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一、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武术最早起源于生产劳动,生存竞争萌芽了武术的最根本性特征,即技击性。原始社会的武术是多位一休的,既是狩猎的训练形式、丰收的庆典形式,又是军事演习和宗教仪式形式。
奴隶社会,中国武术亦由原始状态下的武术雏形,逐渐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开始成为一种“准武术文化形态”。
从春秋战国开始,武术与军事武艺分离,开始形成军旅武术和民间武术两大平行体系,并相互影响、依存和消长,构成中国武术的基本格局,中国武术文化体系逐渐完善。
从1840年以后,随着冷兵器的消亡,武术基本从军事中脱离出来,成为强身自卫运动,并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事业沿着新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按照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不断探索、改革、开拓中前进,在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增进国际间的交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武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目前,武术运动正在世界各地兴起,并已预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博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博斗运动包括:散手、推手和短兵。
三、武术的基本名词术语
1、套路
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按攻守进退、动静虚实、刚柔疾徐的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它一般由4段或6段组成,有起势与收势。现行的套路类型有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传统套路及对练套路等。
2、格斗
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性练习形式。
3、散打
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4、推手又称“太极推手”
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肘、靠等方法,双方沾连粘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寻机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5、短兵
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6、功法运动
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身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7、长拳
是查拳、华拳、洪拳、炮拳、戳脚等拳术的总称。其特点是: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分明,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动作灵活多变。
8、南拳
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其特点是手法多变,腿法较少,动作紧凑,刚健有力,伴有发声吐气助发力;步法四平八稳,落地生根;身法俯仰吞吐,靠崩闪转。
9、太极拳
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其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等。其主要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
10、对练
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练习形式。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1、集体演练
是6人或6人以上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练习时可变换队形,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2、抱拳礼
武术礼法。此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掌面,左指尖与上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13、注目礼
武术礼法。其动作方法是: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勿低头弯腰,表示对受礼者的恭敬、尊重。若表示对行礼者答诺或聆听指教受益时,可微点头示意。
14、拳
(一)手型的一种。拳的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
(二)拳型之一。又名捶、捶头、拳头。通常指五指并拢卷屈紧握为拳。要求拳面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这种拳型称为四平拳、平拳或卷心拳。
15、空拳
亦称半握拳。从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拢,卷屈松握,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指甲上,拳心虚空。太极拳多用此拳型。
16、掌
掌的部位包括: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通常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余四指并拢伸直。这种掌型亦称为柳叶掌。
17、勾
亦称勾手。勾的部位包括:勾尖、勾顶。分①五指勾:屈腕,五指相撮。②三指勾:屈腕,拇指、食指、中指相撮,指相撮,中指、无名指、小指卷屈于手心。
18、太极拳掌型
①五指自然分开并微屈,虎口成圆形,掌心微含。②陈式太极拳掌型。拇指和小指内扣,食指、中指、无名指微向后伸张。
19、剑指
剑术中不持剑手的手型。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向手心弯屈,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节指骨上。在动作变转中,拇指与无名指也可松开,屈而不压。民间流传的剑中还有以一指(食指)作为剑指的。
20、弓步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脚尖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向前,全脚着地。上体正对前方,目向前平视。武谚云:“前腿弓,后腿绷,挺胸沉胯莫晃动。”
21、马步
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为脚长的3倍,全脚着地,脚尖正朝前,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武谚云:“左右并立三足宽,双腿水平如从鞍,挺胸塌腰向前看,稳如泰山人难撼。
22、虚步
两脚前后开立,全脚着地,后脚尖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前腿微屈,脚面绷平,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武谚云:“虚步前后分虚实,前进后退任自便。”
23、仆步
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挺直平仆,脚尖内扣,全脚着地。武谚云:“单叉下仆伏地虎,窜起下伏任自如。”
24、歇步
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膝部贴近前腿外侧,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武谚云:“两腿交叉坐下来,挺胸塌腰歇一会。”
25、坐盘
两腿交叉叠拢下坐,臀部和后腿的大小腿外侧及脚面均着地,脚跟接近臀部;前腿在身前横跨于后腿上方,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大腿贴近胸部。
26、丁步
两腿前拢半蹲,一脚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另一脚与支撑脚内侧相靠,脚跟翘起,脚面绷平,脚尖里扣并虚点地面。
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脚尖朝前。
28、叉步
两腿前后交叉,前腿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全脚着地,脚尖外展约45º;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脚尖正朝前。挺胸塌腰沉髋。
29、横裆步
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宽,全脚着地,两脚尖正朝前,一腿屈膝半蹲,大腿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挺胸立腰沉髋,目视前方。
30、提膝平衡
支撑直立站稳;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31、望月平衡
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前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挺胸塌腰转头回视;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