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情况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我省目前从事音乐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也是最早的摇篮。始建于1943年,历经安徽学院艺术科、皖北师范文艺班、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艺术系、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系、艺术学院等历史沿革,2001年12月经批准成立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曲这一课程最早的内容只是单一的歌曲写作,随着学院的发展,逐渐整合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钢琴伴奏写作、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等教学内容。
2005年,该课程被列入安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经过3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为基础培养,以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为技法训练,以作曲为创作能力的提高,立体的、多维的课程体系。
曾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洪波、朱予、朱家红等老一代专家级的知名教授,安徽籍的知名作曲家谢国华、盘石、徐昌俊、朱晓谷、盘龙、王斌等均为我院的兼职教授。
2009年6月,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其中就有作曲方向。
二、课程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和音乐作品创编能力,为将来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和终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
1.基本乐理:30学时
2.视唱练耳:120学时
(二)作曲技法模块
1.基础和声+和声:60+30学时
2.基础复调+复调:30+60学时
3.曲式分析+曲式与作品分析:30+30学时
4.配器:60学时
(三)创作模块
1.歌曲写作:30学时
2.作 曲:120学时
3.电脑音乐:30学时
四、课程的重点
讲清楚有关旋律的形态、旋律与节奏的关系、旋律与和声的关系及旋律发展的四个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写作原则;理顺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创作中的灵活运用。
五、课程的难点
1.音乐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旋律写作、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的讲解;
2.现代音乐创作理论、技法在教学中的渗透;
3.作曲技术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渗透;
4.作曲技术理论课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的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