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计算机组成原理->申报表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

            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负责人 齐学梅

课程建设时间:2006.9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二○○ 月十六日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齐学梅

42

副教授

职务

硬件教研室主任

学历及学位

硕士课程班

工学士

大学教龄

20

从事

专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

⑴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⑶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⑷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⑸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3 两届 240

 《计算机电子技术》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5 三届 320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3 三届 360

 《数据库原理》 专业课 周学时 4 两届 170

(2)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上机实践指导 240

 《计算机电子技术》上机实践指导 320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践指导360

 《数据库原理》 上机实践指导170

  实习指导:60人 毕业(设计)论文 30

(3) 已与他人合著教材 四部

 1)程承士主编 《计算机应用基础》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

2)程承士主编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3)江家发等主编《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许勇主编 《计算机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6年秋出版

参与了04年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省教委(GJS98-20) 《基础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项目 (第二主持)

(4) 计算机硬盘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 微机发展 国家级 95.9 独著

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存资源,解决应用软件内存不够的问题

微型电脑应用  国家级 96.8 独著

(5) 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省教委 1995

  安徽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  2006

 

 

⑴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⑵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⑶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 2001年、2002年独立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工具VFP开发了《安徽省高考机读志愿机阅程序》,在2001年、2002年春招中投入运行,程序运行正常。2002年独立用C/S 结构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了《安徽省高考机器合成系统》,此程序在2002年安徽省秋招中运行正常。

9899年主持了安师大校青年基金项目《网络拓扑、规划及管理》。

(2) 谈系统的启动配置      微型电脑应用   国家级 1998 第14卷第4期 独著

多媒体套件安装中常见故障的处理 微机发展    国家级 1996 第6卷第6期 独著

Novell网使用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微型机与应用 国家级 1995 第113期   独著

2.13H安装和未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微机发展 国家级 19948月   独著

(3) 安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5

二、主要教师情况

姓 名

年龄

学历及学位

职 称

大学教龄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少军

39

硕士课程班

工学士

 

19

主讲

孙道清

40

在读博士生

副教授

19

主讲

程桂花

40

硕士课程班

工学士

 

19

主讲

冯年荣

41

硕士课程班

工学士

副教授

21

主讲

秦忠基

41

硕士课程班

工学士

副教授

21

主讲

赵 诚

25

在读硕士生

讲 师

8

主讲

王涛春

25

硕 士

助 教

1

辅导

张 捷

23

在读硕士生

助 教

4

辅导

三、课程描述

现状(含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硬件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其内容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同时也体现最新的成果。该课程将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计算机硬件基础。

1)自我系创立以来,本课程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之间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又把传统的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与课件教学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逐步上网,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3)本课程的教学已拥有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讲解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结构、各部件内部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为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整机的概念,提高学生硬件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总学时数51,其中理论45,实验12(实验学时数=实际课时X2)

理论课:

1. 计算机系统概论 2学时

2.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0学时

3. 存储系统     12学时

4. 指令系统     2学时

5. 中央处理器    10学时

6. 系统总线     3学时

7. 输入输出系统   4学时

8. 外部设备     2学时

实验课:

1. 运算器组成实验  2学时

2. 移位寄存器实验  2学时

3. 存储器实验    2学时

4. 数据通路实验   2学时

5.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4学时

教材建设

(1) 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作为主辅教材

主教材:王爱英主编《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获电子部和教育部奖励)

辅教材:白中英 主编 (第三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       科学出版社

蒋本珊  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王诚 主编 (第二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自编实验教材及教辅材料

教学条件

(1)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作为主辅教材

(2)自编实验教材及教辅材料

?  (3)实践性教学环境及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为开放型实验室,面积为100平方米,学生可以事先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实验室现有配套的实验用计算机(配软件实验平台)50台,硬件实验平台50套,购买了北京理工大学达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先进的“ELJY-II”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原理”,能进行开放式实验和高水平选作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创新型设计的条件。

(4)教学网站

本课程的教学网站(http://172.16.25.9)正逐步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网上答疑及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内容,对难点作深入解析,而对于部分易懂的内容则采用课外自学方式。在课堂上,讲课和同步课堂练习及点评穿插地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一些似懂非懂的概念,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外的习题及练习自测题,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1. 教学素材的选择:改变传统上局限于“一本教科书”的做法,采用了多种教材综合选取法来选择内容和素材。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仅强调编译系统的各个部分,而忽略整体系统的情况。因此对于教学单元,主要分两步走:一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编译过程,使学生对编译系统的“微观行为”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是分章对各部分进行细致教学。

3.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灌输式讲解”教学形式,采用“课堂讲解”、“自主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和形式。

“课堂讲解”采用“问题导向式”,课件的形式为分层显示,使得教师很方便地把灌输式讲解改为提问问题方式的讲解。“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自选实验,从而根据实验,进一步研读教学素材、开展实验;“课外思考”是指对一些重点并带有难度的章节,让学生以总结体会报告的形式写出内容的重点和遇到的难点,并找时间,进行讨论,教师既是听众又是点评员。 “问题讨论”是指由学生们自己上习题课,老师旁听,一人负责一道习题,讲解其思路、解题方法。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教学手段以带动画效果的直观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为主,辅之以板书。课外通过辅助教材和课程网站指导学习,并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实践教学除了课堂电化教学指导外,还在实验室作现场实验演示和指导。

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有了热爱该课程教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自愿主动为该课程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支教学队伍。我们团结协作,关心学科发展,能够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引入教学,恰当地处理了经典与现代、基础与先进的关系。

其次,自行研制了一套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和课程辅导网络化,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我们教研室全体成员坚持定期讨论修订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取得的教学成果效果。

四、课程总体建设目标、步骤及主要措施

 课程总体建设目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前期课程是《数字电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同时开课的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有《微型计算机原理》,它是计算机科学系学生都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的建设目标就是以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为龙头,推动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的改革。全面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教学技能好、学术梯队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硬件和管理的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效果、特色鲜明的优秀课程。

建设步骤

用两年时间,将本课程建设成安徽师范大学的精品课程。

1.修订及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

2.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3.选定和编写课程教材、实验指导、习题集、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材料。

4.修改教案。

5.建立课程网站(或网页)。建设课程的试卷库、研发网上考试系统,使之具有强大的题库管理功能,并能实现自动组卷,完善CAI课件,争取两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主要措施

1. 修订教学大纲

考虑后续相关课程的需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后的大纲,协调课程先后内容和相互衔接关系,使课程体系更加趋于合理及实用,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然后上网,以方便学生查阅。

2. 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根据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含理论和实验教学计划----总课时、周课时均要修订),根据教学计划修改进度表,做到因材施教。

  3.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以前和将要使用的著名的国内外教材,以及收集的现有相关资料,有步骤地建设一套计算机系统与设计方面的系列化教材及其辅助资料,包括纸质教材(教材和参考书)和多媒体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试题库,网络课程等)积极引入引进原版教材,建立多种参考书并用的现代教学方法。编写配套的习题集及辅导教材。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升级现有实验装置。重点进行教学实习的建设和改革,有针对性地编写实验指导教材,从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5. 加强同类课课程之间的交流,总结课程改革建设成果,发表教改论文,扩大社会影响。

  6. 通过加强教研活动与师资培训,并不断吸收学历高、素质好、热爱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参加本课程教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一流的教师队伍。

  7. 建立网(或网页),丰富网络课程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力争两年内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全部资源上网。上网的材料计划如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录像、 教学资源库(国内外教材目录、CAI软件、网络教材、自测试题库、习题及参考答案、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课程负责人(签章)

年 月 

五、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意见

                          院长(签章)

 月 日

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章)

年  日

学校意见

年  日

CopyRight @ 2007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师范大学 数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