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的关键作用,一些博士主讲教师能将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好评。每届毕业生都有许多学生考取中科院、重点院校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经学院研究决定,同意推荐有机化学申请校级精品课程。

 

       

      

                                                           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年   月   日

 

 


Copyright©2006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