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3学时讲授)
第一章 绪论(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以及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技能与能力:(1)通过教师课前积极情绪状态的心像调节法,学会1-2种情绪状态的自我调节。(2)通过EPQ人格测验的学习,能够开展自陈式人格测验,并对问卷研究法形成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研究变量;EPQ人格测验的操作。
【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3学时
实验与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
〈教师课前积极情绪状态的心像调节〉
在座的各位都曾经是老师,今后多数人还将是老师,请跟我一起做上课前积极情绪状态的心像调节。
1、深呼吸
2、想象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
3、保持你想象美好事物的情绪状态。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第一,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第二,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
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从学科范畴上,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上,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概括地讲,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它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以便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的定义
广义: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活动
狭义: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
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人才的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包括学的心理和教的心理。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中外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分析
1. 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
工作实际材料的印证。
2. 20世纪中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出现了两派:一是以发展心理学为
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加上教育工作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而是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3. 20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二)本书的内容体系分析
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
第三部分为德育心理与美育心理
第四部分为教学心理
第五部分为教育社会心理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一)自变量(二)因变量(三)无关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4.教育经验总结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1.定义:实验性研究方法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某些因素,以引起被试的某
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2.种类:
(1)实验室试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人的心理
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2)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
行研究的方法。单组实验形式、等组实验形式、循环组实验形式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思路的规范化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课题的正确选择 3.有关资料文献的收集与查阅 4.提出研究假设 5.研究计划的确定 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7.具体研究步骤和程序的实施 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二)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1.研究中被试的分组是否得到了随机同质 2.无关变量的鉴别与控制如何 3.实验过程的控制如何
4.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如何 5.实验的可重复性如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冯特、詹姆斯、杜威、桑代克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西方心理学界公认这一年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时间。
特点:
1、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2、理论与研究的积累不够充分,其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去解释教
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特点:
1、广泛吸取心理学分支学科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2、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3、偏重于研究动物和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特点:
1、内容日趋集中,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
2、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中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十月革命前后两个阶段。
1868年,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俄国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此,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心理学界尝试以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改造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从60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第二,理论思想比较活跃,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四,重视教育心理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模仿西方,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阶段:建国初期的50年代(或者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遵照苏联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被迫中断。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恢复和蓬勃发展。
1980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正式出版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四)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课后思考:
1、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2、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你的工作会有何帮助?
3、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你会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你进行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