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精品课程建设自立项以来,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各项建设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一、教学条件
1.结合学院新教学计划的编制,合理安排了《环境土壤学》教学类型和时间,重新修订编制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规范的《环境土壤学》教学大纲。
2.依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全面完成了电子教案的整理和编写任务,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了多媒体课件,经过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同时正在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拟订和建立《环境土壤学》习题集。
3.教材建设方面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参考兄弟院校教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了以黄昌勇教授主编的《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得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是通行专家认为比较优秀的一本土壤学专业教材。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要求,对其中的有关章节进行了删减和补充,把本学科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合到教学当中。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我们还选用一本比较系统和基础的英语教材()作为扩展双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期在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般性的《环境土壤学》专业名词和专业内容的论述。
4.教学管理方面:根据学校及学院的要求,认真规范地完成了各种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和课程考试分析等)的撰写和存档。
二、师资队伍
环境科学学院是新建学院,教师和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一门课程实际讲授任务往往由一名教师担任。《环境土壤学》讲授任务有戴万宏教授担任,但该课程建设是在多名相关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共同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组在院课题组成员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新教师,目前该课题出共有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博士2人,再读博士2人,各位教师均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该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工作
1、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更新,在学院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过程中,课题组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和更新了《环境土壤学》的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与专业要求不相符合的部分内容,充实了与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比较密切的部分内容,同时在实际授课中,每一轮讲授都会将本课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充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
2、《环境土壤学》作为理论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以教授思维、教方法、扩展学生知识面为主,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大部分教学内容实行了双语教学,既突出环境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学生作业以搜集了解环境土壤学的专业资讯,撰写小论文为主。保证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了解学科动态的自学能力。
3、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该课程虽然现在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该课程也先后对大部分教学内容实行了双语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课件的制作还较粗放与精品课程的多媒体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课程组成员换需要在编写教案及制作灵活多样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上下功夫,同时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力争使学生在学是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事提高学生参与对外国际交流的能力。
在完善和提高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设计和增加学生参与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相关研究活动,使学生能亲身投入到与课程有关的实验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四、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强调素质教育,并与本专业相关课程密切联系,以及与就业很好的结合;教学效果明显,课程自2003年开设以来,课程教学质量测评均在90分左右,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3级土地资源管理班课程教学质量测评成绩达94.2分。
课程建设步骤和主要措施:
1.
全面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三届上课后,教师和同学们普遍感到该课程的某些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拓宽,才能及时把握环境土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度,才能使学生具有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2.
课程教材建设。该课程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5年第七次印刷的《土壤学》教材,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某些知识点和教材的侧重点并不是很认同,但是现在又无一本普遍认同、完全适合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环境土壤学》教材,因此,课程组成员需要再结合环境科学专业需要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地研究和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充实和调整课程内容,编写教学讲义,完善该课程教材。
3.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该课程虽然现在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该课程也先后对大部分教学内容实行了双语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课件的制作还较粗放与精品课程的多媒体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课程组成员换需要在编写教案及制作灵活多样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上下功夫,同时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力争使学生在学是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事提高学生参与对外国际交流的能力。
4.
在完善和提高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设计和增加学生参与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相关研究活动,使学生能亲身投入到与课程有关的实验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