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1)分级原则和方法
根据地图用途,事物分布特点和数量指标决定,一般以5-10级为宜。方法有等差分级(如0-10,10-20,20-30,……)、等比分级(如50-100,100-200,200-400,400-800,……)、任意分级(如0-10,10-25,25-50,50-100……)等。
分级不宜过多,过多会使图面复杂,颜色深浅差别不明显,缺乏表现力,但也不宜太少。
n
2)表示方法
按照分级,用晕线或颜色的表示。
分级统计图法宜于表示相对数量指标,且区划单位愈小愈好,愈小可使分级比值图的反映的现象愈近于实际。一般用于表示人口密度(人口数/单位面积),耕地占全区大地百分比等。
2分区统计图法
把制图区域分成若干个区划单位(一般以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各区划单位的统计资料制成不同的统计图表绘在相应的区划单位内,以表示现象的总和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称为分区统计图法。
表示方法:利用图形符号的大小与个数来表示现象的数量差异,并可在图形内划分几个部分表示其内部结构,同时还可通过不同时相图形对比反映一定时期内现象的发展动态。一般多用来表示制图区域单元之间绝对数量差异。
3实习步骤
n 1)根据制图目的及统计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n 2)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编制:选择分级统计图法。
根据所给的统计资料,先计算每个直辖市、省(区)人口密度。分析全国人口密度数据统计特征,选择合适的数据分级方法,要求分出8个等级。然后选择不同密度晕线或深浅不同颜色表示各密度人口分布。
n 中国人口数量统计分布图:选择分区统计图法。根据所给的统计资料,分析全国各直辖市、省(区)人口数量分布统计特征,按要求分为8个等级。选择分级绝对比例统计图反映各制图单元人口数量分布状况。
n 地图整饰:包括图名、图框、图例、制图资料截止日期、制图人、制图日期等。
四、实习成果图及报告
n 要求每生选择一种制图表示法,并完成相应的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