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研究,是研究1840年至1949年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的近代、现代阶段。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研究,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安徽师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的理论指导,站在国内国际学术界最新发展的高度,以学术的眼光,注重文化发展的活动,综合考察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自1840年以来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

本课程包括四个知识模块,其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是:

一、绪论: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4学时。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历程: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6学时。

三、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史学.教育.自然科学与技术、新闻出版和文化团体.社会风俗的变化 8学时(以自学为主)。

四、中国近代文化史专题研究:政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文官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桐城派研究.陈独秀与胡适的文化思想研究.学术发展史研究,38学时。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教材选用: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近现代部分),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裘士京.房列曙.周晓光编著的《中国文化史》(近现代部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2002年。自编教材《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分为绪论.历程.内容.专题研究四编,50余万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拓宽知识面,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的重大事件,并能站在学术史的高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做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正确结论,从而掌握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和研究的历史,认识中国近现代文化在各个时期发展和研究的特点,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主要内容。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学术史的回顾,注重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转换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在有关章节的后面开列专题和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以撰写学术史的回顾为主,养成学术回顾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自选题目,完成本课程的学期论文,初步养成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学术规范。

三、学时安排

1.60学时(56课时学习,4课时考查),具体学时附于教学内容之后。

2.要求学生的自学时间与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比例至少为4:1。

3.考试包括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读书报告的考察,撰写学期论文的考查;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检查与考查成绩,确定学生的本课程最后成绩。

四、教法建议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包括:

1.教师讲授有关学术史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期论文。

3.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模拟学术会议,确定发言人、评议人,教师总结。注意课堂上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将本课程制成网络课程,供学生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