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
所属院系 政法学院 |
课程名称 伦理学 |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哲 学 |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伦理学 |
课程负责人 钱广荣 |
申报日期 二○○七年五月九日 |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ΟΟ六年四月
填 写 要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钱广荣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45-09-10 |
||||||
最终学历 |
本 科 |
职 称 |
教授(博导) |
电 话 |
13605592551 |
|||||||
学 位 |
/ |
职 务 |
主 任 |
传 真 |
0553-3883542 |
|||||||
所在院系 |
政法学院 |
|
qiangr@sohu.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41000) |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1、思想道德修养:高校思想品德课,3学时/周,3届,360人;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学时/周, 1届,104人;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业主干课,3学时/周,5届,600人; 4、伦理学专题研究:硕士生学位课程,4学时/周,5届,67人; 5、中国道德建设专题:硕士生选修课,3学时/周,5届,67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1、参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4年,近500人; 2、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年,26人; 3、指导硕士生(含教育硕士生)毕业论文,6年,16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品课程,安徽师范大学,3年,领头人; 2、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建设,安徽省教育厅,15年,主持。 四、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1、道德继续教育刍论,安徽师大学报04/1; 2、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批评及其意义,思想理论教育06/10; 《思想政治教育》06/2;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思想理论教育07/1。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安徽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2003年。 |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三观”教育的当代理解与实践(教育厅教秘04年74号文),2006年教育厅教科研[2006]1号,主持; 2、高校德育的新视角——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问题研究,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CD6122,主持。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1、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哲学动态03/2,独,国家重点级; 2、孔子“轻法”的伦理辨析,道德与文明04/4,独,国家级; 3、坚持集体主义的几个基本理论认识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04/5,独,国家重点; 4、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安徽师大学报05/5,人大复印资料,独,《伦理学》06/2,国家级; 5、财富观的变化与民族精神重建问题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06/1,独,国家重点,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06/6; 6、亲子鉴定:科技维护家庭伦理存在的道德悖论,伦理学研究06/4, 独,省级; 7、道德悖论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06/10,独,国家重点; 8、“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问题,黄山学院学报06/6, 独,省级; 9、“道德”涵义辨析及对构建伦理学体系的一种反思,学术界07/2, 独,省级 ; 10、和谐心态: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道德与文明07/2,独,国家级。 (合计:国家重点级4篇,国家级3篇,省级3篇)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独。
|
|||||||||||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朱 平 |
男 |
1955-04 |
教授(博士)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伦理学 |
|
吴先伍 |
男 |
1971-04 |
副教授(博士)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伦理学、 伦理与人生 |
|
戴 锐 |
男 |
1968-08 |
教授(博士)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 |
|
李廷宪 |
男 |
1953-09 |
教 授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 |
|
路丙辉 |
男 |
1968-10 |
副教授(硕士)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伦理与人生 |
|
孔德萍 |
女 |
1962-06 |
副教授 |
伦理学 |
主讲伦理学 |
|
牛 菲 |
女 |
1979-04 |
讲师(博士生) |
伦理学、思政教育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
|
程 敏 |
女 |
1979-10 |
讲师(硕士) |
伦理学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法伦理学 |
|
王 艳 |
女 |
1980-02 |
助教(硕士) |
伦理学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伦理与人生 |
|
王振钰 |
男 |
1981-01 |
讲师(硕士) |
伦理学 |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伦理与人生 |
|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教学队伍所在教研室为“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成员均为专职教学人员,绝大多数获得伦理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60岁以上1人,50-60岁2人,40-50岁1人,余者均在30-40岁,教授4人,副教授3人)。师资力量雄厚;带头人和骨干成员均有10年以上的教龄,其中钱广荣教授34年,朱平教授24年、孔德萍副教授23年。所有专职教学人员年终考核均合格,其中每年都有达到“优秀”的人。教学队伍内部按照学院统一要求实行导师制,如钱广荣教授指导王艳、朱平教授指导程敏等,均制订有培养计划,收到一定的效果。 |
|||||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能够正常开展教研活动,一直坚持集体备课,采用大体相同的教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为安徽省精品课程。 |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伦理学是从1983年开始在政教本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部颁要求设定的,主要包括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象、范围和方法等)、道德的基本问题(涵义、特征、结构、作用等)、中国传统道德的思维方式及价值结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及三大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道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道德教育与修养等。 多年来,伦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和十年以上高教年龄,教学经验丰富或比较丰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一直开展得比较正常,曾因此多次得到学院领导的表扬。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能够注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方法,突出阐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向学生传输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道德国情、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发展进步的客观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以此塑造自己的灵魂。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同学的思想实际,组织学生就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从近几年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测评的结果和任课教师平时的观察和感触看,伦理学的教学效果是好的,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近20年来,伦理学课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在省内享有盛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钱广荣教授、朱平教授、戴锐教授、吴先伍副教授等。 |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一、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第一章 伦理学对象、范围和方法(重点难点) 第一节 伦理学的对象:一、伦理学的定义,二、伦理与道德,三、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分析;第三节 伦理学的方法:一、方法的意义,二、伦理学的一般方法,三、伦理学的民族分析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难点)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西周“孝”德的产生和盛行, 二、孔子的杰出贡献;第二节 儒学向国外传播的情况:一、传播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二、传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三、传播的影响和意义;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伦理思潮:一、自由主义西化派思潮,二、现代新儒家思潮,三、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三章 道德及其结构与特征(重点难点)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一、中国人和西方人对道德的不同理解,二、道德的概念,三、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的方法论原则;第二节 道德的结构:一、道德意识,二、道德活动,三、道德关系;第三节 道德的特征:一、道德的广泛渗透性特征,二、道德的广泛渗透性特征对道德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道德文明及其社会功能(重点难点)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及其文明形式:一、道德与经济关系的关系,二、道德文明的历史形态,三、道德文明的社会功能何以发生;第二节 道德文明的社会功能:一、认识与鉴别的功能,二、教育与培养的功能,三、调节与控制的功能。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点难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联系;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一、集体主义的含义及基本精神,二、关于集体主义的种种误解;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具体规范: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二、社会公德规范,三、职业道德规范,四、婚姻家庭道德规范。 第六章 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重点难点) 第一节 道德文明进步与道德建设:一、道德文明进步是道德建设的结果, 二、道德建设的历史考察;第二节 道德教育:一、道德教育的含义,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三节 道德修养: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二、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 第七章 应用伦理学(重点难点) 第一节行政伦理学:一、我国行政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二、行政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三、行政伦理学的前沿问题;第二节 经济伦理学:一、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二、经济伦理学的四大领域,三、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第三节 性伦理学:一、性的社会意义,二、性关系与道德的核心问题,三、大学生的性道德问题;第四节 科技伦理学:一、科技在伦理意义上的两面性,二、科技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三、网络道德,四、网络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以章海山的《伦理学引论》为基本依据,吸收其他学者、课程负责人及其他教学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因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现实感。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鉴于自古以来社会和人的道德学习与进步都与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有关,本门课程的教学一直坚持利用多媒体播放适当(每学期3-4部)的影视作品,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领悟伦理价值。这样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好。 |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等方面的大体情况是: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使用的是罗国杰先生(原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伦理学教程》,魏道履主编的《伦理学》,此后还用过魏英敏、金可溪编著的《简明伦理学教程》。我国社会发展进入90年代后,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伦理学研究也因此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伦理学课程的教材却一直存在着观点滞后、编写质量不能适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高校教学需要的突出问题,因此,近几年我们没有再使用上述这类教材,而是一边选用章海山教授的《伦理学引论》、钱广荣教授的《中国道德国情论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作为参考教材,一边积极准备自编一本新的伦理学课教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被列为学校精品课程以来,钱广荣教授一直在领头撰写《中国伦理学引论》,力图编写一本能够反映中国伦理道德国情的教科书,如果得到经费资助,该书可望明年春季出版。
|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坚持运用“互动”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结合教学内容选看《死囚168小时》、《红凌艳》、《电子情书》、《流浪歌》等影视作品,并组织讨论。
|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课程负责人及其他成员的教学效果好,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绝大多数都在85分以上(相关教学质量评价材料,请向教务主管部门咨询)
|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一、开课时间长; 二、教学队伍整齐,实力雄厚; 三、课程负责人钱广荣教授为安徽省伦理学会会长,伦理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导师组组长并直接主持“道德建设与公民教育”方向,其学术水平在全国伦理学界公认度高。 |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当为公认的优秀课程;在全国,当为有影响的课程;在国外的影响,不详。
|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主要不足之处是: 1、没有建设配套的教学课件; 2、没有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伦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自编教材没有赶上教学之需。 |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1、出版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教材;2、加强与省内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人员的联系,共享教学资源;3、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拓宽建设渠道;4、建立地方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的联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5、开展徽商伦理研究,发掘安徽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课程建设的步骤:先出版教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然后逐步建立各种联系,扩大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三、一年内,课程资源全部上网。 |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伦理学》教学大纲。 |
6. 说明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