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从复杂的空间知觉看,经验在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这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的指标有关。对前语言时期儿童(即还不会说话的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表明了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回忆)。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从个体发生看,回忆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三)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小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J.A.Miller,1956)。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而越来越扩大。
  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四)记忆内容变化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儿童记忆内容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客观趋势。
  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它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结或情感的记忆。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三、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
  2.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且选样记忆方法。
  3.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
  元记忆的发展表明了记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   
   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执: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
            第三节  3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1岁前儿童的记忆
  (一)新生儿的记忆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12岁儿童的记忆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1岁半至2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1—2岁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
  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而出现重要变化。
  延迟模仿也是记忆的一种明显表现。
            第四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一)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
  1.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3岁前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2.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3.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下列因素:
  (1)客观事物的性质。(2)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3)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4)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5)活动动机。
  (二)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区别在于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和组织程度的不同。幼儿期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的时期。
  (一)幼儿的机械记忆
  幼儿相对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二)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原因为: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理解而进行的。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三)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一)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2岁以后,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渐积累不少语言材料。成人往往用语言向幼儿传授知识经验,向他们提出各种要求。但是,从记忆效果看,形象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优势。
  (二)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两种记忆效果差距之所以逐渐缩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
  幼儿起初不能自动把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起来,不会用语词去帮助形象记忆。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会用语词帮助形象记忆。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  分辨率建议:1024*768  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