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则总是在进步。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心理过程式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肘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只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在酝酿着新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
  一、发展的高速度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儿童的变化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日新月异。
  二、发展的不均衡
  高速度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规律,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又不是等速前进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三)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三、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发展的整体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从横的方面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二)发展的连续性
  从纵的方面看,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儿童心理发展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儿童心理发展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而量变又是和质变处于辩证的统一过程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和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
  心理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激化或缓和,使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形成了发展的阶段性。在各个发展阶段,矛盾表现为一定的特殊性和质的特征,构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待征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
  在处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问题上,要反对片面性。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相互关系,才能够真正把握住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1.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2.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
  (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3.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4.以智力结构的变化作为划分儿童心理的依据
  5.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
            第四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以渐进式变化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儿童心理出现了飞跃式的变化。这时儿童心理急剧发展,在短时期内变化非常明显,心理的矛盾高度激化。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各种否定性行为,所以,转折期往往被称为危机期。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或最佳期
  (一)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二)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三)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的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五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中。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正是在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上,开始形成和发展儿童的心理。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上述成熟规律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有力例证。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可以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和儿童的脑及儿童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着。
  (一)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霍尔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二)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三)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后被统称作“二因素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四)相互作用论
  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我们认为,不应该陷入历史上长期以来的遗传和环境作用大小的公式化争论。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应该强调的是:
        第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第二、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第三、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总之,可以认为,脱离了社会环境因素,遗传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脱离了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也无从起作用。因为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心理),没有反映的机制(生理基础)也不能有反映。
            第六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以外的因素,“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过程。儿童心理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这个发展过程。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大。幼儿期,儿童心理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经常是对立统一的。儿童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 心理发展。
           第七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一、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前面所谈的主要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的作用。必须强调,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发展,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但是,环境和教育只有在充分调动儿童心理内部积极性、因势利导时,才起作用。
  二、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一)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二)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三、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四、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的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活动。
        各种主客观因素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作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
        各种因案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婴幼儿起作用的情况也各有不同。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  分辨率建议:1024*768  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