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主要矛盾和基本特

    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社会。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正确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预见和论述,在对近代中国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而又衰败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在已经崛起的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的冲击下,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封建大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圈后不自觉地痛苦蜕变的结果,它使中国陷入屈辱和苦难的深渊之中。这样一个社会的形成受到内部与外部的、主观与客观的诸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因而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作了如下分析: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近代中国由于出现了民族工业,也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的阶级,产生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当然,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    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受压迫、人民受到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不是有某一个阶级、政党或个人主观圈定的,而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决定的。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所面对的历史任务,并能探寻出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其觉醒的标志。???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要完成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就是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面对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从而为实现第二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前提。

3.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革命”有很多论述。1848年,恩格斯在评论德国等资产阶级革命时就指出: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达到满足。1915年,列宁在批驳考茨基所谓马克思主义者“制造出一个革命,实行社会主义”的荒谬言论时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按照列宁的分析,这种“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既是指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又包括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阶级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进发造成了突破口,促使他们投身于革命运动。革命的阶级和政党的任务,只是认清革命的形势,把握革命的时机,掌握革命的规律,在革命潮流来到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去迎接它。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同样是这个道理。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之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越来越贫穷落后,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通过这场革命,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性巨大进步。??? -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究其原因,根本的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这就使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领导力量。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由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的标志。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第一,1914—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动摇了原先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信心;而在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他们看到了新的曙光、新的希望,开始向俄国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国际因素、时代条件。
第二,1915年开始的由陈独秀等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实现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他们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思想基础。
第三,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就是这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走过来的。在辛亥革命后10年、五四运动后2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衔接,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这集中反映在毛泽东1925年11月填写的《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中,这些思想成为后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进一步的提炼、概括,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紧紧地掌握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他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由这个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选集》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第一句话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的政党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敌人,也就是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因为: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它的目的,绝不是要使封建主义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司法、领海等主权,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收入,等等。反对帝国主义,是指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但是,由于各个阶段形势和主要斗争对象不同,主要反对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也会有所不同。
?封建主义的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如果不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解放也是不可能的。封建主义的剥削制度,既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又是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剥削制度,使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是指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推翻封建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特殊复杂的情况,即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也相应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又称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除了作为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之外,主要包括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且可靠的同盟军。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农民问题,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同农民运动发生一定的联系,不在实际上支持农民运动,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须紧密依靠广大的农民。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对于革命领导权的中心问题。近代中国的农民又可区分为贫农(包括雇农)、中农和富农几个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对他们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贫农,连同雇农,约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决,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左右,他们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之一。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富农经济带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色彩,是农村的资本主义因素,富农一般地可能参加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中一般都采取坚定地依靠贫雇农,坚定地团结中农的政策,对富农则采取使它保持中立的政策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小资产阶级一般包括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个体劳动者,诸如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属于劳动者阶级,同样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是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而不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劳动者,后者是剥削者。小资产阶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妥协性、不彻底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是由其天生的软弱性所决定的。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这种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在革命中往往表现为进步与妥协、革命与动摇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使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表现为不同的政治态度,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当它表现出进步、革命一面的时候,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统一战线;在它表现出妥协、动摇一面的时候,要同它作必要的斗争,同时继续争取、团结它;特别是在同大资产阶级分裂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要努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要克服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的“左”的或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始终把握对民族资产阶级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从世界历史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般应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成功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一般都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其前期,也曾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但是,孙中山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历史证明,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但是,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必须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无产阶级担负起了本应由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完成但又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担当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来,而且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来。因此,中国无产阶级的资历比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要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比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中国的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除此之外,中国的无产阶级还有自己的许多特殊优点。这主要是:
第一,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坚决彻底;就整个阶级说来,都是最革命的,没有欧洲那样的改良主义基础。
第二,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起来。
第三,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破产的农民,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疾苦和要求,提出的政治主张比较容易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便于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一般优点和特殊优点,再加上从它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久,就产生了本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特别能战斗、最有觉悟、最革命的阶级,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对无产阶级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清楚。1925年的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这是中共四大的历史贡献。但是,当时党内有人认为,无产阶级的这种领导权是“天然”的,无产阶级是“天然的领导者”。这种认识又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它又不会自动放弃这种领导权;而且始终在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而且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出现过“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右的倾向是放弃领导权,“把整个队伍送出去”。1927年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左”的错误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把整个队伍推出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领导权的关键;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柱石;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同盟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作了科学的分析。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毛泽东又指出,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就是说,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按其性质来说,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战线上说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它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的敌人”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区分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根本点,就是“主要的革命者”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领导力量却是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
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
第四,从革命的前途看,不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些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和根本的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的对象与任务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方式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革命发展阶段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左”的或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把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革命完全割裂开来,认为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制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集结力量,到时候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二次革命”论的错误观点,即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一种是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有着质的区别的革命阶段的界限,主张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取得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将消灭资本主义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提前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国民革命时期,邓中夏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参加国民革命是为了取得政权,政权无产阶级不去夺取,资产阶级就会去夺取。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但是,这个革命的胜利却不会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现在已经是帝国主义和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已没有发展前途;可以由劳动平民来组织新的国家。毛泽东在比较了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后,提出中国的国民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一个各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但是,由于国民革命的失败,毛泽东等设想的各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当时没有得以实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在那些地方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这是以工人、农民为主,包括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工农民主政权。1935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华北事变后的形势,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随即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先后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以吸收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这种“三三制”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又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力量和一切赞成抗日民主的人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好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推广到全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根据解放战争胜利进展的形势,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的思想。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文章,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这个国家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这个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都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这样的国体和政体,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及其关系的基础,进一步阐述了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不同内涵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敌人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强调,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这就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大体情况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成为推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毛泽东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力。这是一条完整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它既包括了土地改革中必须遵循的阶级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又提出了开展土地改革的总原则(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还提出了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开展的唯一一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者,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应该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期间,针对党内存在着的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害怕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革命,企图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粹派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毛泽东指出,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强调,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构成主要包括封建地主经济、官僚垄断资本、民族资本、个体经济和外国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等。经过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这主要包括:国营经济(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合作社经济(主要在土地改革基础上引导一部分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的包括生产、消费、信用等方面的合作经济)、个体经济(主要是获得土地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保护的那部分民族工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某种联系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成分)。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同样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前进的方向,它和国营经济一起,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具有两重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剥削工人的一面,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既要鼓励和保护它的发展,,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一面。个体经济不适应工业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积极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国家资本主义是国营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某种合作的新型经济成分,是引导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共同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但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讲的是生产力问题,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问题;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讲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是如何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以至企业内部的关系问题。这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半封建文化,它们反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是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形式,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它反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反对主观地、公式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所谓科学的,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应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要尊重自己民族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要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所谓大众的,是指它是民主的,是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革命的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的文化运动,应以广大的人民大众为主体。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是任何别的阶级的思想都不能领导的了的。是否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指导,是区别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则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心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运动。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经济纲领中的国营经济为主导,文化纲领中的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党内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领导人,不是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区别,就是割裂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联系,给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毛泽东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指出,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毛泽东还指出,特别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加以区别;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实现新民主主义政策是我们的近期目标,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再一次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毛泽东指出,党的将来纲领即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的名称和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毛泽东强调,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现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的目标而奋斗,为新民主主义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如果不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强调:“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省级精品课程 - 毛泽东思想概论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张磊  E-mail:yishuihanz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