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习题卡1
教材: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定性分析概论
第一次作业P20: 156题
第二章阳离子分析
第一次作业P81:246题
补充题:1题
第二次作业P82: 101320题
补充题:2题
第三章阴离子分析
第一次作业P99: 157题
补充题:3题
第四章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次作业P111:11、12、14题
第五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次作业P157:24题
补充题:4题
第二次作业P158:8、9、10题
补充题:5题
第三次作业P159:16、18、21题
补充题:6题
第六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次作业P181:17、18、24题
第七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P258:2、3题
第二次作业P258:1、5题
补充题:7题
第三次作业P259:10、12题
补充题:8题
第四次作业P260:15、16题
补充题:9题
第五次作业P261: 20、22、27题
补充题:10题
第八章配位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P350:1、3题
第二次作业P350:4、5、6题
补充题:11题
第三次作业P350:9、11、12题
补充题:12题
第四次作业P351:16、18、19题
补充题:13题
第九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P424:3、4题
补充题:14题
第二次作业P424:8、22、24题
补充题:15题
第三次作业P425:15、21、30题
补充题:16题
第十章沉淀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P443:478题
第十一章重量分析法
第一次作业P486:2、3题
第二次作业P487:5、6题
补充题:17题
第三次作业P487:8、10、13题
补充题:18题
第十二章分光光度法
第一次作业P530:2、3题
第二次作业P530:5、6、8题
补充题:19题
第三次作业P531:11、12题
补充题:20题
第十三章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第一次作业P563:2、4题
补充题
1假设有四种沉淀分别装在没有标记的试管中
(1) Pb(OH)2; (2) PbCrO4;
(3) AgCl; (4) Ag2CO3.
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辩认出来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2 在含有Al3+Mg2+各为0.10 mol/L的溶液中欲使Al(OH)3沉淀完全而Mg(OH)2不沉淀问应如何控制pH值?
3 有一白色固体样品不溶于水,溶于稀HCl时没有气体产生。在阳离子分析中只检出Ca2+,哪些阴离子不可能存在?哪些阴离子可能存在?怎么样进一步确定其组成?
4 测定FeSO4•7H2O试样,得到Fe%为20.01、20.03、20.04、20.05,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5 测定试样中CaO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20.48, 20.54, 20.53,
20.51, 20.60(%), 试求
(1)按Q检验法20.60是否舍去?(Q5, 0.90 = 0.64)
(2)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4)置信区间(t5, 0.95=2.78或t4,0.95=3.18)
(5)若真值为20.57(%),则该测定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6 碳原子的10次测定结果是12.0080, 12.0095, 12.0097, 12.0101,
12.0102, 12.0106, 12.0111, 12.0113, 12.0118, 12.0120试问
(1)是否有可疑值(Q10,0.90=0.41)
(2)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7 欲配制缓冲液1.0升需加入NH4Cl多少克才能使350亳升浓NH3水(15 mol/L)的pH = 10.0?
8 用0.1000mol/L HCl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NaOH, 若NaOH溶液中中同时含有0.1000mol/L NaAc, 问
(1)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多大
(2)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突跃是多少
(3)应选择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如何变化
(己知HAc的Ka=1.8×10-5 )
9 把某一纯一元弱酸HA0.5000g溶于40.00ml水后,以0.1000mol/L NaOH滴定。从滴定曲线上得知VNaOH=20.00ml时溶液pH4.21,VNaOH=40.00ml时达到化学计量点问:
(1) HA式量
(2) HA的Ka值
(3) 滴定开始前溶液的pH
(4)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5)选用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10 用0.1000 mol/L NaOH滴定20.00ml HCOOH溶液0.1000 mol/L, HCOOH的Ka = 1.8×10-4求
(1)滴定前溶液的pH值
(2)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
(3)滴定pH突跃范围
(4)选择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如何变化
11 某试液含Zn2+、Cd2+两种离子浓度均为2.0×10-2mol/L用EDTA滴定其中的Zn2+调节溶液的pH=5.0 ,选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并加入KI掩蔽Cd2+终点时[I-] =1.0mol/L
(1) 计算logK'ZnY
(2)Cd2+的存在是否影响终点时指示剂的改变
(3)能否准确滴定Zn2+
(4)计算终点误差
巳知logKZnY=16.50, logKCdY=16.46, pH =5.0时, logαY(H)=6.45, logKCdXO'=4.5, logKZnXO'=4.8, Cd-I配合物的β1-β4分别为102.4, 103.4,
105.0, 105.4
12 某含Cu试液中有Al共存二者浓度均为2.0×10-2mol/L今加入NH4F掩蔽Al3+六次甲基四胺作缓冲剂(pH=5.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u2+终点时[F-]=0.10mol/L,
问
(1)能否准确滴定Cu2+
(2)若pH=5.5时,Cu-PAN指示剂的pCut=9.3, TE%=?
已知logKCuY=18.8,logKAlY16.1,pH5.5时,logαY(H) =5.5, AlF63-
的logβ1-β6为: 6.1, 11.5, 15.0,
17.7, 19.4, 19.7。
13 pH=5.0时,二甲酚橙作指示剂,以2.0×10-2mol/L EDTA滴定浓度均为2.0×10-2mol/L的Zn2+、Ca2+、Pb2+混合溶液中的Pb2+,用邻二氮菲(phen)掩蔽Zn2+,巳知终点时过量的phen总浓度为10-2mol/L
(1) 计算logK'PbY
(2) 能否准确滴定Pb2+(设Zn2+、Ca2+不与指示剂作用)
(3) 计算终点误差
巳知logKZnY=16.5, logKPbY=18.0, logKCaY=10.7, Zn-phen配合物β1-β3分别为5.6, 12.4, 17.6, phen的质子化常数KHphen=5.0; pH =5.0时Pb-二甲酚橙pMt=7.0, αY(H)=106.6
14 KMnO4在酸性溶液中有下列还原反应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Eº=1.51 V
试求其电极电位与pH之关系并计算出PH = 4.0及8.0时的条件电位?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15 称取Pb3O4试样0.1000克加适量过量HCl后释放出氯气此氯气与KI溶液反应析出I2用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20.00毫升己知1毫升Na2S2O3溶液相当于0.3250毫克KIO3HIO3, 求试样中Pb3O4的百分含量
(MPb3O4=685.6, MKIO3=389.9 )
16 称取含有KI的试样0.5000克,溶于水后先用氯气氧化I-为IO3-,煮沸除去过量氯气,再加入过量KI试剂,滴定I2时消耗了0.02082mol/L Na2S2O3 21.30ml,计算试样中KI的百分含量(MKI=166.00)
17 计算CaF2在pH=2.00, CF-=0.10mol/L溶液中的溶解度?
pKsp(CaF2)=9.74, pKa(HF)=3.18
18计算AgCl2沉淀在pH = 8.0, 配位剂L的总浓度CL = 0.10 mol/L溶液中的溶解度
pKsp(AgCl)=9.74, pKa(HL)=10.0, Ag-L的logβ1=3.0, logβ2=7.0
19
测定硅酸盐试样中铁的含量时,用含Fe = 0.50%的硅酸盐试样为标准,经同样处理后比色,测得标准试样溶液的厚度为2.0 cm与未知试样溶液厚度为3.0 cm的颜色相等,求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
20 以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以含锰10.0 mg/ml的标液作参比液,其对水透光率为T = 20.0%。并以此调节透光率为100%,此时测得未知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透光率为Tx = 40%,计算高锰酸钾的浓度(mg/ml)。
《化学分析》习题卡2
教材:武汉大学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定性分析
第一次作业:补充题:1、2题
第二次作业:补充题:3、4、5题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次作业:
P157:
2、4题
补充题:6题
第二次作业: P158: 8、9、10题
补充题:7题
第三次作业: P159: 16、18、21题
补充题:8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次作业:
P27: 2、3题
补充题:9题
第二次作业: P27: 4、11题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 P83: 1、2题
第二次作业: P84: 3、4题
补充题:10题
第三次作业: P84: 9、12题
补充题:11题
第四次作业: P85: 14、16题
补充题:12题
第五次作业: P86: 21、22题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
P132:
2、4题
第二次作业:
P132:
5、6、7题
补充题:13题
第三次作业:
P133:
9、11、12题
补充题:14题
第四次作业: P351: 16、18、19题
补充题:15题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
P424:
3、4题
补充题:16题
第二次作业:
P424:
8、22、24题
补充题:17题
第三次作业: P425: 15、21、30题
补充题:18题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次作业: P443: 4、7、8题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次作业:
P486:
2、3题
第二次作业:
P487:
5、6题
补充题:19题
第三次作业:
P487:
8、10、13题
补充题:20题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一次作业:
P530:
2、3题
第二次作业:
P530:
5、6、8题
补充题:21题
第三次作业:
P531:
11、12题
补充题:22题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第一次作业: P563: 2、4题
补充题
1 试计算当试液中Ag+的含量为10mg/mL时,为使1.0ml试液的AgCl沉淀完全,须加3mol/L HCl几滴?(每滴按0.05ml计)
2 AgCl在0.05mol/L
NaCl中的溶解度是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的多少分之一(只考虑同离子效应)?按同样要求计算PbCl2的溶解度的变化。
3 为了防止1.0
× 10-4 mol/L Pb2+在通H2S时生成PbS沉淀,溶液的H+浓度为多少?
4 为了不使0.0010
mol/L Zn2+在通H2S时沉淀,溶液的酸度就为多少?
5 溶液中含HAc的浓度为1.0
mol/L,以H2S饱和,计算SnS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
6 碳原子的10次测定结果是12.0080, 12.0095, 12.0097, 12.0101, 12.0102, 12.0106, 12.0111, 12.0113, 12.0118, 12.0120,试问:
(1)是否有可疑值?(Q10,0.90=0.41);
(2)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7 测定试样中CaO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20.48, 20.54, 20.53, 20.51, 20.60(%), 试求
(1)按Q检验法,20.60是否舍去?(Q5, 0.90=0.64)
(2)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4)置信区间 (t5, 0.95=2.78或t4,0.95=3.18)
(5)若真值为20.57(%),则该测定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8 测定FeSO4•7H2O试样得到Fe%为:20.01,20.03,20.04,20.05,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9 欲配制缓冲液1.0升,需加入NH4Cl多少克才能使350亳升浓NH3水(15
mol/L)的pH = 10.0?
10 用0.1000mol/L HCl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NaOH, 若NaOH溶液中中同时含有0.1000mol/L NaAc, 问
(1)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多大?
(2)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突跃是多少?
(3)应选择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如何变化?
己知HAc的Ka=1.8×10-5
11 把某一纯一元弱酸HA0.5000g溶于40.00ml水后,以0.1000mol/L NaOH滴定。从滴定曲线上得知VNaOH=20.00ml时,溶液pH=4.21,VNaOH=40.00ml时,达到化学计量点。问
(1) HA式量;
(2) HA的Ka值;
(3) 滴定开始前溶液的pH;
(4)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5)选用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12 用0.1000 mol/L NaOH滴定20.00ml HCOOH溶液0.1000 mol/L, (HCOOH的Ka = 1.8×10-4)求
(1)滴定前溶液的pH值?
(2)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
(3)滴定pH突跃范围;
(4) 选择何种指示剂?终点前后溶液颜如何变化?
13某试液含Zn2+、Cd2+两种离子,浓度均为2.0×10-2mol/L。用EDTA滴定其中的Zn2+,调节溶液的pH=5.0 ,选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并加入KI掩蔽Cd2+,终点时[I-] =1.0mol/L。
(1) 计算logK'ZnY;
(2)Cd2+的存在是否影响终点时指示剂的改变?
(3)能否准确滴定Zn2+?
(4)计算终点误差
巳知:logKZnY=16.50,
logKCdY=16.46, pH =5.0时,pαY(H)=6.45, logKCdXO'=4.5,
logKZnXO'=4.8, Cd-I配合物的β1-β4分别为102.4,
103.4, 105.0, 105.4
14某含Cu试液中有Al共存,二者浓度均为2.0×10-2mol/L。今加入NH4F掩蔽Al3+,六次甲基四胺作缓冲剂(pH=5.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u2+,终点时[F-]=0.10mol/L,
问
(1)能否准确滴定Cu2+?
(2)若pH=5.5时,Cu-PAN指示剂的pCut=9.3,
TE%=?(已知:logKCuY=18.8;logKAlY=16.1;pH=5.5时,logαY(H)=5.5;Al-F:logβ1-β6为6.1,
11.5, 15.0, 17.7, 19.4, 19.7)
15 pH=5.0时,二甲酚橙作指示剂,以2.0×10-2mol/L EDTA滴定浓度均为2.0×10-2mol/L的Zn2+、Ca2+、Pb2+混合溶液中的Pb2+。用邻二氮菲(phen)掩蔽Zn2+,巳知终点时过量的phen总浓度为10-2mol/L。
(1) 计算logK'PbY;
(2)能否准确滴定Pb2+?(设Zn2+、Ca2+不与指示剂作用)
(3)计算终点误差
巳知:logKZnY=16.5,
logKPbY=18.0, logKCaY=10.7, Zn-phen配合物β1-β3分别为5.6,
12.4, 17.6, phen的质子化常数KHphen=5.0; pH =5.0时,Pb-二甲酚橙pMt=7.0,
α Y(H)=106.6
16
KMnO4在酸性溶液中有下列还原反应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φº=1.51 V
试求其电极电位与PH之关系,并计算出PH = 4.0及8.0时的条件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17称取Pb3O4试样0.1000克,加适量过量HCl后释放出氯气,此氯气与KI溶液反应,析出I2用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20.00毫升,己知1毫升Na2S2O3溶液相当于0.3250毫克KIO3HIO3, 求试样中Pb3O4的百分含量。
(MPb3O4=685.6, MKIO3=389.9)
18 称取含有KI的试样0.5000克,溶于水后先用氯气氧化I-为IO3-,煮沸除去过量氯气。再加入过量KI试剂。滴定I2时消耗了0.02082mol/L Na2S2O3
21.30ml。计算试样中KI的百分含量。(MKI=166.00)
19计算CaF2在pH=2.00, CF-=0.10mol/L溶液中的溶解度。
(pKsp(CaF2)=9.74, pKa(HF)=3.18)
20计算AgCl2沉淀在pH = 8.0, 配位剂L的总浓度CL = 0.10 mol/L溶液中的溶解度。
(pKsp(AgCl)=9.74, pKa(HL)=10.0, Ag-L的logβ1=3.0, logβ2=7.0)
21 测定硅酸盐试样中铁的含量时,用含Fe = 0.50%的硅酸盐试样为标准,经同样处理后比色,测得标准试样溶液的厚度为2.0 cm与未知试样溶液厚度为3.0 cm的颜色相等,求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
22 以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以含锰10.0 mg/ml的标液作参比液,其对水透光率为T = 20.0%,并以此调节透光率为100%,此时测得未知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透光率为Tx = 40%,计算高锰酸钾的浓度(mg/ml) 。
教材: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仪器分析概论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作业 P6-7 1,2,3,4,P15,1,2,5 7题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作业:8题
P30-31:1、2、3、4、5、6、7、8
第四章 外吸收光谱法
作业:7题
P50-51 1、2、3、4、5、6、7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作业:p65。1、2、3、4、5、6、7 七题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作业 (1)P93 1、2、4、5 4题
(2)P93,6、7、8、9、10 补充习题1、2 7题
(3)P93,11、12、13、14、18、19、20、21、22 补充习题4 10题
(4)P94
15、16、17、24、25
补充习题
3 6题
第七章 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法
作业 (1)P122
1(1,2,3,4)、2、3、4、5、6 补充习题
1、2
9题
(2)P12 1(6,7,8,9,10)、7、8、9、10、12、15、16 补充习题3 9题
(3)P123 19、20、21、23
4题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作业 P133 4、5、6、7
4题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
作业 (1)P154 1、2、5
3题
(2) P154 5、6、7、8 补充习题1、2 6题
(3)P155 2、4、9、10 4题
第十章 极谱及伏安分析法
作业 P189 1,2,3,4、9、10 5题
P189 11、12、13、14、15 补充习题1、2 6题
P189 5、6、7、8
补充习题3 7题
第十一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作业 P206,1、2、7、8、9 补充习题1 6题
P206 3、4、5,6,7、11、12、13 补充习题 2 7题
第十二 色谱分析法导论
作业 p240 1,2,3,4,5,7、9、10、11、 补充习题1、2
10题
P241,12、13,14、15、16、17、18、19、20 补充习题 3、4
9题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作业
P261 1,2,3,4
4题
第十四章 质谱分析法
作业
P279 1,2,3,4
、5、6
6题
第十五章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作业:P299 1,
4
3题
补充习题
第六章 发射光谱法
1.影响光栅的色散率(线色散率)有那些因素?线色散率的单位是什么?
2.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有何不同,它们产生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
3.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采用内标法?
4.设一块平面反射光栅,该光栅在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15处能对300nm的一级光谱产生色散,确定此光栅上每mm应有的刻痕数是多少?,刻痕距是多少?
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试简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轮廓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影响。
2.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什么火(火原子化器)的绝对灵敏度比非火法(石炉原子化器)低?
3.WDF-Y2原子分光光度计的光学参数如下:光栅刻数:1200条/mm,光栅面积:50
(2)欲将K404.4nm和K404.7nm两线分开,所用狭缝宽度应是多少?
(3)Mn279.48nm 和Mn279.83
nm双线中,前者是最灵敏线,若用0。1mm和0.2mm的狭缝宽度分别测定Mn279.48nm,所谓灵敏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1.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5.0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43.5 mV,测定另一未知溶液时,其电极电位为14.5mV,若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 mV/pH,试求未知溶液的pH值。
2 在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5.0的溶液时,为什么要选用与试液pH值相接近标准的pH标准溶液定位
第十章 极谱和伏安分析法
1.某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的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为-0.480 V,该金属离子在0.50 mol/L络合集溶液中,其络离子可逆还原极谱波的半波电位为-1.004V,若电极反应的电子数为2,络离子的稳定常数为1019,试求络合物的配位数。
2.在
4.常规脉冲极谱和差示脉冲极谱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
第十一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1.在银电极上,CI- ,Br- 和I-均可进行下述反应。
[Ag+]= 10-6 mol/L EAg+/Ag=0.799+0.059 log10-6=0.445
V
E0AgCL,Ag=
0.222 V, E0AgBr,Ag=0.071V, E0AgIr,Ag=
- 0.152V)
试问:(1)若Br-和I-的起始浓度都是0.05 mol/L,可否用恒电位电解法分离Br-和I-?
(2)若CI-和I-的起始浓度都是,可否定量分离CI-和I-?
2.3.00g含砷试样溶解后,用将试液中的砷还原为三价砷,除区过量还原剂,加入碳酸氢钠缓冲液后进行电解。在0.120 A的恒电流下,用电解产生的I2来进行库仑滴定,经560S达到滴定终点,试计算试样中As2O3的百分含量。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1。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2.在2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tR 6.6 min,峰底宽(Y)0.5mm,死时间(tm)1.2
min
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体积流速40ul/min,固定项体积(Vs)2.1ml,求:
(1)分配容量,(2 ) 死体积,(3)
调整保留体积 (4)。分配系数 (5)。有效踏板高度,(6)有效塔板数。
3
A 、 B 两组分,组分A的调整保留时间为62s,组分B的调整保留时间为71.3s,要使A
、 B 两组分完全分离,所需的有效塔板数是多少?,如果有效踏板高度为0.2cm,应使用多长的色谱柱。
4. 已知组分A和B
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8和10,当他们通过相比ß=90的填充柱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提示:基本分离R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