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本课程教师队伍坚持专业化。从80年代课程开设来,任课教师均扎根于本课教学,将课程和学科发展统一起来。以课程为平台,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教学名师,并以此为依托申请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2、突出第二课堂的辅助地位。通过社团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和科类基础课等拓宽了《基础》课领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入和三贴近。

  3、在考核方式上形成了社会实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评分机制。
 >>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以及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互为支撑,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05方案以前,教研室一直负责主编全省通用的《思想道德修养教程》。课题负责人朱平教授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批博士,是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钱广荣教授曾获“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其完成的国家级课题“中国国情与道德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05方案实行后,教育部曾宪梓基金三等奖获得者戴锐教授在教育部为该课程做教学示范片,安徽省《基础》课骨干教师培训也在我校举行,周边高校也纷纷到我校参加集体备课和观摩听课。此外本课程已获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建设课程,这为该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居于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随着“05方案”的实施,我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着各高校共有的不足:

1、以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开的教学资源需要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在培训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

2、限于资金和其他条件限制,社会实践环节尚缺乏普遍性,难以惠及全校学生。同时针对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也有待细化。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