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平
 
               
 >>情况介绍

  赵 平(又名崔清臣)(1964.8—)男,新疆人,祖籍河南南阳;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9年7月 本科毕业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并获文学学士学位,且破格留校任教。1993年7月研究生毕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8年7月调入本校。

 

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1.2008.11,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德育审美化研究”(2008jyxm550);主持人
2.省级项目“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公民意识研究”;主持人;2006、10——2008、02。安徽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5—06D29
3.校级课题“德育、美育融通及其路径研究”,(主持人)2005.10——2006.12安徽师范大学专项科学基金
4.校级课题“德育意境的创设及其人文价值”,(主持人)2002.10——2003.12;
5.省级课题“城乡法制建设与师范生的法律素质培养”排名第三2002.1—2005.2;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2JW158
6.省级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排名第二;99.12—03.6;
7.省级项目“《法律基础》教学改革”,主要成员(排名第二);1999.12—2002.12;
8.省级项目“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体系、方法与策略”;排名第四2001.9—2003.10;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1JW044

(二)学术论文:
1.《师爱过当的心理归因及对策》,《兰州学刊》,2009(7);
2.《“礼刑合一”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管理与观察》,2009(05);
3.《楷模的性格话语:榜样塑造的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6);
4.《零容忍策略与德育审美环境重构》《文史资料》2007(11);
5.《新农村建设之精神动力分析》《甘肃农业》2007(11);
6.《农民的公民意识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路径》《高等农业教育》,2006(10);
7.《高师德育的缺陷与对策》《西部科学与技术》2006(25);
8.《中学生奶嘴时尚的心理分析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9.《情境交融之中介研究》,《教育评论》,1999(4);
10.《校园文化批评校园文化重塑》,《青年研究》,1999(10);
11.《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理论与改革》,2003(2);
12.《WTO点击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2期;
13.《信息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选路径》;《高等农业教育》,2003(10);
14.《“入世”后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
15.《中学校长管理“四招”》,《教学与管理》,2003(3);
16.《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发展》,《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1);
17.《江泽民德育思想浅论》;《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18.《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变迁及其原因:价值观的嬗变》;《高等农业教育》,2004(5);
19.《德育审美化的哲学基础》,《高等农业教育》,2005(3);
20.《大学生择业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获奖情况:
1)2000年6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2)2001年6月校级“优秀德育工作者”;
3)2001年9月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4)2000年省人事厅奖励一级工资;
5)2003、9校级“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6)2004年获安徽省“省级模范教师”称号号;
7)2005.02月省教育优秀成果3等奖1项;
8)2008.12.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1等奖。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