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第七章 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九章 品德及其形成

 

第十一章 美育心理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心理学问题

 

第十四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十五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六章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6学时)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的】
掌握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了解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特征与培养、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
【重点难点】
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1.程序性知识的定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
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
(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
(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
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人们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
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程序性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三类
(一)智慧技能
1.定义
是将已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
2.智慧技能的五个层次
①辨别,②具体概念,③定义概念,④规则,⑤高级规则
(二)认知策略
1.几种认知策略的定义
布鲁纳认为认知策略是个体解决思维问题是采用的思维方法。
里加尼将认知策略定义为:学生用于获得、保持和提取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作业的运算和程序。这些程序与运算可以是认知的信息加工,也可以是受认知控制。
福雷斯特和沃勒则认为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策略。
加涅将其定义为: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加工活动;而智慧技能是加工外在的信息。
2.我们对认知策略的定义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
3.认知策略与与智慧技能的异同
两者同属于程序性知识,但认知策略是对内控的程序性知识,而智慧技能是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
4.认知策略的分类
怀特和维特罗克提出的四种认知策略
(1)运用原理解决问题,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
(2)把问题中的许多小目标连成一串目标,采用逐步接近,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
(3)不受某一种思维方法的局限,灵活探索策略
(4)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
(三)动作技能:
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

一、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冯忠良关于智慧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冯忠良在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提出了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 原型内化阶段
(三)认知心理学关于智慧技能的产生式系统理论
1、产生式系统理论
(1)产生式
产生式由条件和产生两部分组成。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么就实施行动Y”,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
(2)产生式系统
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完成一个复杂的作业,往往需要一系列的产生式组合起来。这些产生式组合而成的系统,即为产生式系统。
2、产生式系统关于智慧技能的分类
(1)模式识别学习
(2)动作步骤学习。

二、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
(一)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二)智慧技能的进程压缩
(三)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三、智慧技能的培养
(一)形成条件化知识
(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四)正例与反例的运用
(五)科学的进行练习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

一、认知策略的概念
1.定义:
关于认知策略的概念,R . M . Gagne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也就是说,认知策略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
2.认知策略的分类:
加涅把认知策略分为注意、检索、编码和思维等几种。
3.认知策略的类型:
(1)注意集中策略
(2)编码策略
(3)组织策略
(4)提取与利用策略
(5)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

二、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区别
智慧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智慧技能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三、认知策略的教学
(一) 认知策略教学的原则
(二) 影响策略学习的因素
1.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 学习动机差异
3. 策略训练方法的影响

四、 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1. 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
4. 制订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5. 变式与练习

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行为派的理论
行为派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巴甫洛夫认为,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并变成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二)认知派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如韦尔福德的动作技能形成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感觉接受阶段、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阶段、效应器阶段。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
(一)认知阶段
(二)分解阶段
(三)联系定位阶段
(四)自动化阶段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
(一)动作技能的保持
1.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
2.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
3.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二)动作技能的迁移
1.两侧性迁移
2.言语—动作迁移
3.动作—动作迁移

五、动作技能的培养
动作技能的培养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
(二)示范与讲解
(三)练习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