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部分习题
实践环节
  “幼儿个性鉴定”活动方案
  “幼儿个性鉴定”报告选萃
  案例选编
     实践作业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A
  模拟试卷B
  模拟试卷参考答案A
  模拟试卷参考答案B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申报书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吴 玲

年 龄

39

职 称

副教授

职务

 

学历及学位

研究生、硕士

大学教龄

18

从事
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学 

 情 

⑴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⑶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⑷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⑸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学前心理学》   专业课(含函授)    4   3    350
《幼儿游戏理论》  专业课(本科)     3   3    172
《家庭教育学》   专业课(含函授)    3   2    485
《教育学》     公共课(本科)     3   1    104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     2届   30人
指导教育学专业学生实习      1届   10人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   2届   16人
指导教育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    1届    5人

三、教学研究项目
《学前教育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1998—2000  主持人

四、相关教学论文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模式” 《中国成人教育》  国家级 2000.1
2、“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      《安徽师大学报》 省级  2001.4
3、“学会调适:教师要有健康心理“      《师范教育》 省级  2002.4
4、“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改中教师的两难困境” 《当代教育科学》 省级  2006.2

五、教学表彰/奖励
1.199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教师教学优秀二等奖。
2.2005年,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聘为首批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
3.2005年,被推荐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2006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⑴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⑵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⑶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幼儿园园长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002—2004 主持
2.“专业化视野下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004—2006  主持
3.“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使命研究”
安徽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05—2006  主持

二、发表学术论著、论文
1.《儿童发展心理学》(参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7
2.《当代教师文化使命》(专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2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模式”
《中国成人教育》 国家级 2000.1  第一作者
4.“幼儿写生画教学价值初探”
《学前教育研究》 国家级 2000.1  第一作者
5.“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
《安徽师大学报》 省级 2001.4  第一作者
6.“关于幼儿家长对玩具的态度及运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国家级 2005.7-8  第一作者
7.“让大学精神之光穿透围墙”
《中国教育报》 国家级 2005.12.12第二版  第一作者
8.“对家庭教育中祖辈教育资源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家庭教育》 国家级 2005.4  独撰
9.“自爱爱人:教师也要注意心理健康” 《教书育人》 省级  2002.5  独撰

三、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一文获安徽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2003年  第一署名
2.主持项目“幼儿园园长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优秀研究课题奖  2005年  第一署名

二、主要教师情况


姓 名

年龄

学历及学位

职 称

大学教龄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赵学菊

34

研究生、硕士

副教授

13

主讲、辅导

梅养宝

43

本科、学士

副教授

27

辅导、实践教学

王萍

40

本科、学士

副教授

20

辅导、实践教学

张更立

28

研究生、硕士

讲师

3

辅导、课件制作

刘宝根

25

研究生、硕士

助教

1

辅导、网页制作


三、课程描述


现状(含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
教学内容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有效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学前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征、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学前儿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以及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教材建设
课程讲授采用的是由陈帼眉编著的《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该书是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该书的第二版。此外,陈帼眉编著的《学前心理学前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月梅、张泓编著的《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是我们的教学参考书籍。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了一些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本课程有配套的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条件
教科院资料室拥有本专业图书、期刊、报纸等可供教学参考,同时我们拥有一些教学光盘可供多媒体教学之用。长期以来,本校附属幼儿园及芜湖市多所优质幼儿园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目前的物质条件与本学科教学的高要求尚有距离,突出问题是基本的教学必需设备如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以及必要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等严重缺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之于讨论法、参观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方法。为了更早地让学生从思想上“介入”学前教育,更切实地感受到学前心理学对学前教育的“奠基”作用,课题主持人自承担此门课程之始,便注意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幼教实践。从2000级学前教育专业开始,伴随课程的进行,充分利用本校拥有附属幼儿园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幼儿园,开展“幼儿个性鉴定活动”(详见材料)。通过与幼儿园的孩子交朋友,熟悉、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脑中的“儿童”形象立体化,让课本内容活起来,以改变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幼儿个性鉴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与幼儿的接触过程中喜欢上幼儿,喜欢上这门课,并进而喜欢上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使实践教学的效果更为有效,自2000级学前教育专业起,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作了相应的改革,即加大实践活动的考核比重,将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平时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30%增加到40%,使其成为影响学生该课程学期成绩的重要因素。
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学前心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喜爱。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断增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逐年提高,在历年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评价均在85分以上,并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课程总体建设目标、步骤及主要措施


(可另附纸张)
(一)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将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多角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以使课程的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力争经过2年建设,使本课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示范课程,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前心理学》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为申报省及国家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步骤
1.2006.12—2007.5  重新修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案。
2.2007.6 —2007.9  完成教材的课件制作工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 2007.10—2008.2  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包括实践作业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考核方法、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
4.2008.3 —2008.6  修改、充实、完善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完善“幼儿个性鉴定活动”实施方案。
5.2008.7—2008.12  编制《“幼儿个性鉴定活动”成果汇编》,寻求公开出版。
(三)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课程基本建设。购置相关教学仪器和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未来二年内充实、调整师资队伍,吸纳优秀青年教师担任课程的辅导和实践工作;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课程建设基金中拔出专款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与交流活动;同时外聘专家、教授加盟到本课程的教学和建设中来,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第三,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组建《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适时对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并把它与教学研究立项结合起来;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以扩大该课程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第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逐步改进和强化实践教学,扩充教学实践基地数量,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完善“幼儿个性鉴定活动”实施方案,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强有力辅助工具。


课程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五、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意见
《学前心理学》系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由我院队伍稳定、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教学、实践任务。课程负责人吴玲副教授系教科院骨干教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学前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较为显著,深受历届学生的好评,在校教务处举行的理论课课堂教学测评中均获85分以上的成绩。该同志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独立主持省、校级科研教研课题多项,取得较多研究成果。该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将进一步完善《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经学院审议,同意推荐《学前心理学》课程申报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年 月  日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  分辨率建议:1024*768  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