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第七章 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九章 品德及其形成

 

第十一章 美育心理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心理学问题

 

第十四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十五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六章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七章 创造能力及其培养 (6学时)

第七章 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创造力、创造的过程、创造的结构以及创造研究的历史进程;掌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会对创造力进行测量,并运用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重点难点】
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创造力的测量;

第一节 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与创造力
(一)创造
第一,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第二,创造必须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
第三,创造是创造者聪明才智高度发挥的结果。
(二)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有知识,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创造过程与创造力结构
(一)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二)创造力的结构
1.创造力的静态结构
2.创造力的动态结构
三、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1870-1907年)
1869年,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为国际上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的科学文献。
2.第二阶段(1908-1930年)
许多心理学家对创造力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和研究
3.第三阶段(1931-1949年
心理学家们开始从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来探索创造力的形成。
4.第四阶段(1950-1970年)
这一阶段是创造发明研究取得真正的实质性突破和迅速发展阶段。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引起了心理学界、教育界的极大轰动。
5.第五阶段(1971年至今)
这一阶段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大进展。

第二节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基础
二、年龄和性别
三、知识和智力
(一)知识
知识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一种是张力观,认为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张力观的核心在于,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知识会限制个体的思维方式,从而阻碍其创造力的发挥;一种是地基观,认为知识越丰富,创造力就会越高。
(二)智力
创造力的三维度模型理论:创造力由智力、智力方式和人格三个维度组成。
四、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影响
(一)家庭
(二)学校
(三)社会环境
第三节 创造力的测量
一、创造力测量原理
(一)统一性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三)适宜性原则
二、创造力测量方法
(一)创造力测量的传统方法
1.提名法
2.作文法
3.专家评分法
(二)创造力测量的现代方法
1.测验法
2.实验法
3.作品分析法
三、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三)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四)威廉姆斯创造型测验
(五)创造性人格测验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意识的形成
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三、创造个性的培养
四、创造机遇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