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模拟试题(二)(时间 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分

 

 

 

 

 

 

 

 

 

 


1、  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发展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既有年龄阶段中凸显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又呈现出常态中的特殊性。一般说来,每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些共同的顺序和阶段,但在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表现方式等方面却各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3、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

4、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在教育实践中确定了主体地位的人”。

 

 

 


1、教育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而不能超越

答:错误。教育受制于发展,教育还要引导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答:错误。我国对教学策略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认为教学策略是有关教学的计策与谋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要素与程序等进行审视与调节的计策与谋略。它包含一些具体的技能与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与技能和方法。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3、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答:错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较多,可以说主要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等。

 

4、因为上课是学生的法定权利,所以学生不来上课是放弃享有自己的权利,对此学校、教师不应加以干涉。

答:错误。《教育法》一方面规定上课是学生的权利,但同时也规定了学生必须履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可见,上课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只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妥的。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答: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我国教育的目的作了科学的全面的表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或答:2004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又有新的提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升;

6)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向年轻一代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和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政治活动,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政治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培养政治人才直接地作用于社会政治。

 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借助于学校内的知识分子和教材、刊物等媒介影响群众,进而影响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

  4、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人民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就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4、简述建立课堂纪律的目的。

答:1.帮助建立课堂秩序;

2.帮助学生达到自律;

3.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1、论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6分)和具体目标(9分)。

答:1、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4分)

2、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以下每个小点15分,小计9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17分)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请任选某一教学模式,介绍其主要的观点(5分)并对其进行评价(4分),以及分析该教学模式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6分)。

 

答:1、某一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等)的观点的介绍。(具体观点参见教材)(本部分5分)

2、对选取的教学模式的观点能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批判。(具体评价参见教材)(本部分4分)

3、能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来谈某教学模式的现实借鉴意义。(本部分6分,只要是结合某流派的观点和我国新课改的实践来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面对思想“怪异“的孩子

2004年的秋天,红星小学的王老师正给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还有五个角。” “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 “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还有三个角”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若您是案例中的王老师您该怎样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并说明您这样做的理由?(3分)

2、您认为导致上述教学片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避免?(7分)

3、试谈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8分)

答:1、不论他如何处理,关键要看其处理的方式和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

2、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只要是能分析出上述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避免对策即可。(注:只要原因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3分;只要措施是针对原因并且合理可酌情给14分)

3、(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改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

2)教师要编制创造性问题和提高在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3)教师要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教师要改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注:只要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