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摄影认为下意识、幻觉、梦境是摄影创作的源泉与动力。摄影家们超越现实,用主观想象的荒诞不经的形象来表现人的潜在意识,其创作是建立在主观幻觉之上的。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以1924年法国作家布莱顿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为标志,其理论影响了美术与摄影,产生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与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家使用高超的暗房制作等,通过影像的夸张、变形等创作出荒诞、神秘的摄影图片,极大的冲击了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与审美特性。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是哈尔斯曼与曼雷。 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1906—1979)1906年生于拉脱维亚的里加市,年轻时留学德国,学习电气与机械,业余从事摄影,后为一些杂志拍摄图片,1940年移居美国,他以别具一格的“心理肖像”摄影而闻名,他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注重被摄对象性格与气质的展现。1940年,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相识,后与达利合作,拍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他常以达利为主人公,拍摄了一系列表现潜意识、梦境、神秘意味的图片,使人们从全新的态度来欣赏、接受与领悟。其代表作为《原子达利》。
《原子达利》→ 曼雷,曾学习过建筑绘画与建筑工程,1910年他在“291”展厅认识了斯蒂格利兹,开始了解摄影新发展的知识。1921年,正式从事摄影,1922年创造了“物影照片”,不用相机进行拍摄,而是将某些透明的、半透明的物品直接放在感光纸上摆成图形,通过光线进行曝光,经显影、定影得到照片。1925年,他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超现实主义展览,1926年至1929年拍摄了数部超现实电影,1940年定居好莱坞,1952年重返巴黎。1971年至1972年,在欧洲举办巡回影展。其代表作为《玻璃泪珠》、《安格尔的小提琴》。 《玻璃泪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