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部分),专业基础课,5学时/周,4届历史系本科生,450人。
2、中国社会史概论,专业课,4学时/周,5届历史系本科生,580人。
3、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专业课,3学时/周,5届古代史、社会学研究生,100人。
4、环境社会史专题,3学时/周,3届社会学研究生,3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毕业论文,7-9篇/年,共40篇。指导学年论文共20篇。
2、曾担任社会学院教学副院长,全面分管教学工作。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主持2000—200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独撰的《中国社会生活史》已由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出版。
2、主持2001—2003年度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高师历史学科整体结构教学模式研究》。
3、参与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中国古代史》建设,撰写《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现状》部分。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有
1、《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安徽史学》1996(2)。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历史时期江淮地区经济开发研究,2001—2003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办项目。
2、主持历史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圩田开发与水患防治研究,2002—2005年度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科学研究首次资助项目。
3、主持7-19世纪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2004—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主持《池州府志》整理与研究,2006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
5、主持11-19世纪长江下游圩田志要籍辑校,2007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江南圩田: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3-6-6 。
2、《邺下文人的创作特征及其对文学的贡献》,《江淮论坛》2005(2)。
3、《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3)。
4、《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安徽史学》2006(6)。
5、《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中国农史》2007(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1998年获安徽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中国社会生活史》,2005年获安徽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
3、《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人民出版社2006年,首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2007年获得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