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短时记忆保持量的测定

实验与实践指导(电子教案下载)


第一部分 数字记忆广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回忆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和提取机制。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全体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记忆广度测试仪EP805C

图8-1 记忆广度测试仪(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生产)
(三)实验设计与程序

  1. 将键盘线缆的插头与仪器被试面板上的插座连接,接通电源。
  2. 按“复位(RST)”键,码1灯与计分灯亮,数码管显示为0202:00,表示基础位长=2,基础分=02.00分。
  3. 呈现数字编码选择;按“编码(1/11)”键,码1、码11转换。对应指示灯亮。主试随机决定码1码2的实验顺序。
  4. 实验指导语:“这是个记忆实验。请你注意前面的大数码显示屏,当你按“回车”键后,将会连续出现一组数字。你的任务是记住这组数字,等回答灯亮,同时蜂呜器短响,你要按数字的呈现顺序,依次按数字键回答。答对了回答灯熄,答错了蜂呜器短响。回答完按“回车”键,呈现下一组数字。如此循环直至蜂呜器长响以示结束。”
  5. 被试明确指导语后,按回车即可测试。直到蜂呜器长响时,主试按“停蜂鸣”键;
  6. 按“显示(P/T)”键,计时(T)、计分(P)转换,对应指示灯亮。

计时----显示的是操作时间。
计分----显示的是基分及附加分。

  1. 记录完毕,按“复位RST”键,为再次测试准备。
  2. 作完一套记忆材料,被试休息2分钟

三、实验结果

表8-1 数字短时记忆广度测量结果原始记录

 

3

4

5

……

15

16

计分

通过位数

1

 

 

 

 

 

 

 

 

2

 

 

 

 

 

 

 

 

3

 

 

 

 

 

 

 

 

4

 

 

 

 

 

 

 

 

计算数字记忆广度:正确回忆的按每次0.25分加在基数之上,将其和作为记忆广度。?
四、实验讨论
1.
被试在识记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数字记忆广度和被试所用的策略有何关系。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

第二部分 用再认法检查短时记忆的保持量
一、实验目的
再认法是让被试在当前呈现的许多项目中认出哪些是以前呈现过的、哪些是以前没有呈现过的。实验要分两步进行: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识记,然后把这些项目和其他项目混在一起呈现,要求再认。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全体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器材:记忆仪,等量的两套图片。

图8-2? 记忆仪(由曲阜师大提供)
(三)实验设计和程序
1.首先主试用记忆仪按每秒1张的速度呈现第l套图片给被试看一遍。按暂停键,然后尽快地(1分钟内)将第1套图片和第2套图片掺在一起。1分钟后仍按每秒1张的速度呈现。要求被试每看过一张图片后立即报告刚才这张图片是否看过,并记下答案“是”或“否”,填入表11-2中。
2.主试按照l的操作程序用第3套图片和第4套图片进行实验,将结果记入表9-2中。
表8-2? 对混合图片的再认记录表


混合图片呈现顺序

1

2

3

4

5……

 

合计

第1、2套

是、否反应

 

 

 

 

 

认对

 

认对、认错

 

 

 

 

 

认错

 

第3、4套

是、否反应

 

 

 

 

 

认对

 

认对、认错

 

 

 

 

 

认错

 

三、实验结果
1.按公式计算每个被试对图形的保持量:
3
认对的刺激包括:对识记过的图形报告“是”,对没有识记过的图形报告“否”。认错的刺激包括:对识记过的图形报告“否”,对没有识记过的图形报告“是”。
2.将各被试的保持量列入表11-3中,并分别计算两组被试保持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果被试的人数超过4人(或4人)以上,检验两项再认保持量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表8-3? 图形的相似性对再认保持量的影响


被试

不相似

相似

1

 

 

2

 

 

……

 

 

X

 

 

S

 

 

四、实验讨论
1.比较各个被试短时记忆广度的个别差异。分析记忆广度法的其他变式的特点。
2.分析识记材料的相似性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3.如果被试所用的两组图片数目不同,计算保持量的公式是否相同?如果用再现法检查对图形的保存量(看一遍要求被试将每张图形画出来),结果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4.计算机应用于短时记忆的研究与过去的方法相比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