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品德及其形成 (引导学员自学)
第九章 品德及其形成(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的】
了解品德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熟悉不良行为的矫正技术;掌握国外两种有代表性的品德发展观;
【重点难点】
国外两种有代表性的品德发展观;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它是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在或个人行为的好坏为转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体的现象。
第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当一个人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他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时,就形成了品德,因此,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可言。
第二、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组成单位。
二、品德心理结构
(一)因素构成说
1.三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2.四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即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功能结构说(章志光)
(1)生成结构
(2)执行结构
(3)定型结构
(三)系统结构说(林崇德)
(1)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系统
(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
(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
第二节 品德的发展
一、品德发展的全程观
(一)品德发展的全程性
个体品德发展与完善贯穿人的生命全程。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可能成为品德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二)个体品德的萌芽与成熟
(三)品德发展的阶段及关键期
二、国外两种代表性的品德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中小学生品德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影响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
(一)家庭环境与品德发展
(二)学校集体与品德发展
(三)社会化与品德发展
第三节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品德态度概述
(一)品德态度的含义
(二)品德态度的构成要素
(三)品德态度的特征
(四)品德态度的主要功能
(五)品德态度与品德之间的关系
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品德态度的形成
(二)影响因素
第四节 过错行为和不良道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特征
二、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是家庭方面的原因
2.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3.是学校方面的原因
(二)主观原因
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学生道德意志薄弱。
3.学生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
4.学生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5.学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希望得到群体的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在学校不能满足时,学生就会转向校外寻求满足。这就有受到社会不良影响的可能。
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将这一过程划分为:
1.醒悟阶段
2.转变阶段
3.自新阶段
(二)矫正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1.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2.重视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的恢复和培养
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4.增强抗诱惑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正确把握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6.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三)矫正过错行为的策略和劝导、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1.矫正过错行为的策略
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
2.劝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与人为善,态度真诚
(2)尊重人格,保护自尊
(3)讲理透彻,语言生动。
(4)求同存异,循序渐近。
(5)创造气氛,抓住教育的有效时机。
?3、批评时应注意的问题。在矫正不良行为时,批评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武器。
(1)批评要及时。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要及时批评。如果事过境迁之后再批评,不仅效果不好,有时会被误以为找麻烦。
(2)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小题大做,无限上纲。就事论事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小题大做是吓唬人的办法。
(3)批评应尽量个别进行,万不得已时,不要过分地张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对方的自尊心,给对方尽量留面子。
(4)批评时不要和别人比较,免得分散注意力或制造不必要的人际矛盾。
(5)批评时不能抬高自己,盛气凌人。应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6)批评应开诚布公,不要绕圈子。既然是诚心帮助别人克服缺点或矫正不良行为,就应推心置腹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吞吞吐吐,言不及义,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7)批评时要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注意自己的姿态、表情和语气。批评的艺术就在于能机智灵活地创造出良好的沟通气氛,使沟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8)批评时应允许被批评者辩解和说明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弄清楚问题的实质,也可以使对方心悦诚服。批评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唠叨。
(9)批评时,不要太计较对方冒失的话,有时学生在情绪激化时会恶语中伤,不要一味追究对方接受批判的态度,给他一段时间,要始终把重点集中在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上。 s
(10)批评时,关注对方的感受。我们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批评中是最重要的,它影响批评的效果
|