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概述
一、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改变的。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世俗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人民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和无残”或“健康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等,并将“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惟一标准。显然,这些观点都存在消极的成分,不能准确反映健康的本质和全部。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了健康定义:“健康(health)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从而使对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领域。由此可见,个体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宣言同时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反映出“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理念。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根据健康的概念要制订普遍适用的健康指标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服兵役的健康检查标准和新生入学、运动员选材的健康标准是不同的,他们有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即使是制订一般健康指标的标准也是困难的,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的差异,很难用一个具体指标去衡量。一般地说,人体的健康标准也只是起参考作用。
1.身体健康:没有病,勿须治疗;身体的正常发育;有良好的食欲,夜间睡眠好;体态脸色好,有精神;能很好地进行日常活动,消除疲劳快。
2.心理健康:能与家庭成员、朋友、伙伴们协力合作;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生活充满希望;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3.适应健康:具有良好的衣、食、住条件;社会和平,没有犯罪行为发生;死亡率低,大家都能长寿。
WHO提出的健康标志是: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病态,色泽正常,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二、亚健康
自从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环境因素(噪音、污染等)的急剧改变,不良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和久坐行为)的出现,以及许多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挑战,都将会促使个体产生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并由此造成机体始终处于一种不良的状态中。WHO指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就是“生活方式病”(lifestyle diseases),即所谓的“亚健康”(sub-health)。目前,关于亚健康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普遍认为“身体虚弱就是亚健康,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时感疲劳、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理想健康
人人渴望健康、追求健康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WHO倡导的多元健康观已经将健康的内涵大大拓展,突破了传统健康模式和医学范畴。健康是人类拥有的最基本权利,也是人类体现其社会价值最重要的标志。所以,学者们为进一步强化健康的本质和彻底改变传统健康评估体系,提出了一个促进健康的终极目标——理想健康(optimal health)或健全健康(robust health)。
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理想健康提出的目的就是强调人们要想获得健康的终极目标,除了要摆脱疾病的威胁以外,还要积极地改善自身的社会、心理、教育、运动、和营养状态,使其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并享有完美的生活。所以,理想健康包含许多层面内容,与其说丰富了健康的本质,不如说强调了获得健康的途径。
四、影响健康因素
研究证实,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是伴随生存时间的延续逐渐变化,一个人从出世到死亡,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起伏不定的健康曲线,而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
1.遗传(heredity) 人们是否能达到艰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控制。遗传是决定或限制健康表现的直接原因,许多人健康与否就是由各自的遗传潜力决定的。然而,遗传对健康的制约作用到底有多大,目前无法推断。不过,遗传常会引起许多疾病,如血友病、色盲和其它家族遗传疾病等。
2.环境(environment) 环境因素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遗传所赋予健康潜力得法挥,并最终决定健康程度。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会对健康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但是,许多环境却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里,造成了许多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病原体)直接侵入人体,引发各种不可预知的疾病(如SARS、AIDS)。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现代社会发展带给人们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工作条件改善,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久坐的工作,严重运动不足;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以及过分控制饮食、忽视健康教育等都是严重制约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个人生活方式和态度是造成个体健康状态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故此,要获得理想健康,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改善个体生活行为和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降低健康危险因子,最终实现整体的完美。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见图2-1。
第二节 体质概述
体质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独有的属性。体质原始定义为:个体一切生物学特征的总和。早在《皇帝内经》对体质和养生就有过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只有经常保持阴阳平衡才是正常体质。而且还阐述了体质与自然、先天和后天因素的相互关系。西方国家对体质研究也有较长历史。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作者提出了“体液学说”。在1970年,Damon从不同角度对体质进行了论述,指出体质对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含义:对临床而言,它意味着病人的生物学个体特征;对流行病学家而言,它是疾病过程中的宿主因素;对免疫学家而言,它是机体内各组织的特征和适应能力;对人类学家而言,体质意味着体格、环境适应能力、疾病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所以,体质研究归属哪一学科范畴,至今众说纷纭。
一、我国对体质认识
1.定义 体质(constitution)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该定义充分强调遗传在体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人类生存、发展和变化又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制约。
2.研究内容 体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体格指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姿态、体成分和营养状况等。
(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生理功能(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和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爬越、负重等身体活动基本能力)。
(3)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各种应激源的抵抗力。
3.特点 我国对体质的认识具有鲜明的特点:
(1)注重机体是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体质是构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强调体质是人体身心两方面密切联系的结果;
(3)承认遗传因素对机体作用的同时,强调后天塑造的重要性;
(4)承认体质的种族、地域、性别、年龄的差异,其发展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
(5)强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格发育与生理功能水平的主要外在表现,同时强调合理锻炼是增强体质最有效的能动手段;
(6)体质研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学科之间交叉和联系非常密切。
二、国外对体质认识
1.定义 “physical fitness”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其译文有体质(中国内地)、体适能(港澳台)、体能、体力(日本)。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将“physical fitness”定义为:机体在不过疲劳状态下,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
2.内容 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
(1)健康体适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心肺耐力:指肌肉、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维持长时间活动的能力,也称有氧耐力。一般情况下,高水平有氧耐力既可以保持机体在相对疲劳状态下持续工作的能力,又可以协助消除疲劳。有氧耐力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经常参加有规律的有氧锻炼,将有助于降低许多与运动不足有关的健康危险因子。
②体成分:指构成身体各种物质及其比例,一般包括脂肪量和瘦体重。其中瘦体重包括肌肉、骨、水、血液和其它非脂肪组织。体成分一般用体脂百分比表示。
③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指肌肉在对抗阻力条件下,尽力完成一次最大收缩的能力,如卧推。肌肉耐力指大肌肉群在次最大强度下,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良好的肌肉耐力可以确保机体在不疲劳状态下,反复从事各种活动。一般采用持续工作的次数、距离、时间来评价,如俯卧撑。
④柔韧性:指在无疼痛条件下,关节自如活动的范围,也称为可动性。一般受到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伸展性的制约,它是保持运动能力、降低受伤几率和慢性腰腿疼痛的主要条件。一般采用坐位体前屈或站立体前屈评价。
(2)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力。一般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因素一般受遗传的控制,是从事各种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因素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直接关系。如身体协调性好的人并不比差的人寿命长或患病机会少。
第三节 健康与体质、体适能关系
一、健康与体质关系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层面关注健康越来越多被人们接受,现代医学对健康的评估模式也证明了人类健康将是多种因素联合干预的结果。健康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体质作为人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内涵与现代健康观有许多相似的成分,体质学的创建也是建立在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理论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两者既有差异又密切联系。
医学认为:体质是生命活动和身体活动之间的对立统一,自然也是健康和体力之间的对立统一。体质一分为二就是健康和体力,健康和体力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体力和健康有机结合,才能完整的反映出体质水平。体育界对体质和健康的认识基本上将医学检查归属健康范畴,将身体发育、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归属体质范畴。
总而言之,体制和健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而健康则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两者不可分割。
二、健康与体适能关系
WHO对体适能的解释是使肌肉做功达到满意程度的一种能力,属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健康体适能是评价个体生理能力的常用指标,是健康的基础;在一个人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健康体适能也会随之下降。此外,反应健康体适能的指标还是慢性疾病的预测因子,如冠心病、中风等。健康体适能水平下降会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故此,健康体适能不仅直接反映个体健康状况,也是幸福安宁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健康?如何评价?
2.详细论述对体质定义的不同观点?
3.分析健康与体质、体适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