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课程介绍
- 课程介绍
一、目标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结合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定位是通过多模式、多渠道的课程建设,构建开放式、交互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与专业背景的差异,我们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不同要求的教学起点层次: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求的教学设置主要针对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起点定位为预备级;较高要求的教学设置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不包括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起点定位为一级。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由三个阶段和三大模块构成,具体课程内容安排见下图: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课程分读写译课型和视听说课型。大学英语读写译( 1-4 级)和视听说( 1-4 级)的总学时为 272 学时,即每个级别的对应学时是68学时,每周4学时,共16学分。此外,我们还规定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每周不少于 4 学时。
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为选修课,该阶段选修课共32学时,每门课程为1.5-2学分,课程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后续阶段为任选课,共32学时,每门课程为2学分,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课程主要有各学院专业教师和部分大外教师承担。
三、教学模式
为了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我们积极探讨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了“面授课堂 + 网上课堂 + 基于网络的 自主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进一步细分为面授课堂和网上课堂,要求教师分别设计出教学课件和助学课件。教学课件 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而助学课件供学生在网上使用,包括主修教材中学习材料和背景知识的导读和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网站介绍,为学生提供充 足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输入的内容。面授课堂主要解决学生在网上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组织交际活动来消化网上课堂输入的内容。网上 课堂主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英语的教与学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网上课堂有助于非定时、多地点、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大学英语课程细化为“视听说”和“读写译”两个课堂版块,确立了“2+2+1+X”的教学模式,即(2学时读写 译教学)+(2学时视听说教学)+(1学时网络课堂)+(X小时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图
四、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立体交互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大学英语课程细化为《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教程》两门课程,确立了“2+2+1+X”的教学模式。即“2(学 时面授课程)+2(视听说课程)+1(学时网络课堂)+X(小时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使我们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 合;自由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与有教师面授辅导的半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2)教学过程---多维互动
我们的“2+2+1+ X”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语言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可以多角度、多环境、多时空开展多维互动,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3)评价体系---多元评价
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和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为此,我们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相结合,实行了(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2)评价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3)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
五、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难点:我校80%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英语听说基础很薄弱,缺乏语言实际应用的机会,语言交际能力较弱。因此,帮助学生 克服影响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障碍,治愈他们的“聋哑语言”,尤其是突破“开口难”这道关,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
六、课程考核
大学英语的学业成绩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础阶段的课程考核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平时成绩、网上自主 学习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这三部分成绩的比例为:平时成绩(20%)+ 网上自主学习成绩(20%)+ 期末笔试成绩(60%)。
七、选用的教材
基础阶段
立足教学要求,我们选用教材的根据是:力求能满足交际的需要、长期目标的需要、真实性的需要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需要。因此,我们主 要使用以下几套“‘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提高阶段及后续阶段:根据课程需求,由任课教师选用或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