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情况:
本课程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致力于教学改革,近5年来在教材建设、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1.编写系列教材
以作曲为中心,有组织地编写“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的系列教材,注意每部教材各自的知识特点,注意每部教材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补充,使多种教材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建构立体教学体系
在现行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定期举行相关专题的讲座与讨论,并且改变基础课与选修课各不相干的现有局面,使基础课、选修课和专题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立体教学体系。以基础课为基点,以选修课为提高,以专题课为补充,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知识结构。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平面的知识传授模式,建立一个新型的立体的综合培养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优化层;分析思维训练层;创作能力培养层。为提高教学效率,不同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课侧重知识的优化;选修课侧重分析思维的训练;专题课侧重创作能力的培养。
4.改善现有教学手段
原有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依靠黑板和粉笔,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内容丰富复杂,课堂上有大量的绘谱内容,单纯依靠板书来讲解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我们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已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
二、近五年来教学研究成果(不包括主讲教师的):
参编教材:
1.参加《和声学》教材中六章近12万字的编写(由国家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2005年7月有高教出版社出版
2.乐理与视唱练耳 副主编
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年
发表论文:
1.琵琶轮指的演奏技巧 乐器 2007年第10期
2.和弦听辨训练三个维度的思考 音乐创作 2008年第1期
3.浅析<渭水情>的情感特质及演奏技巧 乐器 2008年第5期
4.论单音、音程、和弦听辨的层递训练 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影响高校交响音乐普及教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第27期
6.巴洛克时期的声乐美学特征以及阉伶歌手 芜湖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
获奖:
论文《“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特征及其对当今声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获“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安徽省教育厅 2008.11
三、近五年来解决的问题:
1.完善了课程体系
经过3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为基础培养,
以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为技法训练,以作曲为创作能力的提高,
立体的、多维的课程体系。
2.加强了教材建设
由本院教师主编出版了省十一五规划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计
算机音乐》、《基础和声》、《基础复调》等系列教材。
3.优化了教学手段
过去是单纯的口头讲授,现在课堂教学多能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
4.强化了实践环节
学院每年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每两年举办创作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