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课程介绍 申报表 教师队伍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教学课件 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术语词汇 习题试卷 专题报告 教研成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经典著作
相关文献
参考书目
推荐论文
推荐论文

 政治发展的涵义、特征和研究意义
 

李元书


一、 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正向的政治变迁。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和对政治发展的理解不同,对政治发展概念的解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就能查到的有代表性的中文解释(其中包括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学者的解释)就有30多种。这些解释可以归为八类。
        1.政治发展就是建立西方式的政治体制的过程,或者说是向某种既定政治模式的过渡。既定的政治模式即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政治体制。这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最有代表性的政治发展概念。他们认为,政治体制是一种技术而不是文化,因此实现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仅仅是一种技术性问题。西方国家的现代性政治模式是现存的,只要仿效就行了。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利益集团之间的自由选举和公开竞争来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在竞争过程中,国家扮演某种不偏不倚的调停人或仲裁者的角色。按照假定,利益集团的这种竞争近似乎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那种理想化的竞争——任何集团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垄断公共的资源市场。”[①a]
对政治发展的这种解释是错误的。首先,政治体制不仅是技术,而主要是一种文化,它凝结着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就不能照搬,只能有选择性地吸收。其次,建立在不同国情基础上的各国的政治体制是不相同的。政治发展的模式不能脱离本国国情,更不能照搬西方体制。第三,一定的政治体制与一定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与私有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面临政治发展艰巨任务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可能或尚未生长出独立的利益集团,因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第四,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政治、经济上的真正独立,而不是首先建立竞争性的政治体制。第五,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错误性。二战后,许多独立后的新兴国家与西方学者的预期大相径庭。这些国家大多建立了独裁或军人统治的政治体制,即使那些采用了西方政治模式的国家也未取得成功,它们或者走向独裁或者动乱不断,真正走向西方政治发展道路的只是个别国家。实践迫使西方学者重新审视政治发展的概念。
        2.政治发展即政治现代化,就是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过渡。这是西方学者在60年代中期以后,对政治发展的主要解释之一。什么是政治现代化?研究政治变迁与发展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就是政治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政治权威的法理化以及广泛的政治参与。这种解释比第一种解释有进步,但仍然不可取。(1)政治发展的内涵与政治现代化的内涵不同。政治发展是社会在政治上的进步过程,它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政治发展,也包括未来社会的政治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政治现代化是指第三世界国家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因此,政治发展不能等同于政治现代化。(2)如果把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等同起来,或把政治发展解释为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过渡,那就否定了发达国家历史上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否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以后政治上继续发展的任务。(3)现代和传统不能截然分开。现代化并不排斥传统,那些有益于保持民族精神、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传统非但不能排斥、舍弃,反而要发扬光大。事实上,只有把现代、进步和传统结合起来的社会,才是稳定、发达的社会。所以,把政治发展说成是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也是不妥的。(4)现代化这一概念本身也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容易与西方化相混淆。什么是现代,什么是非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不同,判断现代与非现代的标准也不同。西方学者总是把他们的国家和社会看成是现代化的,而把第三世界国家看成是传统的、非现代化的。为防止现代化与西方化的混同,我们认为,最好用相应的具体概念加以阐释。例如,经济转型用工业化、市场化,社会转型用城市化、结构分化,政治转型用民主化、一体化,文化转型用世俗化,组织转型用科层化,观念转型用理性化,等等。如果认为,现代化这一概念具有概括性,在某些场合,别的概念难以取代,那么对其内涵也必须重新进行审视,以确定其比较固定的、各国人民都认同的内涵。
        3.政治发展就是公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参与广泛化的过程。公民的组织程度的提高和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不是政治民主化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政治发展的全部内容。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是政治系统所有要素全面地、协调地共同发展,而不是某些要素人为地脱离其他要素的发展而单独前进,形成一种貌似发展、进步的虚假现象。例如,某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表示自己的民主化程度高,政治领袖常常采取政治动员的方式鼓动公民参与既定的政治目标,投票率可能是100%或95%,但这些投票并没有反映选民的自主性;对政治目标的参与是广泛的,但不是公民觉悟的结果,而是凭政治领袖的感召性权威动员起来的一种盲目行动,社会和政治不是向前发展,可能是一种后退。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如此。
        4.政治发展是用来描述民族统一构设和国家建立的过程,即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建立,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者说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它不是政治发展的全部内涵,因而这个定义至少有两点局限性:第一,它把政治民主化这一核心内容排斥在政治发展之外了;第二,下这样的定义就意味着,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或者独立的民族国家形成以后就没有政治发展的任务了。
        5.政治发展就是政治体系能力的增长,包括行政与法治的发展,建设有效率的政府;提高政治领袖和政治结构的动员能力和权力效应。在政治发展中,不能没有行政和法治的发展,也不能没有政府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把政治发展仅仅局限在这一点上,那就是对政治发展涵义的曲解,并把政治发展引向歧途。因为,行政和法治的发展在任何社会,其中包括封建专制社会都可以做到,而且,某些专制社会的政府比某些民主社会的政府更有办事能力和效率。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政治权力的扩散,直到最后把它扩及到全体成年公民。因此,政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选择上。离开了这一社会前提,就会导致专制、独裁。
        6.政治发展是政治的民主化过程。这一解释抓住了政治民主这一核心内容,但它又忽视了政治发展的另一关键性内容——政治一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发展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政治一体化的形成、相互促进和统一的过程。
        7.政治发展是一个从古至今并向未来延伸的政治生长过程。这一解释把政治发展的时间范围扩展到古代和未来,弥补了第一、二两类解释的不足,并用“生长”这一词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政治发展的内涵,是比较科学的,但需要加以阐述。
        8.发展可看作是通过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以寻求再生之路的努力过程。这是对一般社会发展的解释,但也可用作对政治发展的解释。这一解释的主要特点是在定义中引进了代价这一概念,提出了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问题,对发展的内涵揭示得更加深刻了。
        通过以上评述和分析,我们认为,政治发展的定义应作如下表述:通过付出和扬弃代价,以寻求不断发挥人的政治潜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方式的过程,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方式的生长过程。现将定义的内涵加以说明:(1)“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并通过扬弃代价为自己开辟道路”。[①b]改革是一种发展,改革要付出代价。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加剧和贫富悬殊现象,就是经济加速发展而政治发展停滞所付出的代价;社会和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扬弃这些代价。同时,代价既是制约某些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又是对某些发展目标的否定。[②b]这就是说,发展要付出代价,但付出的代价不能太大,如果大到难以扬弃的地步,就不能构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2)发展是人的主动性行为,有目的的行为,所以在定义中使用了“寻求”一词。寻求,即寻找那种付出的代价小,又能发挥人的政治潜能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3)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解放和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人的能力和潜能的全面发挥和提高,“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③b]。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政治素质的提高,政治能力的提高,政治潜能的发挥和人在政治上的彻底解放。就是说,政治要从少数政治家手中解放出来,变成所有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社会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人也就真正获得了解放。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也是上述政治体制的生长过程。
二、政治发展的特征
        政治发展与政治变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政治发展的进步性。政治发展的进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向性,即政治发展的方向是与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尽管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曲折,但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不可逆转的。二是进步性,发展要付出代价,政治发展也不例外,在政治体制改革或重建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痛苦可能是巨大的,但经过痛苦后达到的发达的、先进的政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上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将远远超过所付出的代价。从长远的眼光看,政治发展扩大了人类在政治、文化和物质上的财富。
        2.政治发展的目的性。政治发展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总是带有某种目的,是一个有一定目标的运动过程。政治发展的目标可分为单项目标和综合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最高目标。政治发展的近期目标是随社会发展的阶段而变化的,最高目标是人在政治上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
        3.政治发展是人的发展。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发展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政治观念的发展,是人在政治上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而不是国民生产总产值和非文盲率的提高。总之,是要造就现代政治人。
        现代政治人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具有较强的自由、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3)能够接受政治上的新经验,对社会、政治改革和创新持开放态度;(4)尊重个人和他人的权利;(5)有较强的政治动机和参与意识;(6)法治观念强,并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7)积极参加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活动;(8)具有认同感,即认同历史和国家,对民族和国家有忠诚感;(9)相信科学技术和人的能力,不相信宗教;(10)具有效能感和成就感,办事讲究效率;(11)关心社会,勇于维护社会利益,等等。
        4.政治发展是政治权力从超强到衰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有一条规律,即经济、社会越不发达,政治权力的力量和作用越重要,而经济、社会越发达,政治权力的力量和作用就越呈现衰弱的趋势。这一规律可以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政治权力的变化来解释和证明。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由于缺少发展经济的企业家和发展民主的中产阶级,发展经济和民主的双重任务就落到了政府身上,这就为控制政府的统治者加强权力提供了条件;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和社会危机,这也迫使掌握政治权力的统治者加强权力、加强控制。于是在许多国家就产生了一种政治上的超强现象,如一党制、极权政治、军事管制、过分的中央集权、权威的人格化和权威主义等等。[①c]
在发达国家,政治朝着另一个方向即衰微的方向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已发生一些重大变化:“(1)政治意识的衰落。在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的解决都表现为政治问题,于是形成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在今天,他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取决于政治,而是取决于技术。在传统社会中政治所扮演的角色正为科技所取代。因此,人们对政治不再具有浓厚的兴趣,不再忙于政治上的唇枪舌战,而是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2)科层制的发展。科层制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趋于机器化,象一台机器那样,权力不再附着于个人之上。(3)专家政治,即由专家取代传统的政治领导层。其直接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直接进入政治领导层。”[②c]这一变化反映了政治发展的趋势。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力将进一步趋向弱化。
        5.政治发展的多样性。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传统、人口素质的不同,政治发展的起点、模式、道路也不同,而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也不完全相同,它们在从不发达政治体制走向发达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模式和道路也是各不相同的。于是出现了英国模式、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瑞士模式,等等。当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在讨论政治发展的特征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现代化,可以在一个比较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确定的意义即从不发达社会向发达社会的过渡,在政治方面,就是从不发达政治社会向发达的政治社会的过渡。不发达社会、发达社会、从不发达社会向发达社会的过渡,这些概念都是理论上的抽象和假设,即把一定发展程度和发展过程的社会假设和抽象为三种社会形态和模式,这是出于研究的方便而提出的。
        不发达的政治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分裂,或国家主权为别的国家所控制,独立的民族国家未形成,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差;(2)家族政治或部族政治,即政府为家族或部族所把持;(3)统治形式的专制主义;(4)政体具有排他性,不能容纳或吸收社会分化出的新生政治力量和群体;(5)军队效忠于个人或少数人,或为专制政治的主要工具;(6)政治结构和功能混同,不分化;(7)人治,法律规范的人格化、情感化;(8)政治和行政决策为少数人所垄断,只反映少数人的意志;(9)未形成独立的利益集团和政党,公民如同一盘散沙;即使形成了政党,也为少数政治领袖所把持,不能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中介组织;(10)以家族、血缘关系和身份关系分配政治角色;(1)缺乏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极少,政治参与水平很低;(12)宗教和个人迷信成为政治统治的主要手段之一;(13)未形成统一的政治价值观,公民也未形成对国家的忠诚感,而是分别忠诚于部族酋长、宗教领袖和地方长官;(14)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化或对立;(15)缺少社会流动,城市和农村界限分明。
        在社会现实中,很难找到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不发达的政治社会。一般来说,只要同时具备这些特点中的五项以上,就构成了不发达政治。
        发达政治社会的特点:(1)形成了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家有较强的政治整合能力;(2)民主政治,政府的权力得到公民的认同并受到公民的监督;(3)政体具有弹性,能够容纳和吸收社会分化出来的群体和新生的政治力量;(4)军队从个人或少数人的手中解放出来,效忠于国家;(5)政治结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6)以法治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政治和行政决策均来自民意,并有较高的效率;(8)形成了独立的利益集团和政党,并成为公民参与政治或成为联系公民与政府的中介;(9)根据成就分配政治角色;(10)中产阶级人数众多,占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政治参与既有广度又有深度;(11)政治文化的世俗化;(12)公众形成了统一的政治价值观,忠诚于国家;(13)政治意识形态弱化,能容纳不同意见;(14)社会流动快,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
        从不发达政治向发达政治的过渡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
        1.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它必然要引起政体、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方式的激烈改变。这一变化是根本性的质的转变,是向政治文明的转变。
        2.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过程。政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整体,各个要素相互关联和影响,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这就是说,政治发展不是个别要素的孤立发展,而是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是各个构成要素的协调性发展。协调发展也不是各个要素的平行发展,而是有先后次序的,但这些先后次序必须是合理的。
        3.政治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政治现代化如同政治发展一样,既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现象,也不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无论哪一个国家,也无论哪一个民族,或迟或早都要发展自己的政治文明。在这种全球性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将是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政治文明,它既不是哪一种地区性政治文明的扩散,也不是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模仿,而是各个地区性的政治文明共同做出的贡献。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都不能孤立地进行,都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整个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吸纳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
        通过对政治发展特征的分析,可以从事物特征的角度将政治发展理解为:人类社会在政治上按照一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进步过程;或者说,是政治权力从超强到弱化的进化过程。
三、研究政治发展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是学界和政界共同关心和讨论的热点,因为,发展问题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都需要发展或继续进步。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那么,研究政治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需要人们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政治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是互动关系,它们经常处于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之中。政治需要以社会为基础,社会需要政治的控制和管理。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是由社会各个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的全面发展,一个社会的任何因素的畸型发展都会导致其他因素的畸型发展。[①d]因此,研究政治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环境,也就是说,研究政治发展必须研究它的社会基础,研究社会基础对政治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条件;同样,研究社会发展也必须研究相应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研究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对社会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条件。
        当代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它们要求不同性质的政治体制与其相适应。计划经济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政府经济,要求高度集权的、全能的政府去管理;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经济、竞争性经济、机会平等性经济,要求相应的民主政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和政治体制必将发生以下转变:(1)社会结构,从混浊到分化;(2)利益结构,从不分化到分化、从一元到多元;(3)阶级、阶层结构,从简单到复杂;(4)权力结构,从高度集权到适度集权与分散相结合;(5)决策体制和方式,从家长制和经验决策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6)政府模式,从全能到权力有限;(7)治理方式,从人治到法治;(8)参与方式,从无序到有序;(9)公务员体制,从任命到考绩;(10)选举制度,从等额选举到差额和竞争性选举;(11)政治文化,从领袖文化到大众文化,等等。总之,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相应的民主政治的体制。这就是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需要人们研究政治发展问题。
我们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政治,必须研究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和条件,从而为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根据。
        2.研究政治发展,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积极而自觉地推动政治发展。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一定的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要与相应的经济和文化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政治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本身又有其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这些规律和特征主要有:(1)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无论权力体制的设置还是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体现民意,否则权力的掌握者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而垮台;(2)旧的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者总是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往往需要革命者将他们推翻;(3)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4)权力具有工具性、强制性和侵犯性,因此权力需要限制和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政治上的腐败;(5)权力腐败在现代化的初期、中期往往难以避免,但在现代化的初期就应寻找治理腐败的体制,否则将导致政治现代化的失败;(6)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它们却具有实现共同目的的政治功能;(7)任何政治体制都是以一定的政治文化的价值为准则设计出来的,是建立在该种政治文化基础之上的,要变革政治体制,首先要变革它的文化基础;(8)国家是会消亡的,消亡将经历从完整的国家到半国家再到无国家的漫长历史过程;(9)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政治发展就是从不分化到分化,从结构混浊到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10)从根本上说,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即政治上的一体化和民主化,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共同发展,而不能只偏重一方;(11)从总体上说,政治权力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是从集权、超强到分散、弱化;(12)政治民主化是由低级到高级分阶段逐步实现的,这就要求民主政治体制不断地变革和完善;(13)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政治民主的核心,无论什么样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如果没有政治参与的扩大,都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等等。
        我们研究政治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特征,认识和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就能主动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律去变革政治体制,推动政治发展。如果我们不认识、不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在政治运行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或者盲目蛮干,破坏政治发展的规律,从而造成对政治本身的破坏和混乱。由于政治对经济和文化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政治上的破坏又会反过来导致对经济、文化的大破坏。例如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以政治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由于它违背了政治发展规律,造成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破坏和倒退。
        3.研究和掌握政治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正确处理政治生活、政治运行中的各种关系,维护政治的稳定和有序运行。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有其独立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我们研究政治发展、研究政治发展的规律不能不研究政治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特征。因为,政治发展发生在政治运行之中,政治发展的规律通过政治运行表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政治生活和政治的运行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在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时也就认识和掌握了政治运行的规律和特征。人们一旦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特征,就能及时正确处理政治生活、政治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关系,维护政治的稳定,促进政治的有序运行。
        4.研究政治发展,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政治发展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政治发展学是50年代起从西方兴起的一门政治学的新兴学科。它以政治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政治发展的概念、特征、目标、起点、发展阶段、战略、途径、测定指标、模式比较、动力机制、环境等内容,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发展学在中国的研究刚刚开始起步,但实际上,中国的政治发展以“戊戌变法”为标志早已开始。但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步履维艰,发展的速度缓慢,且多次出现失败以至倒退,直至今天,中国虽然完成了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的任务,但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却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发展学理论的指导。我们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政治行动都需要相应的政治理论的指导,中国的政治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发展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批判地借鉴西方学者政治发展理论的某些合理部分,尤其是通过总结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将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从而推动政治发展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注释:
①a 王涛:《西方政治发展研究述评》,载《政治学研究》1987年第5期,第62页。
①b②b 韩庆祥:《发展与代价》,载《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第32页;第33页。
③b 见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
①c 参见孙立平《社会现代化》,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187页。
②c 孙立平著:《社会现代化》,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页。
①d 参见李元书《政治社会学:对象•界限•意义》,载《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6期,第29页。


《学习与探索》1996第6期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政治学原理   
地址: 中国芜湖花津南路    邮编:241000   电话:(0553)3869851   Email:zonglou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