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教材 ->> 第五章 摄影用光 ->> 第一节 摄影中的光线

 

    摄影画面的影像的获得是以光为先决条件,光是使胶片或磁带获得准确曝光的需要。摄影是与光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艺术,无论是技术或者艺术的创作过程,离开了光线就无法完成,这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满足摄影技术上对光线照度的要求,是摄影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基础,是光线的最基本的任务。

    在大自然中,不同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结构、表面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结构、颜色和质感,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所致。物体表面的结构不同,对光线的吸收、投射和反射各不同。透明体或半透明体透光多。浅色的物体反射多,深色物体的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的光,光质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体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强,光质软,具有漫反射的性质;半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双重性质。如图所示

    自然界的物体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然而,摄影是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因此,要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就必须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才能通过平面的摄影作品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效果。(如图所示

    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环境气氛的表现和特定的光线照明效果的运用,还可以给观众强烈的时间概念。如在同一个场景内,利用日光在不同的时间状态下拍摄(早、中、晚等),还可以考虑利用人工照明模拟和再现其特定光线的时间的变化,增加画面视觉语言的说服力。利用不同的自然光拍摄出来的作品能使人们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图所示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光色。掌握这六种因素是摄影用光的基本功。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从构图上来说,曝光与影调或色彩的再现效果密切相关。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所以,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光比是指被摄体的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是摄影用光的重要参数。光比大,反映在摄影作品上的影调硬,层次少,立体感强,反差大;反之,反映在摄影作品上的影调软,层次丰富,立体感差,反差小。在摄影中,应根据被摄体的情况和摄影者的创作意图来确定和调控光比。影响光比大小的因素很多,一是光位的影响。被摄体在正面光线的照明下,光比小;在前侧光、侧光的照明下,光比适中;在逆光、侧逆光的照明下,光比大。二是光质的影响,直射光光比大,散射光光比小。三是气候的影响,晴天的光比大,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光比小。四是季节的影响。四季中,夏季的阳光光比大,冬季的阳光光比小。五是灯具发光功率的影响。照明灯发光功率大则光比大,发光功率小则光比小。六是光源距离的影响。人工光照明时,被摄体距离光源近的光比大,距离光源远的,光比小。七是不同灯具的影响。聚光灯照明光比大,散射灯及普通白炽灯照明光比小。

    光色是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光色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彩色摄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